分享

降血糖,别忘了默默无闻的它!

 醒真 2017-04-11



在临床中,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评估患者服药后能够得到的益处和副作用,为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药物。


作者丨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 陈泉峰 主任医师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自从发现“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如何改善胰岛素抵抗就成为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重要任务[1]


就在这时噻唑烷二酮这类药物出现了,因为它可以增加外周组织(肝脏、肌肉、脂肪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直击胰岛素抵抗,协助其他降糖药物发挥更好的降糖作用,又不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刺激作用。


虽然没有胰岛素那样轰轰烈烈的降糖作用,也不像“神药”二甲双胍名气那么大,但应用过程中还是表现出卓越的改善糖尿病进程、稳定降糖的效果,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好帮手。


尽管前几年它的兄弟们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选择它们治疗2型糖尿病毕竟是选择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领域,还是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所以我们可别忘了这个幕后“好帮手”。今天我们就把它请到前台,给大家介绍一下。



噻唑烷二酮有哪些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研发的一类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的药物。目前在我国药品市场,噻唑烷二酮主要有以下两种药物:


(1)吡格列酮,有15毫克、30毫克两种规格;


(2)罗格列酮,有4毫克、8毫克两种规格。


 这一类药物一般一日口服一次,服用时间与吃饭的时间没有特殊要求。



噻唑烷二酮的临床优势


1、用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对于预防糖尿病高危人群(如糖耐量异常者等)进展为糖尿病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的预防研究中,采用噻唑烷二酮的糖尿病预防研究提示,糖尿病的发生可以减少约 50%一80%。


2、减慢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


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是造成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效果降低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对新诊断的糖尿病,噻唑烷二酮类可以减慢β细胞功能的衰退。


3、帮助晚期糖尿病患者解决胰岛素抵抗


晚期糖尿病患者往往使用高剂量的胰岛素或促分泌剂,血糖也很难控制,此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通过解决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或促分泌剂的用量。


4、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2]



有副作用?也有对策!


1、浮肿:由于循环血浆容量的增加可能引起浮肿。浮肿更常见于女性,在女性中接近10%、在男性中占4%左右;浮肿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另外本身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浮肿比例增大。


出现浮肿时,减少剂量或停止用药等处理;采取这些处理症状无改善时,根据情况必要时给予袢利尿剂(呋塞米)等利尿治疗。


2、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服用本品后体重突然增加, 出现呼吸急促、心悸、浮肿等,可能是出现或加重了心力衰竭,须马上停药,予袢利尿剂等措施治疗心衰。


相对于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对心脏影响较小,还能降低血脂;冠心病、有潜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和高血脂患者如必须使用本类药物,可以考虑选用含有吡格列酮的制剂[3]


3、肝功能异常:有少数病人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伴随谷草转氨酶AST(GOT)、谷丙转氨酶ALT(GPT)等升高的肝功能障碍或黄疸。


在开始服用本品后要每个月进行1 次肝功能检查,1年后 也要定期检查,一般每3个月左右1次。如果出现异常,应停药、保肝治疗。


4、与其他降糖药并用时,有时出现低血糖症状(0.1~不足5%)。作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良药,噻唑烷二酮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其它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合用,从多重方面控制糖尿病。


这类药物单独应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在加用增敏剂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警惕低血糖。当血糖开始有下降趋势,接近正常时,就要注意适当下调胰岛素用量。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学会自救,应用糖类食品纠正低血糖。


5、贫血:可能与体内水分潴留增多有关,需要纠正贫血药的应用。


6、骨折:主要是手腕、足踝等处,少见。定期复查骨密度,如发现骨密度降低及时治疗。


无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女性、老年人服用本类药物时,最好同时补充钙剂、维生素 D,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每年需要检查一次骨密度,如发现骨质疏松,遵医嘱换药[4]


7、膀胱癌:有研究认为吡格列酮可能引起膀胱癌,也有研究持反对的意见。目前对此还有争议。



哪些人群不宜应用或慎用?


1、心力衰竭患者(单用或与其它抗糖尿病药物合用可引起液体潴留,有加重充血性心衰的危险);


2、严重酮症,糖尿病性昏迷或昏迷前,或1型糖尿病患者(此时必须用静脉输液及胰岛素迅速纠正高血糖);


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4、严重的感染症,手术前后,或严重创伤的患者。(此时为应激状态,应用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更为适宜);


5、对本品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


6、孕妇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


7、现有或既往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或存在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的患者禁用吡格列酮。


总结:


每种药物都有一定比例的副作用,对于整个患者群体来说,面对副作用,要在充分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取舍。


对于每个患者来讲,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评估患者服药后能够得到的益处,及副作用出现的可能性,为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药物。


作为一个对患者健康负责的医生,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多了解药物的应用事项,我们在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时,要嘱咐患者注意自己身体的反应,若出现眼睑或四肢水肿、体重明显增加、心慌气短、胸闷或胸痛、身体骨骼疼痛、血尿、尿频、尿急和尿痛等情形,及时反馈给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医患合作,实现健康。


参考资料:

[1]张化冰, 杜颖, 肖新华. 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和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关键[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1): 105-106.

[2]郭启煜.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临床研究[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0, 8(4): 15-19.

[3]彭阳, 王战建.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J]. 药品评价, 2016 (5): 37-41.

[4]唐松涛, 周卫凤, 章秋, 等.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影响的系统评价[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3, 4(11): 655-661.


(本文为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