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圣绩图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曲阜)人。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逝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即儒家经典《论语》。“天纵之圣”的孔子,其眼中“不祥之兆”都有哪些呢? “圣人”孔子,一生有两大“奇迹”:一是高寿,为中国古人平均寿命的2.5倍;二是阅历,他生逢乱世,35岁开始出游列国。在当时,没有人有其如此见识。《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容,《孔子家语》都要高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完全意义上的“儒学第一书”。 《孔子家语》书影 《孔子家语》记载,鲁国国君曾向孔子请教有什么不祥之事,孔子给了他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解答—— 【原文】哀公问之于孔子曰:“寡人闻东益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不祥有五,东益不与焉。” 连环画书影 【译文】哀公有一次问孔子说:“我听说,在房子的东面再增盖房子,是不吉祥的,这个说法可信吗?”孔子回答:“不吉祥的事有五种,但是在房子的东面再增盖房子,却不在其中。损人以利己,是自身的不祥;遗弃老人而只顾孩子,是家庭的不祥;舍弃贤明之人却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国的不祥;年老智慧者不愿意教导,而年轻的人又不肯好学,是风俗的不祥;有才德之人隐退起来,没有智慧与德能的愚昧之人却来掌握大权,这是天下的不祥。不祥之事,有此五种,但在东面增加房子,却不在其中。” 连环画书影 【不祥之一】损人而自益。损坏别人的利益,很可能给自己带来暂时的好处,但最终会给自身招致不祥。世界是在“规则”中运行的,以“聪明”打破规则,只有坚持生活在“妄想”中的人才会这么做,其结果也只能是一种妄想 书影 【不祥之二】弃老而取幼。家庭之根,在老不在幼,家中老年人不去好好赡养,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这完全是舍本求末,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样的家庭自然是不吉祥的。 连书影 【不祥之三】释贤而不孝。任用,把贤德的人放在一边,往往出自功利目的。但指望不肖之徒能给国家带来吉祥,显然又是一种逻辑上的悖论,是一种缘木求鱼。 连环画书影 【不祥之四】老者不教,幼者不学。老年人不教年轻人,年轻人也不向老年人学习,整个社会就是一种浮躁状态。长此以往,这个社会也就难以为继,还有什么“吉祥”可言? 连环画书影 【不祥之五】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圣贤的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都隐居起来了。填补这个空间的,都是一些奸巧之徒,社会这个“肌体”充满病菌。病菌的繁殖是可怕的,天下虽大,无论如何也经不起这样的繁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