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习录【七十三】

 廿氏春秋 2017-04-20

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 

曰:“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 

曰:“草即非恶,即草不宜去矣。” 

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草若有碍,何妨汝去?” 

曰:“如此又是作好作恶。” 

曰:“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译文】 

薛侃问:“佛教也主张无善无恶,其间有何区别?” 

先生说:“佛教执著于无善无恶,其余的一概不管,不能够治理天下。圣人的无善无恶,只是不要有意为善,不要有意为恶,不为气所动。如此遵循先王之道,到达极致,便自然能依循天理,便能‘裁成天地之道,辅助天地之宜’。” 

薛侃说:“草既然不为恶,那么,它也就不能拔除了。” 

先生说:“如此又成为佛、老的主张。如果草有所妨碍,干吗不拔除呢?” 

薛侃说:“这样就又在有意为善、有意为恶了。” 

先生说:“不着意为善去恶,并非说全无好恶,如果全无好恶,就会成为一个麻木不仁之人。所谓‘不着意’,只是说好恶全凭天理,再别无他意。如此,就与不曾好恶是一样的了。” 


【评析】 

在阳明先生的心目中,似乎道、释二家之说不屑一顾,在他的言谈中有许多对于道、释二家的偏颇之词。其实,这只能说明阳明心学的狭隘和浅薄。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道、释三家犹为三足鼎立,而阳明心学只不过儒家学说中的一个流派罢了。由此可见阳明先生的某些见解偏颇之极。 


【Amore】

佛家有“我执”一说,由此“无我”是很高的一个境界。阳明先生在此强调“好恶一循于理”,心即理,此理以吾心为本。推而广之,好恶皆凭吾心,甚而“草若有碍,何妨汝去?”此理或许有偏,至少对于吾等不悟之人,如果产生好恶全凭己心,岂不乱套?天下大道千万条,如果一味偏执一道,或许就陷入“我执”,茫茫然知乐而非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