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成功首飞不是最终胜利,还面临一个最大的拦路虎 2017-05-05空天松鼠413评 5日下午14时C919首飞,78分钟后成功完成首飞 中国国产大型民航客机,也就是俗称大飞机的C919于5月5日在上海首飞,首飞是研制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很多人包括笔者也都为之欢呼雀跃。很多新闻都认为首飞成功标志着大飞机的成功,但C919毕竟是一种商用民航客机,要说成功还为时尚早,在“九妹”的前方,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拦路虎:适航证。 2010年航展上的C919,它是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的希望 C919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研制的大型客机,其中C既是中国英文称呼的首字母,也是商飞公司缩写的首字母,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后面的19表示这架飞机最大载客量是190座。C919大型干线客机之前,中国商飞已经研制了ARJ21支线民航客机,当初商飞曾夸下海口,不拿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适航证不投入商业运营,但这一切早已是明日黄花,ARJ21-700客机已经在没有拿到FAA适航证的条件下开始试验性商业飞行。未来C919客机又该如何呢,回首ARJ21客机的经验教训,适航证始终也是C919大飞机绕不过去的门槛。 ARJ21试图获得FAA的适航证,但以失败告终 2014年12月30日,ARJ21-700型支线客机获得中国民航总局(CAAC)颁布的型号合格证(TC),准备2016年投入试验性商业飞行,2016年底ARJ21-700客机已经向航空公司交付了2架,目前正在等待审定生产合格证(PC)后开始批量生产。遗憾的是,ARJ21-700客机并没有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型号合格证,这意味着ARJ21-700飞机无法进入美国航空市场。作为世界头号航空强国,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合格证也是走向其他市场的通行证,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认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适航证,更不要说其他没有能力做独立审定的中小国家,更是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合格证为圭冕,决定一种飞机能否进入本国飞行。虽然拿到了中国民航局的合格证,但没有拿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合格证,意味着ARJ21-700客机只能在中国以及一些同样认可中国民航局认证的国家进行客运飞行,虽然商飞公司嘴上说着不在乎,民间媒体也多有中国市场足够大的言论,但ARJ21客机的前途还是因此黯淡了很多。 二十年前我国的Y12就通过了FAA23适航证,毕竟30座以下的通用飞机油水不大 ARJ21客机没有获得联邦航空管理局的适航证,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作为一个有志于将现有AB(空客+波音)垄断市场的格局重塑为ABC(空客+波音+商飞)格局的国家,从一开始就雄心勃勃不仅要研制自己的大飞机,更要推行自己的适航审查体系。美国的审查标准是几十年民用航空设计制造的经验教训的集大成者,中国做为刚开始设计制造现代民航客机的国家,闭门造车另起炉灶完全是笑话,所以中国民航局对运输类飞机(25部)的适航标准几乎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R25标准的逐字翻译。 FAA不认可中国审查能力,技术是一个因素,更大的因素是设立政治和经济的门槛 中国民航局有了从美国标准文件翻译而来的汉字文本,不等于有了同等的审查能力,更不等于能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ARJ21飞机的设计和试飞中,从2010年开始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启动影子审查,也就是中国民航局进行适航审查,美国派人进行监督检查,确认中国民航局的审查能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中国民航局期待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认可自己的审查体系,并签订双边认证协议,这样以后中国商飞或是其他中国公司研制的民航机只需要通过的中国民航的审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就同样予以认可。欧洲很早就和美国有这样的协议,通过了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认证就等于通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认证。 首飞的俄国SSJ100,SSJ100直接由欧洲人通过认证,虽然速度快但不会建立自己的审定能力 话说回来,中国试图进军航空工业这一现代工业的明珠,美国又怎么甘心呢?更何况中国不仅要研制客机,更要确立中国的民航标准。常言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业界标准的重要性。即使是欧洲有那么多老牌航空公司,有联合做大的空中客车公司,美国人也不是第一时间认可联合航空局(JAA)的认证审定能力。中国商飞研制ARJ21客机不仅要获得美国适航证,还希望中国民航局由此获得双边认证能力,这实在是一个过于好高骛远的雄心,毕竟以俄罗斯航空工业之强,SSJ100型支线客机也是交给欧洲人审定最后在2012年通过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认证。 C919客机充分采用欧美的先进子系统,欧美无力阻止我们研制大飞机,自然也想分一杯羹 ARJ21的适航证审定过程中,虽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派人几乎全程旁观,但最后仍表示,不认可中国民航局对25部运输类飞机的认证能力,他们甚至表示中方人员对某些标准的理解都成问题。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对ARJ21的影子审查显得特别严厉和苛刻,为什么呢?作为一个民用航空的后发国家,自然有技术上的原因,我们的客机设计制造能力不够强,我们对如何通过认证审定也不熟悉,无法高效利用规则。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美国怎么可能不给一个正在成形的竞争对手下绊子呢。下绊子设置障碍也分层次,美国并不认为能阻止中国研制生产民航客机,否则C919飞机上也不会有来自美国的各种分系统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甚至不打算过于蛮横的将ARJ21或是C919拒之于门外,他们表示ARJ21可以去美国认证,只要通过了就会颁发适航证。但是,在最关键的问题上,也就是中国民航局的认证审定能力上,美国是严防死守的。 C919是比ARJ21更大的客机,更寄托了我们冲击民航机市场的希望,它不仅是一架大飞机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听到那些中国民航市场大,我们大飞机是否获得美国适航证意义不大等言论,完全可以嗤之以鼻了。虽然以ARJ21飞机实现双边承认的努力落空了,但中国商飞和中国民航局仍然会持之以恒的向欧美的适航体系发起冲击。4月26日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健在上海透露,C919正在接受欧洲航空安全局的适航认证审定,考虑到中欧没有中美那么大的政治冲突,C919客机在技术上做好准备,是有很大希望通过欧洲适航认证,未来以此达成中欧双边交换认证的。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才是中国航空工业崛起的标志。从这个角度说,欧美国家的适航证是C919客机绕不过去的磨刀石。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