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方剂详解|小柴胡汤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17-05-09

中医方剂详解|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中医古典名方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古代剂量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柴胡(24g)黄芩(9g) 人参(9g) 甘草(9g,炙) 半夏(9g,洗) 生姜(9g,切) 大枣(3枚,擘)

煎服法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

《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柴胡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滓重煮有奇能。

《汤头歌诀》汪昂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方剂学》邓中甲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主治: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第37条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第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97条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第98条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不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第99条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1条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第104条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148条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细,病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第149条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第229条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230条 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第231条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稍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第266条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者,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弦紧者,与小柴胡汤。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第379条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法

第394条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