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主医彭履祥的学习思路(1)

 威灵仙9998 2017-05-11

 

名老主医彭履祥的学习思路(1)

 威灵仙/于郑州

(本图书馆方剂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后使用)

   【作者简介】  彭履祥(1909),从事中医临床和教育工作五十余年,治学严谨,医理精深,善于治疗疑难杂证,对中医疫痰饮学说和调气开郁理论独有见解。著有中医痰饮学说及其临床应用》、《调气法的临床应用》、《从一些疑难杂证的治疗看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彭履祥验亲解惑记要17》等。
   
回顾此生,涉迹医林虽已五十余年,却无多少成功经验可言。但在曲径多岐、碰壁受挫之余,也常得到启发,偶尔竞有一鳞半爪的心得体会。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中医家庭,祖父、叔父、舅父、岳父郜是中医。在族亲的影响下,对济世活人的医学,逐渐产生了爱好。但在我尚未开始学医时,祖父、叔父相继去世,两年之间,全家七口,相继病死者五人。在这严酷的现实面前,使我二十岁时毅然放弃私塾教育工作,立志学医。所幸,舅父徐立三是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名重乡邑的老中医,念我志诚心切,允于从学。但命我先读医书,而不必急于临证,并开列了一大堆必读经典及应浏览的医籍书目。从此,我一面奔波于生活,一面拚命读书。
开始一段,越读越糊涂,常被一名词术语难住。由于当时参考书籍有限,很多内容只能囫囵咽下。五年过去,熟读了《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经典原著,同时读了一些名家注释,如张志聪《灵素节要》,张世贤《图注难经》,尤怡《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陈修园《伤寒论浅注》、《长沙方论》、《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论》等,其他如《濒湖脉学》、《医门法律》、《医方集解》、《金匮翼》、《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张氏医通》、〈医宗金鉴》、《时方妙用》、《时方歌括》等也都涉猎过。这样,逐渐掌握了较为系统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对许多初读未能理解的内容,也逐步加深了理解。老师提前同意我进入临证学习。开初接触病人,感到无从入手,实际病汪,与书本难以对号,似是而非,不易抓住纲领,更不会彼此鉴别。辨证立法,遣方用药,亦无定准,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师知道的东西,自己有许多不知道,这就促使我进一步广泛阅读各家论著,涉猎各家医案医话,增加临床知识,提高理论认识和临床实践水平。经过三年随师临证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了较大的收益,所读理论渐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临床运用也能灵活自如,不再问津无路了。此时才深感以往熟读硬背的大量功夫,并非自费气力。后来马齿徒增,记忆减退之年,读书虽然易于理解,但却难以牢记。相反,早年熟读的理法方药内容,不仅长期不忘,随着反复运用,认识更能不断加深。这种学习方法是先师所坚持主张的,名之日:由深出浅法。他非常反对学医伊始,就上临床,以图速成,或只读一点浅显实甩的临床医书,不求深造。他认为,这样学医,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不可能达到医理精深,临床更难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只能成为不谙医理,学识肤浅的庸医。先师常以自己的学医经历和所走弯路启发我们:他少年时代从学的第一位老师不主张多读医书,仅使学生随其应诊配药,理论知识很少讲授,听凭学生自己浏览选读,随证年余,收效甚徽,书读不进去,体会不深,开卷了了,闭卷茫茫。第二位老师则主张认真读书,指定背诵,熟读大量古典医籍,花了几年时间,熟读了《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等书。但是这位研究儒学为主的老师,理论脱离实际,不善于临证医疗,所授理论,仅从纸上谈兵,较少临床体会。最后从学的第三位老帅,既肯定以往认真读书是正确的途径,又指出博览不够,缺乏对脉学、温病学、时病学等方面的学习,尤其缺乏临证运用的技巧训练。这样,继续再读一些有关书籍,并经老师在实践中指点启发,收获大有长进。先师回忆说:我学医虽有决心,读书也能刻苦,记忆力亦较强,但若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名师指点,是不能成功的。因此,先师在自办医学教育活动中,对几十名学生提出了三条原则性要求;一是要有较高的古文水平;二是先专心熟读指定的经典和临床医籍,不许过早随师临证;三是临证学习,要求注重理法的活用,不得随意抄录一方一药。对于学生临床中提出的理法方药的不妥之处,他总是一一纠正,并指明理论根据,令去自读,加深体会。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从亲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在他门下从学的学生,凡能照此施行,都学得比较成功,确实培养了一批真正懂得中医的人才。再从历史上看,古代许多名医,大多通晓经典医著和系统的中医理论。很多有独创的医家,也正是在前人所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固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将理论与实践截然划分阶段,也有它的缺点,不利于快出人才,而在理论学习阶段,由于选择和鉴别能力较差,必然形成兼收并蓄,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学习条件不同了,要求应当提高,理论和实践应恰当结合。尤其临床课的学习,要一面读书,一面临床,收获就更大,理解就更快。但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基础理论,必须反复揣摩,加深体会,甚至死记熟读才行。因为读熟才能深刻体会,领会才能终身不忘

欢迎你进入威灵仙的360个人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