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沉丹田

 邱坤的360 2017-05-26
   周身之劲往外发者,皆发于丹田;向里收者,皆收于丹田。然皆以心宰之,处处皆见太和元气气象。”

  “气归丹田,上虚下实,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丹田气一分五处,其实一气贯通。上下不可倒塌,一也。
  心气一领,丹田气上行,六分至心,又一分两股,三分上行到左肩,三分上行到右肩,皆是由肩骨缝中贯到左右指头,其在骨缝中者谓之中气,其行肌肤者谓之缠丝劲。
  其余四分,亦分两股,二分行于左股,二分行于右股,皆是由骨缝中贯于左右足趾。”(文字表述是分开说的,实际练习时是同时的)陈正雷大师说:“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
  太极内功也是通过气沉丹田修炼而成,练气沉丹田会使膈肌产生震荡,使气流加快鼓荡,可加快身体的心尘代谢。
  “‘缠丝劲’发源于肾,起于丹田,遍布全身,处处有之,无时不然,衍溢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间,达四梢通九窍,增长内气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
  气沉丹田的练习方法
  舒
  初练吐气开声贯气法,以舒展筋、骨、节为主,达到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为目的。故在练习时,要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形体舒展自然。虽说形松静柔和,不要妄用外形的筋劲骨力,全以内气贯通为主要方法。
  缓
  是指练柔行气,节奏要放缓慢一些,保证刚落点的前后之柔行气要有蓄势的充分时间,这就是“缓以蓄其劲”的练法。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有些动作就是要缓慢练习。
  迟
 

  拳法是以先天之神为体用,方可以向机御变,因变致神明艺境。方具备神化之功的。此先天之神,即内气也。内气要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功能,这是其一。但全身体之神,非只一处。
  各处皆存有神,即各部位本来的良好功能。为发挥自身各部位之神的作用,故:“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为基本法则。就是各部位之神,即各部位的良好功能作用,要动静变化合内气之动静变化一致,才符合基本要求。
  在练习吐气开声贯气法时,要将柔行气和刚落点的全部动作过程的节奏再放缓慢一些,谓之迟。这样,才能使身体内外各部位的良好功能达到步调一致的效果。这须要认真仔细的体认,才能做的到的。这就是“迟则运其神”的练法之精义。
  含
  指吐气开声贯气法的修练不要外形的刚爆,内气呆缓断隔,要和平得中,且存且养且固。内外兼济,具温柔之气,和缓中锐锋,含蓄着攻防招法的灵则通神,玄微入妙,变化莫测之机,转展无穷之势。
  此正“含以招其妙”的精义,即达到攻防招法的实施,能 “变化无形又无穷,不疾而速得真宰”之用。此“含”字法之妙的精义。含则蓄变之用。
  活
  习拳练艺有了一定法则,规矩的习惯以后,就要求“活”。此“活”字就是有规矩而脱规矩,又不离规矩,乃自成规矩的修练准则及其过程的方法。即各种攻防拳势的有定不定,不定而定的灵活运用的功夫能力。
  此“活”字首先体现在“心活”上,而“心活”是有凭据的。所以在上面“舒、缓、迟、含”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活”为法则的 “吐气开声贯气”练习的方法。
  短
 

  短以应其变,即短打胜长拳之短。动作短小则灵巧,灵巧易入身跌人。时间快亦是短,此乃因动作短小就近而用。故能时间快,发劲动作短小,时间就快,亦谓之短。数项内容之短,就形成了短以应其变的功夫内容。
  故在练习“吐气开声贯气法”时,亦要专项修练动作短小的攻防招法,不能只是放长击远的单项练习,亦要有贴身靠打的练习,这才是“短”字的精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