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于唇齿间的香味

 毒舌达人 2017-05-28
                                                                        1403许磊
     当我们踏上长江之畔,望江水汹涌奔腾,我们会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初春之时,我们漫步于江南水镇,会不禁叹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也或许我们在盛夏游玩西湖时,耳边飘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这位伟大的诗人为我们后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同时也反映出他的人生,反映出北宋的政治风貌,更体现出苏轼作为一代名家的思想与情操。他的诗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的丰厚的文化养料。
     苏轼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有着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而在我看来,苏轼更是一位美食家。据统计,在他的诗词中,约有四百篇文章是有关“吃”的。他热爱美食,向往美食,更懂的应该一怎样的方式去理解美食,分析美食,更而去接近美食,品尝美食。而正如我们所熟知,苏轼的一生一直颠沛流离,不断的被贬,生活有时陷入了极其困难的时期,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然而是什么导致苏轼成为我们眼中的美食家呢?就有什么样的经历酿出他四百余篇的美食佳作呢?这不仅取决于他的生活态度,更是在于它作为一代历史的思想高度呀!
     历史上许多的名人,都有着一些独特的爱好,李白酷爱饮酒,于是他有了不少酒后抒情的美文;胡适喜爱打牌,于是在他的日记里写了不少打牌的文章,其中也不乏他从纸牌中悟出的道理;而苏轼,却是与着美食所相依,我们后人从他的味蕾中,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思想,以着更广的角度理解出他的特有精神。
     苏东坡敢吃,会吃,爱吃,他能够吃出智慧,吃出学问,吃出风采,这恐是其他美食家都可望不可即的。
     苏轼的故乡四川。以“天府之国”而著称,哪里水美地佳,人和土沃。而那里孕育的“川菜”也是我国最经典的菜系之一,同时是用材最丰富,工艺最讲究菜系,如今国宴把其定为必不可少的菜品。这大地的恩赐,与苏母程氏精湛的厨艺使苏轼在少年时对蜀国的佳肴有了很好的接触,以至于为苏轼后世的美食生活有了极重大的影响。
     苏轼自幼聪慧,笔墨满腹,新婚刚毕便进京赶考,在往京途中,发生一件小趣事:在饭局上,苏轼同六位秀才一同进食,秀才们见他年轻有为,便合伙刁难苏轼,于是他们七人人点了六道菜,道:“每人说一点股,与菜有关,若能说出便可独尝一盘。”说罢,秀才们以“苏武牧羊”,“张飞卖肉”端走了羊肉,猪蹄等六道菜,看着俗世桌上空空如也,他们得意的笑了,苏轼笑笑,大声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于是拿走了六盘美味。苏轼爱美食,更懂把文学和美食相结合。使食,文结合为一体,让美食体现出文字的魅力,这真不愧于“少年成名”苏轼这一称号,也看到了苏轼对于美食的理解与文化上的过人之处。
     不夸张的说,苏轼是为“嗜食如命”的人,相传在其于朝中任官期间,偶得河豚一只,河豚是有剧毒的食物,但肉质十分鲜美,人们因为其毒性以及不善烹饪,所以很少有人做食河豚,但苏轼不同,出于对美食的追求,他连夜制好河豚,并且饱食了一顿,后来有人问他这味道如何,他回答道:“太美味了,就是吃得毒死了也值啊!”他后来甚至作诗以纪念这佳肴“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就是这样的人,对于他所想的,他敢于去追求,对于他所爱的,他敢于去争取,为了一尝河豚,竟敢付出自己的生命,更何况他生活之中小挫折呢?对于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事能把他打倒的,因为执着的心是不会向困难屈服的。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曾周游全国十一个州县,而他的大多数名篇,也正是出自他被贬谪的这段时期,他的美食之旅也正是从这时所开始的。
     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苏轼开启了他的创作高峰期,完成前后《赤壁赋》以及千古名篇《赤壁怀古》,同时使他从一名美食鉴赏家,晋升到了一名“金牌厨师”。苏轼的一生是离不开美食的,苏轼提笔写下了《初至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为口忙”实在不为过,苏轼离开朝廷后,维持生计的确成了他的一大难题。当时他奉禄全无,不得不自力更生,于是于山之东坡开了一菜园,并自号“东坡”,是的,就连他的名字也充溢着一缕美食的气息,我们怎能不把苏轼与美食联系起来呢?而真正奠定了苏轼在美食圈地位的,那绝对是著名的“东坡肉”了。
   说到东坡肉,这冠为苏轼的成名作实是毋庸置疑,而这道菜不仅仅优于它的香味,他说融入的,更是苏东坡本身的一种精神。自古以来,猪肉的地位极低的,这不仅上不了大雅之宴,甚至被普通百姓所排斥,所以在古时,我们很少见到有关猪肉的菜品,而这一种“众弃之食”却从苏轼这里所改变。因为迫于生计,苏轼把猪肉搬上的餐桌,可没想到这竟成就了一道妇孺皆知的美味。苏轼大喜,作诗而乐“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着自家君莫管,苏轼岂不是真正的强者吗?他能在逆境中寻找出路,能适应环境,习于环境,根本以改变环境,这不愧其之情啊!
    虽然苏轼把猪肉做的色,香,味俱全,但事实上苏轼并没有上下顿的美食来饱腹,他初来黄州之时,因为难以取得食物,他甚至选择节食,他所谓的节食,即是一顿只喝一杯酒,只吃一小块肉,他的亲人看不下去了,纷纷劝他改善饮食,苏轼却无动于衷,对此,他也颇有说法:“安分养福气,宽胃养神气,省钱养财气,这番话提得也是很适时的,少动多饱,稍饿可健,少使可省钱,这便是美食家。知道什么事后节制,什么时候畅饮,在美食与生活中悟出养生之道,让身体与心灵即使在贫穷中也矫健愉悦。像苏轼那样,收得住,放得开,再枯燥的生活也充实而灿烂。
    苏轼在黄州的另一首诗写得好“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温”。人活的,不一定要品尝尽所有的现实之乐,更重要的是寻求精神上的满足,酸酒就当是梅汤罢了,甜酒就当是蜜汁好了,饮酒之乐,在醉而不在味,积极适应困难,追求自我,这便是人生,苏轼的一站,黄州。
    远离了黄州的赤壁苍雄与江水滔滔,苏轼一路奔波,后至惠州,丹崖,怪石,又一番新的环境,没有了山后的东坡园,没有了相侣的鱼虾麋鹿,所面临的,是更荒凉的世界。
    初至惠州,一片新的菜园应运而生,苏轼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了这里,可是,这贫瘠土地并不照顾被贬的可怜人,霜冻日益严重,粮食颗粒无收。相比起之前的生活,苏轼简直被逼入了绝地。于是,苏轼开水煮着菜跟,艰难的度过了荒灾之年。尽管如此,他的诗还是满溢着希望“秋来霜露满东园,芦服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真正的美食家,不仅仅是品着山珍海味,更应该去尝些粗茶淡饭。物美不在声味,而在于其中的韵味,苏轼他吃了大餐,嚼得下菜根,这样才称得上是美食家。大餐不放,菜根不扔,在困难时,但求一饱,不求一好,这才不违“苏东坡”这三个字在美食圈的地位。
    苏轼在广东期间,制出了著名的宏志鸡,美味的烤羊脊,将东坡肉一番改良后成为了广东引以为傲的梅菜扣肉,还为我们带来了流传各地的“羊蝎子”,苏轼可谓是为后世美食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刚在惠州立足的东坡,又被迫南移,前往大陆之外的儋州。
    在儋州,有海风,有椰林,空气中弥漫着海鱼的味道,毋庸置疑,这里的三餐顿顿都是海产品,但对于在大陆生活到六十余年的苏轼,这样的食物实是难以下咽。当地渔民可怜苏轼,场为他带些牡蛎和虾蟹,苏轼高兴地做了大餐,还和他的儿子苏过说,千万不要把我在这里吃大餐的事情说出去,小心开封的那些人争着来这里和我抢呢,这便是旷达的心态,即使身有千疮百孔,也依然安然地生活在自得其乐的世界,人生之乐莫过于此了吧。
    历史赐给了苏轼一生的磨难,苏轼却笑着还给了历史一段传奇。
    人生便是一顿美食,或许是鸿门之宴,或许是宾客之肴;或许是山珍海味,也或许是菜根粗粮;更或许贫而无食,也有时开怀饱尝。每一顿饭都有着不同的口味,但人生多是平淡。真正的美食家,不在规格档次,不在珍馐美馐,怎么去品味也不可厚此薄彼。想吃出滋味,是应该用心去品尝。用心去品,再普通的饭也洋溢着香味;若不用心,在美味的佳肴也是寡淡无味。想苏轼那样,用心做人,用心生活,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趣味。珍惜每一口食物带来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美食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