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伤寒论》第二百一十三条解密

 johnney908 2017-06-03

           关键词:阳明病的四个阶段及特征性症状。

        《伤寒论》第二百一十三条原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也。

           文意:阳明病:因阳明内伤而引起的外感病。

           第一层:太阳经与阳明经并病的脉证。

                      脉迟:脉象呈现迟脉。说明内伤为阳明气虚湿寒困扰,外感为湿寒之邪。

                      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虽然身体汗出没有恶寒的感觉(这说明外邪已乘虚而入阳明,且湿邪已酝酿生热),但是仍有部分湿邪留置在太阳经表层,因此身体必然沉重。

           第二层:太阳经所感之邪乘虚入里,并在阳明府酝酿化热成实证的症状。

                      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倘若症状出现):气短、腹部胀满、喘气、有潮热现象(说明外邪已全部乘虚入里,且酝酿生热,大便干燥的外在症状),这表明太阳经外感已经解除,可以用攻下药攻下了。

          第三层:能够用大承气汤攻下的条件。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手和脚濈然汗出(表明阳明胃腹已经化热并蒸腾水分外出),这说明大便已经干燥变硬(说明已经成为胃家实热证),用大承气汤主治。

         第三层:外邪未解的症状。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如果出汗多,身体只是轻微发热,仍有恶寒的感觉,这说明太阳经外感之邪还没有完全入里,也就是太阳经外感还没有完全解除。

         第四层:不能使用承气汤的条件。

                    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如果病家虽然发热,但是并没有潮热的现象(潮热反应里热已实,大便已经干燥,没有潮热,说明里热不实,大便并没有干燥),不能使用承气汤。

        第五层:小承气汤的使用。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也:如果病家腹部非常胀满,气不下行,阻滞不通(但是并没有潮热的现象,没有达到大承气汤的程度),可与小承气汤轻微调和一下胃气,千万不能让病家出现大泄(以免损伤胃气)。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诊断意:本案为仲景总结说教条。其意义有二。其一,将阳明病自然化热(不出现病邪向他脏转移)分成了四个阶段:外感期——因阳明内伤而引起的太阳经感邪期;并病期——外邪乘虚侵入阳明,导致太阳经和阳明经同时感受外邪;小承气汤期——外邪全部入里,化热,腹大满不通;大承气汤期——外邪全部入里,化热,汗出,口干,大便干燥。其二,总结了各阶段的特征性症状:外感期——恶寒,身重,脉迟;并病期——恶寒,汗出,微发热,身重;小承气汤期——不恶寒,发热,汗出,腹大满不通;大承气汤期——不恶寒,发热,汗出,手足濈然汗出,大便干燥。

                                                                                                                                      元阳道人张敏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