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杨读书笔记--脑血管解剖(1)

 昵称34875616 2017-06-04

颈内动脉

根据颈内动脉邻近结构及经过的解剖部位将其分成7个解剖段:

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


今天介绍颈内动脉C1段:


颈内动脉C1段(颈段)

正常发育

C1段由第III弓动脉发育而来,其它段则为背侧主动脉向颅侧的延伸。

大体解剖

颈内动脉正常在C3~C4C4~C5平面自颈总动脉分出,第一段可分为:颈动脉球部及颈升段。

颈动脉球(Carotid Bulb

又称颈动脉窦,ICA自颈总动脉分出处形成的一明显局部扩张。其内血流后方为慢而逆向的涡流,前方为加速的滑流,远侧血流开始为螺旋型,后呈层流。

颈升段

自球部向侧上行于颈动脉间隙内,此间隙内含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淋巴结、节后交感神经及低位颅神经(在鼻咽部以上有CNs IX~XII,迷走神经通过其全长)。ICA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颈动脉鞘在颅底内层成为颈动脉管内膜,外层与颅外的骨膜相融合。

解剖关系

 前方:胸锁乳突肌。

 后方:颈长肌、颈上交感神经节及迷走神经。

 内侧:颈外动脉初位于其内侧,后颈内动脉在颈外动脉内侧行走。咽部粘膜及咽旁间隙。

 外侧: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在其外侧偏后,舌下神经、舌咽神经在不同平面位于其外侧。

C1平面横断图:CS颈动脉间隙;MS腮腺间隙;PPS咽旁间隙RPS咽后间隙;PVS椎旁间隙;X~XII颅神经;IJV颈内静脉。


分支

无有命名的分支发出。

正常血管造影解剖

左:侧位,右:前后位,颈内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前外侧,上升时跨过颈外动脉主干而达颈外动脉主干前内侧(黑箭示颈内动脉,白箭示颈外动脉)


正常变异

 分叉:常见为高位或低位分叉。

 部位:常见为内侧起源的颈内动脉,临床表现为咽后搏动性肿块。

 行程:在小儿及成人常见迂曲。

变异

 异常起源:少见。

 不发育:先天颈内动脉缺如少见,多为单侧。检查颅底可以区分是不发育还是后天性堵塞:真性不发育时无骨性颈动脉管。

 发育低下:弥漫性颈内动脉狭窄多为后天性,伴有血流沽少、夹层动脉瘤、纤维肌发育不良或节段性狭窄。发育小的颈内动脉常伴有小的骨性颈动脉管。

 重复症与有孔异常:重复症与有孔异常是由于丛状胚胎血管不完全融合所致。

 异常分支:无分叉的颈段颈动脉,颈外动脉各分支起自颈动脉主干。常伴重要畸形,如通过中耳的迷行颈内动脉。

 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正常情况下胚胎期吻合血管在后交通动脉发育后即退化,而持续存在至成人,即为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永存的舌下动脉及寰前节间动脉将颈段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连结起来。永存的舌下动脉(persistent hypoglossal artery, PHA)为第二个常见的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一般在C1~C2起源于颈内动脉,向后内弯曲走向扩大的舌下神经管。寰前节间动脉(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 PIA)起源于C2~C3水平的颈内动脉背侧,I型走向上后外侧,上升至枕寰间隙并通过枕大孔进入颅,发出同侧的椎动脉。

颈内动脉发育低下:左侧为高分辨率CT示右颈动脉管异常狭小(白箭),左侧正常(黑箭),右侧为MRI T1-WI示左颈内动脉正常流空效应,而右侧颈内动脉无流空。

左颈总动脉造影示:永存舌下动脉(黑箭)


同学习、共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