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5首方剂名称诠释(一)

 乐乐书屋 2017-06-04
《伤寒论》15首方剂名称诠释(一)
洪文旭
《伤寒论》15首方剂名称诠释(一)X
《伤寒论》15首方剂名称诠释(一)
《伤寒论》为东汉杰出医学家张机(字仲景)所著,成书于公元8世纪初叶。全书16卷,397法,113方,以六经为纲,汤证为目,理法方药,清晰了然,总结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确立了辨证论治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本书经晋代王叔和收集整理为10卷得以流传,现通行本为明代赵开美复刻本。“伤寒”,泛指外感疾病表现的各种证候,本书为专论伤寒病之著作。现将常用方剂名称诠释如下。
十 枣 汤
本方由芫花、甘遂、大戟三药为末,用大枣煎汤冲服。用于治疗悬饮,胁下有水气,以致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者;也常用于水肿腹胀之实证。有攻逐水饮之功。
本方中所用三味主药,分别具有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等作用,其性皆猛峻,故用大枣十枚以益气护胃,缓和峻药之毒,防止或减轻药后反应,达到寓攻子补,下不伤正之目的。《医方论》云:“仲景以十枣命名,全赖大枣甘缓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也”。方名“十枣”者,一是说明方中用大枣十枚;二是强调大枣在该方中缓其峻毒、顾护胃气的特殊作用。
本方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名“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搜剔停痰伏饮之功,可使痰涎得以控制,故以此命名。
大、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诸药组成。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兼有里热证者。有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诸药组成。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诸证者。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古有“左青龙而右白虎”之说
。青龙,是神话中的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三承气汤
承气汤有三方: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药组成,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之痞、满、燥、实四证及脉实者,或肠中实热积滞之“热结旁流”等证,有峻下热结之功;小承气汤由大黄、枳实、厚朴三药组成,用于阳明腑实之痞、满二证为主者,有轻下热结之功;调胃承气汤由炙甘草、芒硝、大黄三药组成,用于治疗阳明燥热内结而无痞满之证,或肠胃积热之发斑,口齿喉痛及疮疡等症,有缓下泻结之功。
三方药物仅5味,其中大黄苦寒以泄热通便,荡涤肠胃;厚朴苦辛温燥湿行气,降逆止呕;枳实苦微寒行气除胀,消积导滞;芒硝咸寒以泻下除热,软坚润燥;炙甘草调和大黄、芒硝攻下泄热之力,使之和缓。然而通过巧妙配伍,使功效各异,于此可见古人用药匠心独具之一斑。
承者,受也、顺也、制也。王晋三云:“承气者,以下承上也”。(《古方选注》)柯韵伯云:“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药以主之。亢则害、承乃制,此承气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气不伤,此承气之义也”。(《伤寒来苏集》)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下降为顺,大、小承气汤均峻下热结,调胃承气汤能调和肠胃,皆能承顺胃气,使腑气得降,热结得通使胃气得和,气机相接,从而诸证蠲除。
大、小陷胸汤
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三药组成。用于治疗水饮与邪热互结于胸腹之大结胸证。有泻热、逐水、通结之功。
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实三药组成。用于治疗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热结于心下之小结胸证。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结胸,是邪热结于胸中,而出现心下痛,按之硬满的病证。《伤寒论》中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分为大、小、热实、寒实、水、血等类结胸。二方分别治大、小结胸证。成无己云:“结胸为高邪,陷下以平之,故治结胸曰‘陷胸汤’。”(《注解伤寒论》)剂有大小,证有轻重,均能蠲除胸中痰热互结之邪,如同陷阵,故分称为“大陷胸汤”和“小陷胸汤”。
五 苓 散
本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诸药组成。用于治疗外有表邪,内停水湿之证。症见头痛发热、水肿、泄泻;或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等。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
赵羽皇云:“五苓散一方,为行膀胱之水而设,亦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也”。(《名医方论》)虽然本方所治之症不一,但若掌握其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及主证小便不利,用之均有良验。方中由五味药组成,以利水之猪苓为主,故称“五苓散”。亦有云“苓”为以“令”水行之意。
本方去桂枝名“四苓散”,治内伤饮食夹湿证。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其意在助气以生津,犹如春雨润泽一般;加茵陈则名“茵陈五苓散”,是治疗湿热发黄的有效之方。
四 逆 汤
本方由炙甘草、干姜、附子三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少阴病之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以及太阳病欲汗亡阳之证。有回阳救逆之功。
“四逆”者,四肢逆冷也。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凡肾阳衰微,阴寒内盛,或寒邪直中于三阴,以致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皆可发为四逆之证。本方用附子、干姜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甘草和中益气,补中安中。专治肾阳衰微,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之四肢厥逆证,用之可达回阳救逆,使四逆而愈,故称“四逆汤”。
《伤寒论》另有一方名“四逆散”,由炙甘草、枳实、柴胡、白芍药四味组成,用于治热厥证;功能透解郁邪,调和肝脾。剂型功效不一,临证应用当予细察。
白 虎 汤
本方由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四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阳明经热盛,或邪热在气分之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热,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浮滑等证。有清热、除烦、生津之功。
“白虎”者,为四方宿名之一,是西方七宿的合称,古代传说中西方的金神,主气在秋,秋金当令而炎暑自解。方中行云:“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温热经纬》)本方用于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为用药指征。服药之后,其清热解暑之力,犹如白虎金神般的疾猛迅速,使热势骤降,重证告愈,故名曰“白虎汤”。
本方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益气之功更佳;加苍术名“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有清热燥湿之功;加桂枝名“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有清热疏表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