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辩别阴阳识阴火,不误病家不误君

 johnney908 2017-06-10

辩别阴阳识阴火,不误病家不误君

1.所谓阴火,就是阳虚之火。龙雷火,无根火,虚火,假火,浮火都是阴火。

2.阴火,看似是热,又不能吃冷凉之物,实质是阴盛,逼阳向外,阳受逼迫,易出现在人体空隙七窍之处。

3,健康人体是处在“阴阳和”或“阴平阳秘”状态,一气周流,运行不息。阳气不足,流通就会郁滞,局部郁而化火,就成阴火。


4.阴火的本质就是全身阳气不足,局部有余郁滞化火根源是一个,就是阳虚,表现有三种,往上(如眩晕耳鸣,颜面潮红,失眠,慢性痤疮,咽喉炎,口腔溃疡等头面各种炎症),往外(如发热,或各种皮肤病),往下(如各种妇科病,男科病,手足心热等),大家一定要记住,自认为是有火,上火。用寒凉药,消炎药,泻火药反复不愈的,一定是阴火,暂时用这些药有小效可压制,久服只会伤身,损伤自己阳气。

5.现在所谓的“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本质上上阳气不足,肝气升发过程中无力而郁滞,所产生的假热,虚热外浮。


6.阴火的治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诸阴火不焚草本而流金石,得湿愈焰,遇火益炽,以水折之,则水焰诣天,物穷方止”,就是说,治阴火不是以水灭火,要以火引火,使火归位。用温通,温潜,温藏之法。首先是火郁发之,当温通。如五积散,升阳益胃汤。调理中焦可推动一气周流。第二,当潜阳封髓。如潜阳丹。温藏,如桂枝龙骨牡蛎汤,头面无实火,要潜阳。三,培元固本以收功,如四逆汤(就是根治)。

7.阴火非常容易误辩,误治,乃千古流弊。当今皮肤科,外科,五官科是重灾区。而《钦安用药金针》中尽泄机密:“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种真机与众不同……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即外观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证,一概不究…”

“洞察阴阳,方能治病,明辩真假,可以为医”陈慎吾先生如是说。今不辩阴火者也众矣!(根据扶阳论坛发言稿部分文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