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元正纪大论》及辨证论治(五)----马有煜

 水木年华138 2017-06-11
 独孤园丁
如是,学习了
不知前辈能否讲下明年的运气?
益民老人:
哈!明年又明年,您老兄倒是很具有超前思想,今年的初之气还未接轨就想到明年啦。明年(2016年)是丙申岁,上临少阳相火司天,中太羽水运,下加厥阴风木,为当年的运气,运克气,水克火,为阳年当中的不和年。当警惕水火承化失常之变。
“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这是岁运的常变气化现象。太羽水运,若正化度能维持,“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即寒化维持在正常程度,寒水藏化正常而不病。若正化度破坏,“其变冰雪霜雹”虽当盛夏也有寒潮发生。
初之气,其客气是少阴君火,加临主气厥阴风木,风胜动摇,木火相生,于是气候大温,草木提前发荣,春寒不甚,温病于是发生。风温怫郁于上,口鼻出血,目赤,咳嗽气逆,头痛,或火气下迫,妇女血崩;或风火伤肝,胁痛胀满;或风火犯腠理,生疮疡。
二之气,其客气是太阴湿土,加临主气少阴君火,时令正当谷雨前后,正常雨季不生病,“民乃康”。但二之气与少阳司天接近,火郁湿气中,多相火湿热病变。痰火素盛之人,易发生内痈溃脓,神志昏迷等病证。
三之气相火叠加,发生干旱,火迫血溢,中风暴死极有可能。    
四之气,阳明燥气加临主气太阴湿土,燥湿中和,气候凉爽,“民气和平”。也有炎暑气候交错发生,暑热伤气,胸闷短气,身体沉重。
五之气,太阳寒水加临主气阳明燥金,秋见冬令,此际已经摆脱相火司天的约束,君子应该趋暖就温,避免寒邪侵袭。
终之气,厥阴风木在泉,加临主气太阳寒水,冬行春令,阳气封藏不严,相火不藏而犯肺咳嗽。
总而言之,明年运气水火相争,既有寒胜火,也有火侮寒,多寒热格拒之变。若运气的水火持平,是为正化而不病。
独孤园丁
认真拜读了,受益匪浅。支持文中观点。建议您发篇主题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益民老人:
谢谢您。正在发表《六元政纪大论》及辨证论治,谢谢关注。

(四)丁卯岁会丁酉岁的常数
    【原文】
    (阳明  少角  少阴  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  丁酉  其运风清热。)
    丁卯岁会  丁酉岁
    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将丁卯丁酉加上“岁”字,立在上首。气克运,金克木为天刑年,常数难以维持。其常数是“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中少角木运故“风化三”,少阴君火在泉属太故“热化七”。为了避免木火相生乘侮金气,故阳明金气司天本属少者,改变为“燥化九”,则木金火三者生克制化正常,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其运风清热”。若正化度破坏,则变为“邪气化度”,则“清热胜复同”,即“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东方三宫的肝木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故司天清化气胜用苦小温,在泉热气胜用咸寒,中少角木运用金化的辛味调和,药食皆宜也。
    临证意义,少角肝木病变,当警惕金胜木,火复胜金,内外感伤燥热邪气,因而加重肝木病情(参考丁丑丁未)。如金胜木,肝阳虚,主治以辛温补肝气,佐小苦气温者和肺脾,挟郁火,佐咸寒。若是厥阴肝寒,兼阳明金虚而浊气不降,少阴君火上逆者,可以灵活应用辛苦温佐咸寒之法。这属于杂病。
    时气病。丁木不及 金凉犯肺卫而燥咳,主治以辛温解表润燥,佐小苦温宣肃肺气,挟复气郁火,佐咸寒。而岁气燥热伤心肺咳喘,主治以辛凉解表,佐小苦咸寒滋阴清热。        

伤风咳嗽医案
    王某,女,88岁,2015年元月30日初诊。咳嗽10天。多痰,咽干咽痒,胸满食少,身痛,脉弦稍紧,舌质暗红。伤风咳嗽,辛卯辛酉同,以辛温解表,小苦温治肺,咸寒清火,止嗽散加玄参:荆芥10g  防风10g  桔梗5g  紫苑10g  百部10g  陈皮10g  白前10g  炙甘草10g  玄参10g  3剂。
    2月3日复诊,咳嗽等症大减,头额痛,脉转沉细,肺脾气虚,己卯己酉,以甘味和小苦温佐咸寒:党参10g  茯苓10g  白术10g  炙甘草6g 陈皮6g  玄参15g  冬花10g  紫苑10g  白芷10g  川芎10g  3剂而安。按:前从辛卯辛酉运气药法,后从己卯己酉药法,随证治之可也。不必拘泥年运死板硬套。
    肝寒浊气不降案: 
    夏某,女,42岁,2014年12月21日初诊。脉浮紧,舌淡嫩,薄白苔。主症:近来感觉冷气上冲头顶而痛,两眼胀痛,视力目糊,右侧为甚。伴心悸烦躁,不思饮食,西医诊断为青光眼。乃感受厥阴风寒,心阳不振,宜吴茱萸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升清降浊:吴茱萸10g  党参12g  生姜5片  大枣4枚  桂枝30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3剂。
    12月26日二诊,头顶冷痛,目糊,目胀,心悸等证均好转,尚烦躁,小便频数不畅。诊脉右尺滑大,关寸细滑上鱼际;左细滑。脉率90/分。舌胖大水滑,面色蒼白。肝脾寒飲上逆,原方加茯苓:吳茱萸12g  党参12g  生姜5片  大枣4枚   茯苓15g  桂枝35g  炙甘草15g  磁石30g  4剂。
    12月30日三诊。目胀目糊递减,小便正常,心情不好则烦躁加重,头顶尚冷。脉转缓和,脉率80/分。与丁卯丁酉运气同,肝阳虚而水寒上逆,心阳受损;浊气不随金气下降,治以辛苦热佐甘温咸寒,原方加大剂量:吴茱萸15g  党参15g  生姜6片  大枣6枚  茯苓20g  桂枝45g  炙甘草15g  龙骨30g  牡蛎30g  磁石30g  5剂。才服完3剂即来告诉,目糊目胀等诸证候消失。嘱守方巩固至康复。

(五)戊辰戊戌岁的常数
    【原文】
    (太阳  太徵  太阴  戊辰  戊戌  同正徵  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戊辰  戊戌岁
    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  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将戊辰戊戌加上“岁”字,立在上首。气克运,水克火,为天刑年,但火运太过,水克火化为平气年,故纪为“同正徵”则常数较易维持。其常数是“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中太徵火运“火化七”,太阳寒水司天属太“寒化六”,太阴湿土在泉“湿化五”,火水土三者生克制化正常,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其运热,其化喧暑郁燠”维持在正常程度。若正化度破坏,则变为“邪气化度”而人感受火热生病,即“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故司天寒水气胜用苦温,在泉湿土不及用甘温,中太徵火运用甘味调和,药食皆宜也。
    临证应用,太徵心火病变,用甘寒养阴清火即“中甘和”。太阳寒水伤肺卫,为太阳病,头痛身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当用麻黄汤辛苦温发汗祛寒,即“上苦温”;若太阳病有汗而脉浮缓者,就得用桂枝汤辛甘温调和营卫,即“下甘温”。若寒湿相遘与太徵心火相争,则辛苦热与甘寒并用。
    寒胜火郁案:
    张某,男,43岁,2014年10月24日初诊。两手脉沉细而迟,舌淡红少苔。主症:右膝关节灼热疼痛20多天,吃西药21天无显效,宜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30g  白芍30g  知母30g  麻黄15g  防风30g  白术35g  附片(先熬1小时)35g  生姜10片  甘草15g  3剂。
    10月27日二诊。两手脉转浮紧,两寸较弱,舌淡红,薄白苔。太徵与寒湿相争之脉证,寒胜火郁,附片加量。附片(先熬100分钟)60g  桂枝30g  白芍30g  知母30g  麻黄15g  防风30g  白术30g  生姜9片g  生甘草15g  5剂。11月9日三诊,膝关节灼痛已止,别无所苦,以附子汤五剂善后。

(六)己巳己亥岁的常数
    (厥阴  少宫  少阳  风清胜复同  同正角  己巳  己亥  其运雨风清。)
    己巳  己亥岁
    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二新校正:己巳热化七,己亥热化二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将己巳己亥加上“岁”字,立在上首。气克运,木克土,为天刑年,常数难以维持。其常数是“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二”。中少宫土运“湿化五”,厥阴司天属少“风化三”,为了避免火土湿热太过反侮司天风木,故将少阳在泉属太者改为“火化二”,则土木火三者生克制化正常,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同正角,其运雨风清”。若正化度破坏,则“风清胜复同”也即“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中央五宫的脾土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药食治疗,故司天风温气胜用辛凉,在泉相火气胜用咸寒,中少宫用本化的甘味调补,药食皆宜也。
    临证意义,少宫脾土病变,当警惕木胜土,金复胜木,风燥邪气加重脾土病情(参考己丑己未)。此外,少宫上临厥阴,运气皆虚,应肝脾气阴虚,感受风火邪气,当用甘味调补肝脾气阴,兼用辛凉解表,甚者佐以咸寒。
    气阴虚挟风热案:
    马某,女,2岁,2011年元月2日初诊。干咳,腹泻,舌质鲜红,气阴亏损,甘寒佐辛凉法,沙参麦门冬汤:南沙参6g  麦冬5g  玉竹10g  桑叶6g  扁豆10g  平贝3g  甘草3g  3剂后咳嗽泄泻均止。

  二、第二备的常数
    第二备从庚金起运,按五运太少相生,终于乙金,分别与六岁纪配合,计有庚午庚子,辛未辛丑,壬申壬寅,癸酉癸未,甲戌甲辰,乙亥乙巳等十二年。
    (一)庚午同天符  庚子岁同天符的常数
    【原文】
    (少阴  太商  阳明  庚子同天符  庚午同天符  同正商  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瑟,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
    庚午同天符  庚子岁同天符
    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流年顺序将庚午庚子加上“岁”字立在上首。气克运,火克金,为天刑年,而且中运与在泉同化,又为同天符年,常数难以维持。其常数是“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少阴司天属太,故“热化七”,因为是同天符,故“清化九,燥化九”,也即金化九,火金承化,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同正商  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瑟”。若“正化度”破坏,则变为“邪气化度”而人感受清燥生病,即“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故司天君火太过用对化的咸寒泻之,在泉燥化太过用对化的酸温泻之,中太商金运用本化的辛味和对化的温气和之,药食皆宜也。
    临证应用,太商金气胜,金胜木,故“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肺金气化不宣通,营卫不和,用辛温解表,调和营卫,即“中辛温”如麻黄汤和桂枝汤证。表证不解,热郁膀胱而蓄血,辛温合咸寒下其瘀血,如桃核承气汤证。表证不解而咳喘,辛温合酸温解表温肺化痰饮,如小青龙汤证。杂病营卫不和自汗盗汗,也可用辛温佐咸寒敛汗。
    虚劳精虚,营卫失和案:
    苏某,男,56岁,2014年11月20日初诊。两手脉数,左兼滑大,右弦数。舌质暗红,胖大有齿印,黄白滑苔。皮肤甲错微痒。主症:夜晚盗汗,反复发作,近来加重。房事频繁也加重。乃虚劳精虚,营卫失和之证,经云脉芤大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不得以肝火脉证论治,宜桂枝龙牡汤加白薇:桂枝30g  白芍30g  炙甘草10g  生姜3片  大枣4枚g  龙骨30g  牡蛎30g  白薇10g  服药四剂盗汗止。

(二)辛未同岁会  辛丑岁同岁会的常数
    【原文】
    (太阴  少羽  太阳  雨风胜复同,同正宫。辛丑同岁会  辛未同岁会  其运寒雨风。)
    辛未同岁会  辛丑岁同岁会
    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照流年顺序将辛未辛丑加上“岁”字立在上首。因为是少羽下加太阳,故为同岁会年,常数较易维持。其常数是“雨化五,寒化一”,太阴司天“雨化五”,同岁会故“寒化一”,水土承化,为“正化日”即“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同正宫,其运寒雨风”;若“正化度”破坏,则“雨风胜复同”也即“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北方一宫的肾水生病。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故司天湿寒气胜用苦热,在泉寒湿气胜用亦用苦热,中少羽用对化的苦味和之,药食皆宜也。             
    临证应用,少羽肾水病变,当警惕土胜水,木复胜土,风湿邪气加重肾水病情,如肾水本虚,感受湿邪,复感风邪,则风寒湿合而为痹,所谓“雨风胜复同”。此外,少羽上临太阴,运气皆虚,多脾肾阳虚阴盛,以苦热扶阳而祛寒湿。或少佐苦寒坚阴而守护相火即“中苦和”。
    阳虚寒湿,相火不守案:
    王某,男,72岁,2014年12月8日接诊。脉弦缓,舌淡,面色明润。主症:双膝疼痛,大便稀溏,时常鼻衄。前投半夏泻心汤加川牛膝,木瓜,黄芪五剂,大便已硬,胸闷已除。双膝尚痛,屈伸不利,少许鼻衄血,尿频。脾肾阳虚,相火不守,寒湿痹痛。以黄连理中汤加温肾祛寒:黄连5g  党参15g  白术12g  干姜10g  炙甘草6g  伸筋草10g  杜仲10g  木瓜10g  牛膝10g  巴戟天10g  五剂。

(三)壬申同天符  壬寅同天符的常数
    【原文】
    (少阳  太角  厥阴  壬寅同天符  壬申同天符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
    壬申同天符  壬寅同天符
    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照流年的顺序将壬申壬寅加上“岁”字立在上首。因为太角下加厥阴,故为同天符年,常数难以维持。其常数是“火化二,风化八”,因为是同天符,故“风化八”,为避免风火相煽,故将司天相火属太者改变为“火化二”,风火平气,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维持在正常程度。若“正化度”破坏,则变为“邪气化度”而人感受风邪生病,即“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故司天相火太过用对化的咸寒泻之,在泉风温太过用对化的辛凉泻之,中太角木运用本化的酸味和之。药食皆宜也。
   临证应用,太角肝风亢盛,风火合化,则风火绝对专胜,以本化的酸味而对化性凉者和之,即“中酸和”。甚者肝阳化风上旋头晕而身体振掉,或急暴中风卒倒,则酸咸辛凉合用,如《医醇剩义》羚羊角汤(羚羊角  石决明  龟板  生地  白芍  丹皮  柴胡  薄荷  菊花  夏枯草  蝉衣  红枣)。  
    风火内动伤阴案:          
    孙某,男,65岁,2014年12月2日初诊。脉弦滑而数,面色红润,舌质鲜红无苔。主症:头面全身麻木伴手掌振颤五个月。夜寐不安,饮食小便可,大便燥结如弹丸,口干频饮温水。腰脊间盘突出病,手术后8个月。乃风火伤阴,虚风内动之证。治以与酸甘寒咸合化阴液,滋经络而息风,宜大定风珠加减:白芍30g  炙甘草10g  麦冬30g  生地30g  火麻仁20g  龟板30g  鳖甲30g  天麻15g  3剂。
    12月6日二诊。左脉弦滑,右脉弦滑上鱼际,舌鲜红,后根少许薄白苔。全身麻木及手掌振颤有所好转,仍大便燥结如弹丸,口干频饮。加大滋液养阴之力以涵亢阳:生地100g  白芍60 g 炙甘草12g  麦冬30g  火麻仁20g  龟板30g  鳖甲30g  牡蛎30g  天麻15g  4剂。三诊,得知大便正常,麻木振颤等证递减,但腰痛,原方加杜仲五剂。

(四)癸酉同岁会  癸卯岁同岁会的常数
    【原文】
    (阳明  少徵  少阴  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同岁会  癸酉同岁会其运热寒雨。)
    癸酉同岁会  癸卯岁同岁会
    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照流年的顺序将癸酉癸卯加上“岁”字立在上首。因为少徵下加少阴,为同岁会年,常数较易维持。其常数是“燥化九,热化二”。因为火运不及的同天符,故“火化二”,为了避免火胜金,故将阳明司天属少者改变为“燥化九”,火金承化,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同正商,其运热寒雨”。若“正化度”打破,则“寒雨胜复同”也即“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南方九宫的心火生病。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药食治疗,故司天燥气胜用苦小温,在泉热气胜用咸寒,中少徵火运用咸温补之,药食皆以也。
    临证意义,少徵君相火不及,当警惕水胜火,土复胜水,寒湿邪气加重君火病情(参考癸未癸酉)。此外,少徵上临阳明,运气皆虚,应心肺气血虚,病情延误日久而及下焦肝肾精血亏损重病。可用咸味补之。
    冲任亏损经漏案:
    周某,女,37岁,2004年2月3日初诊。上环二月,经常经血外溢,经输液能好转。最近经潮5天,量多色鲜红大块,腰腹胀痛,畏冷自汗,脉沉弱,舌苔薄白。冲脉损伤,冲脉归属于肾脉,连通于奇经八脉。宗谢映庐治法,通以济涩,通者去瘀生新,涩者固脱,以咸温气腥者补益肾阳和督脉,以固冲任:大云10g  锁阳10g  茜根6g  乌贼骨20g  桑螵蛸10g  补骨脂10g  鹿角霜6g  枸杞15g  熟地18g  牡蛎20g  黄芪60g  5剂好转

(五)甲戌岁会 同天符  甲辰岁岁会 同天符的常数
    【原文】
    (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同天符   甲戌岁会同天符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甲戌岁会 同天符  甲辰岁岁会 同天符
    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照流年顺序将甲戌甲辰加上“岁”字立在上首。土运临四季,为岁会平气年,而太宫下加太阴为同天符年,以岁会平气为准,常数较易维持。其常数是“寒化六,湿化五”。太阳司天属太,故“寒化六”,同天符故“湿化五”,水土承化,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维持在正常程度。若“正化度”破坏,则变为“邪气化度”而人感受湿邪生病,即“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故司天寒水太过用苦热,太宫同天符用苦温,药食皆宜也。
    临证应用,太宫脾湿病,外感寒邪,以致寒湿相遘,患脾肾寒湿病,用苦热之剂祛寒燥湿。脾湿而外感湿热邪气,湿多热少者,用苦温之剂,如经云“湿上盛而热,治以苦温。”
    湿热痹证案:
    何某,女,成人,1986年医案。起始胸痛,继发手足痛,前医给大剂凉血养血祛风除湿之剂后,两足不能移步,右手肿热,昨晚延余视之,诊脉滑数,昏夜灯下,舌苔无法确认,今晨诊之,舌淡白多津,薄黄腻苔,脉滑数。为湿热痹,湿为本,热为标,治以苦温,麻杏苡甘汤加味:麻黄10g  杏仁12g  薏仁12g  甘草3g  苍术10g  山栀3g  三剂后已能移步,右手肿热退,后以桂枝芍药知母汤调治而愈。

(六)乙亥  乙巳岁的常数
    【原文】
    (厥阴  少商  少阳  热寒胜复同  同正角  乙巳  乙亥  其运凉热寒。)
    乙亥  乙巳岁
    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照流年顺序将乙亥乙巳加上“岁”字立在上首。运克气,金克木为不和之年,常数难于维持。其常数是“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中少商金运故“清化四”,司天风木从火化则“风化八”,在泉相火从水化则“火化二”,风太过而火不及,风火不相煽而持平,则不和化为平气年,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同正角,其运凉热寒”。若“正化度”破坏,则“热寒胜复同”也即“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西方七宫的肺金生病。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故司天风气胜用辛凉,在泉火气胜用咸寒,中少商金运用对化的酸味和之,药食皆宜也。
    临证应用,少商肺金病变,当警惕火胜金,水复胜火,寒热邪气加重肺金病情(参考乙丑乙未)。此外,少商上临厥阴,运气皆虚,应肺肝气阴亏虚,虚火循经上扰,用咸寒佐酸甘辛凉调治。
    阴虚失音案:
    曾某,男,71岁,2011年8月27日初诊。发声嘶哑,感觉咽喉痰阻,味咸,查咽喉暗红,舌红无苔,脉弦滑,为痰瘀阻碍,津不上承,宜会厌逐瘀汤加减:当归10g  生地12g  桃仁10g  红花6g  甘草6g  枳壳10g  赤芍10g  柴胡10g  桔梗10g  玄参15g  浙贝10g  8剂。
    9月6日二诊。声音嘶哑好转,每到下午差些,舌光红,口渴饮冷,脉弦。肝肺津液耗损太甚,宜白喉养阴清肺汤咸寒佐酸甘辛凉治之:玄参30g  生甘草6g  白芍12g  麦冬20g  生地20g  浙贝12g  丹皮12g  薄荷3g  桔梗5g  玉竹12g  5剂后明显见效,脉转缓和,舌生薄白苔,守原方5剂。

三、第三备的常数
    第三备从丙水起运,按五运太少相生,终于辛水,分别与六岁纪配合,计有丙子丙午,丁丑丁未,戊寅戊申,己卯己酉,庚辰庚戌,辛巳辛亥等十二年。
    (一)丙子岁会  丙午岁的常数
    【原文】
    (少阴  太羽  阳明  丙子岁会  丙午  其运寒,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丙子岁会  丙午岁:
    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照流年顺序将丙子丙午加上“岁”字立在上首。水运临子,故丙子为岁会年,但运克气,水克火为不和年,以不和为准,常数难以维持。其常数是“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中太羽水运故“寒化六”,为了避免水火激争,故司天君火属太者改变为生数“火化二”,在泉燥金属少“清化四”。水火不争,火金承化,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虽然是不和之岁,也化为平气年。则“其运寒,其化凝惨凓冽”维持在正常程度。若“正化度”破坏,则变为“邪气化度”而人感受寒邪生病,即“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标准药食治疗。所以司天火化太过用对化的咸寒泻之,在泉金化太过用对化的酸温泻之,中太羽水运用本化的咸味和对化的热气和之。药食皆宜也。
    临证意义,太羽大寒,患少阴心血管病证,或寒湿痛痹挟心火者,可以用咸寒咸热酸温合用。

寒水上逆头痛案:
    海某,男,66岁,2014年12月10日初诊。两手脉弦长实大,而上鱼际细小,舌质胖大薄白干苔,面庞黄瘦,多髭须。主症:左侧头部抽掣痛,恶寒,有汗,血压时高时低,感寒发病。时令大雪,天气严寒,相当太羽水运,与素来肾气虚寒相合,阻碍心血不流畅,是以少寐头部掣痛。宜辛甘合酸咸寒调治,桂枝龙牡汤主之: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10g  龙骨45g  牡蛎45g  生姜5片  大枣6枚  3剂后头痛恶寒止。
    痛痹挟火郁案
    海某,男,72岁,2015年元月6日复诊。痹症迁延二十多天不愈,起始股骨关节处疼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好转后,转移小腿近足跗处痛增,子夜后痛剧,必须吃止痛片,脉缓,舌红减退。丙辰丙戌,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宜乌头汤:制川乌30g  先熬一小时  麻黄15g  黄芪30g  白芍30  g炙甘草10g  巴戟天15g  3剂。
    元月11日接诊。脉缓,舌红润薄白苔,面色明润。每到子夜后,足跗仍痛剧需吃止痛片,痛时口干足冷而身微发热,白昼痛轻,行路困难。夜晚阴盛,阴盛阳衰,阴得阴强,而相火失守,故显微热。丙子丙午,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宜通脉四逆汤加党参、葱白、人尿:附片15g  干姜15g  炙甘草10g  葱白9茎  党参15g  童便50毫升兑服  9剂。熬一小时,只取头煎,顿服。每日3剂。
    元月14日接诊。子夜足跗疼痛大减,不需吃止痛片,卧在床上舒适,已不发热。脉缓大有力。舌红,后根薄白腻苔。守法加威灵仙,巴戟天咸温,木瓜酸温:附片15g  干姜15g  炙甘草10g  葱白9茎  党参15g  威灵仙15g  木瓜15g  巴戟天15g  童便50毫升兑服  12剂,服法如前。
    元月17日接诊。脉缓大有力,舌暗红,后根薄白腻苔。足跗疼痛递减,仅子夜及早晨起床后隐隐痛一阵,可以自己步行来诊,生活可以自理。丙子丙午,上咸寒以人尿,中咸热以通脉四逆汤加威灵仙、巴戟天,下酸温以木瓜、醋制延胡。处方:附片15g  干姜15g  炙甘草10g  党参15g  葱白9茎  威灵仙15g  巴戟天15g  木瓜15g  延胡10g 童便50毫升兑服 12剂,煎服法如前。最后用柴胡桂枝汤善后而痊愈。

(二)丁丑  丁未岁的常数
    【原文】
    (太阴  少角  太阳  清热胜复同,同正宫。丁丑  丁未  其运风清热。)
    丁丑  丁未岁:
    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串讲】
    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故按照流年顺序将丁丑丁未加上“岁”字立在上首。运克气,木克土为不和年,常数难以维持。其常数是“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中少角木运故“风化三”,太阴湿土司天故“雨化五”,太阳寒水在泉属少故“寒化一”,皆为生数,木土水生克制化正常,为“正化度”。若“正化度”能够维持,则“同正宫,其运风清热”。若“正化度”破坏,则“清热胜复同”也即“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东方三宫的肝木生病。生病了,就得按照正化的药食治疗。故司天湿气胜用苦温,在泉虚寒甚用甘热,中少角木运用辛温,药食皆宜也。
    少角肝木病变,当警惕金胜木,火复胜金,风燥邪气加重肝木病情,如肝气本虚,金凉胜之,因而肝气郁滞生热,加重肝虚病情,所谓“清热胜复同”。此外,少角上临太阴,运气皆虚,肝脾气虚,感受寒湿 ,以致肝寒痛痹,宜辛苦甘温(热)之法治之。              
    肝寒痛痹案:
    海某,女,66岁,2014年11月24日复诊。手指麻木且痛,前投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不明显,伴腰胀。脉弦紧,淡红舌,薄白苔,乃肝寒痛痹,自拟乌麻芪活汤治之:天麻10g  何首乌12g  黄芪15g  羌活10g  独活10g  桂枝10g  赤芍10g  防风10g  当归10g 旱法夏10g  炙甘草6g  生姜3片  大枣3枚  3剂后手指麻木疼痛治愈,仅头晕,酸甘温补,以五味子饮5剂而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