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嗣德:传统是一种文脉滋养

 私享艺术 2017-06-12


秦嗣德,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委员会委员。1968年出生于山东日照,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中央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师从李少文,田黎明教授。曾为吉林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写意人物画工作室导师,吉林省美协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




中央美院全国高校中国人物画写生展研讨会发言


秦嗣德:李洋老师好,诸位教授好,我直接说一个观点,从吉艺到师大我都是在教学的岗位上。对人物画的教学与发展持有一个自我践行的思考。我想人物画在这个时代里顺延着近百年的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观念与审美意趣的绘画属性。



像前面几位教授肯定了人物画的突破性,是因为这一阶段国情和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意识进入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之中,徐悲鸿对人物造型融入的西方的观念,造就了人物画在造型与主题创作中的一个突破。也并非是西方的西方的绘画主张植入进来影响了我们的绘画理念,而是通过对素描的认识,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与追求融进了几代艺术家的思考,进而使其脱离文人画的情趣意境,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有了新的历史担当,一开始关注社会与民生,人物画创作走进现实生活。西方素描的光与体积及造型训练方式亦入其中。



如果我们真的把素描搞得很地道真的植入可能中国人物画还会有更多的延展,关于素描与中国画传统造型和语言之间,我们更多的聊到是在“技”的问题上给学生做了前置的思考,以至于导致了中国画的程式化与概念化的样式。



中国画的传统里,优秀的范例是一座一座的传统的巅峰,并且我们把它看的很大,其实他们在追求文化意趣和缔造自己心中的形的时候,传统中的那种对文化的自律、自觉性的自我意识,是从自己的心境中生长出来的。这种生长仅仅依靠了技的某一个点或者是形式的一种规律,用诗意的品质展开,既而拓宽了自己对绘画浪漫的属性或具象、或抽象、或表现的,或诗意的,诸多的技术和复杂的语言在对形式的要求中变得丰富多变,却是以师自然而得师造化。



语言样式源于生活,在这些样式里又符合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诉求,形成了一种有文脉关系的传承性,不是仅仅以技术去追求一种视觉,而是用意象的内涵表现绘画状态。所以我想传统在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阶段或者是年龄阶段,是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和理解,随着自己不断地研究和积淀到一定深度时,传统是一种文脉滋养。



在不同阶段提升我们不同的认识,艺术家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应该是一种往复的思考过程。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研究使人物画在传统笔墨与西方造型观念的交汇中,呈现了一种新的民族绘画属性。随着自己不断地积淀更深和研究更深的时候,可能对艺术的创作就会有更深的人文关怀。包括我们的写生。



我们大学的写生、研究生时写生到我们做了教师之后的写生,以至于最后从事艺术几十年之后的写生,这种潜移默化是和我们对“技”与“道”之间的思考,对造型品质的追求,对绘画意趣和文化元素的浸入,却使得一幅写生具有了完整艺术原创意识。所以写生更多的在教学里应该不是前置的,而是一种引领和启发的,对客观的对象展开主观的探索,并准确的表达。



写生具有独立的创作意识,也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写生是直面生活,而且在直面中去掉繁琐,取其简单,取其精炼、取其朴素,在写生中你有多高的认知度决定你在生活的元素中取简弃繁还是取繁就简,无所谓你用的什么方法和样形式,但是一定要有鲜明的民族属相,这种独特是文化植入绘画中灵魂,在这种文化的介定中,西方也不可能同化东方,东方亦不可能覆盖西方,东西方的艺术不存在嫁植,却可以互补,交融中相互生长,并各自繁茂。



因为相互能够独立下来的文化都是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独自的审美意趣,教学方法、写生技巧、工作手段都有各自的操作手段,最后形成一种视觉文化状态,我想我们的人物画教学可能就是要在这种高点上引领,因为学生也在变化,80、90后这种广泛的信息资源和交通的便捷,这个时代将文化推进了一个特别茫然的形态里,他们对传统与艺术当代性的理解和思考,引发了新的视觉理念,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对现实主义的关注,主观地表现了他们的精神诉求。



在当代艺术、现代水墨中均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出现,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无奈的地方,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手段还是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艺术是纯粹的、回归本真的文化自觉性。而且没有失掉中国绘画的特征,中国画的笔性、墨性、中国绘画的审美价值,我想可能我们人物画的写生的践行是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必然过程。探索与变革,继承与发展,是每一个时代都努力追求的理想。



写生具有艺术家个体主观的重要思考性。甚至是我们今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取向,不脱离人群,从泥土里生长,从我们的笔下生长,从民族文化的根脉里生长,无论是线性的素描还是光影的素描,你理解了它的意义所在,完全可以在纯熟之中去寻找人物画写生与创作的自由空间,东西方的美学价值是可以相互交错,并且相得益彰。



写生所独具的原创意识会使艺术家的表现形式和造型观念在直面中发生诸多可能性,写生中的造型和语言技术,来自于我们平常中对前辈优秀作品理解与学习。将中国画传统的优势化为人物画的当代性中,传统的文脉与时代的属性是两条并行的直线,是相互关照的,是共同承载并托举不同阶段的绘画高峰。我谈这样一个观点,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