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炸酱面

 stc1975 2017-06-13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地方特色的人气面馆,在重庆就是小面,在苏州就是奥灶面,在上海就是大排面,在镇江就是锅盖面,在兰州就是牛肉面,在武汉就是热干面……一碗面总是最能和当地气质契合的本土食物,一碗面之后,额头微微冒汗,当地风物已纳入口中

于北京,这种面食只能是炸酱面。北京人爱吃炸酱面,北京人吃炸酱面不仅是因为它好吃,更主要是因为它方便便宜,几十年前北京人的生活水平都不很高,有些人为了省下在食堂吃饭的二三角钱, 中午一般都要回家吃饭,有的要走二十多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几乎家家户户中午都吃炸酱面,酱是事先炸好的,煮好面拌上炸酱就可以吃了。如果没有炸酱还有吃 酱油串的,锅里放上油,热了以后放几粒花椒,炸出香味后再倒上酱油,用来拌面。

现在北京有许多京味餐馆都经营炸酱面等老北京食品,店内的装修也是老北京的建筑风格,多走仿古路线,堂倌都是小伙子,穿着对襟布衫,搭一条白毛巾,进门时如旧时那样喊堂, “里面请了您呐”,里面的服务员也一起应和一声。上 面时也是迅速而夸张,不只是一碗面和一碟酱,而是好大一个托盘,小碟子就有八只,里面放着黄瓜丝,焯豆角丝,焯绿豆芽,香菜段,焯菠菜段,胡萝卜丝,心里美萝卜丝等,还有一小碟煮青豆或煮黄豆。问过有无忌口,只需客人颌首通过,便有哗啦叮当一阵乱响,碟子里面的菜码依次飞入装面的大碗当中,把吃炸酱面的序曲烘托得比窗外的气温还要热烈。颜色是红橙绿黄白悦人眼目,然后配上一小碗浓郁的炸酱,许多人向你介绍这碗炸酱时,总少不了几个关键词:小碗干炸、六必居的 黄酱、手擀面

然而,这些刻意的模仿都替代不了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替代不了家中那破落的小冰箱里一大碗爸爸做的炸酱:色泽金红油润、酱香气味诱人、肉烂鲜美可口、酱味醇厚香浓。炎热的夏天,煮一大碗面条,过凉水,在过水面上浇上一大勺酱香浓郁的炸酱,配上爽脆的菜码,真真是人间最质朴却最有家的温暖的美味。常常,感怀的不仅仅是吃食,更是那些食物背后的情感记忆。爸爸做的炸酱好吃,这似乎暗含了男人的审美:酱、油、肉、香,其实也暗含了北京的气质:大气,有点不吝,初看粗糙大而无当,细看温情款款。

炸酱面看似简单,其实做好也颇为讲究技巧。首先,是不需要太多的佐料和甜面酱、酱油、盐、白糖、辣椒等这些东西,放了这些东西口味儿就不正了,吃的就是酱香味儿。酱、肉、油、黄酒、八角、葱、姜足矣!选料要精,火候要到位,水份炒制的恰到好处,面码儿齐全,时令配伍合理。香而不腻,鲜而不咸,有酱的特殊浓郁风味。

选料上来说,首先,一定要使用“六必居”产的干黄酱。在“六必居”产的三种酱中,干黄酱、稀黄酱和甜面酱各有不同,用处也不同。干黄酱在制作时用黄豆的比率要多些,炒出来的酱要更香。而甜面酱主要用在烤鸭蘸料上,稀黄酱用在拌馅料中提味,还可和甜面酱搭配炒制著名的“京酱肉丝”。

第二,选肉,要选择硬肋上的上好五花肉,层次分明,肥瘦相间,切成黄豆粒稍大的丁,肥瘦分开炒,先将肥肉中的油煸出来,再放瘦肉,要煸得透彻,煸炒到焦黄最香。

第三,葱、姜,要使用老葱老姜,味道才够窜;要舍得放葱,并且是葱白和葱叶之间的那一段,葱花分成两次添;

第四,油要用猪油最香,如有顾忌动物油脂,则要放花生油才提味。

第五,最好用绍兴的加饭酒才够味,而不是料酒,实在没有加饭酒,也要用黄酒。
炸酱时还要注意手法、火候和时间。

老北京人对炸酱还有很多的叫法,如;炸酱、小碗儿干炸、炸紫盖儿、酱炸焖小肉等。对这些,老北京人要视季节和时令来制作。冬季最好是炸紫盖儿和酱炸焖小肉,来碗锅挑儿的手擀面,热乎乎既增加热量还解馋。夏季干炸最好,可拌过水的手擀面再配伍上时令鲜嫩的各种菜丝做面码儿才地道,既清爽又利口。回民还使用羊肉来制作,味道也相当的鲜美。吃素的还可使用鸡蛋或者茄丁来炸酱。

材料:(56人份)

新鲜手擀面

五花肉丁500克,六必居干黄酱200300克,八角2枚,葱花50克,姜末25克,绍兴加饭酒50克,鸡精3克,糖,胡椒粉,猪油50克,清水800ml

面码;黄瓜丝,白菜丝,萝卜丝,绿豆芽,扁豆丝,青豆,香菜,大蒜瓣,香椿,青蒜,心里美水萝卜,莴笋丝,芹菜末,黄豆等等都可以,黄豆需要先泡发再水煮10分钟

做法:

1. 把干黄酱用清水澥开;

2. 锅热猪油,下八角炸香;倒入五花肉肥肉丁煸炒,充分煸炒出油脂,再下瘦肉丁,煸炒到脱水,略微焦黄。下一半葱花和姜末煸炒出香味;把肉丁盛出

3. 用锅内剩余的油,倒入澥好的黄酱炒香,然后下加饭酒炒匀。把肉丁倒回锅中,加入水。

4. 用大火烧开,转中小火慢慢熬制,直到酱面儿发泡,炸酱变稠变厚,直到酱和肉 丁水乳交融,大约需要2030分钟,用勺不断搅动防止糊锅;酱汁收干至一半时再次倒入适量加饭酒搅匀

5. 酱炒制的稀干度可按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一般酱收干至60%-70%即可,因为酱出锅后冷却凝固会很稠,不必把酱炒的过干,留有30%的水份为好,在出锅前撒另一半葱末,胡椒粉,少许鸡精和糖提鲜;

出锅后可放入保鲜盒冷却,剩余炸酱密封冷藏保存即可,十天半月不易变质;

食用时配以面码、大蒜、辣椒油或香醋等均可。

备注:

1、用自制的手擀面或抻面味道更佳。面条可宽可细,煮的可硬可软,全凭个人喜好。

2. 炒酱切不可心急,一定要够时间够火候才行。要使用干黄酱,稀黄酱里面含面粉多一些,味道比干黄酱稍差。实在不喜欢北方酱味,可以加一些甜面酱和糖使得酱的风味更偏甜一些,如一袋干黄姜,半袋甜面酱。酱的多少决定了炸酱的咸度,老北京多偏咸口,通常会加到300克以上的干黄酱,旧时候比较穷,用少量的酱拌下去大量的面条,是省钱糊口的妙招。今非昔比,口味淡的人加200克足矣。

3. 新版炸酱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香菇、口蘑、笋丁等

4. 一次不妨多做一些,炒好的陈酱会更香,最适合上班族,回家只要煮面就可以,面码可随意按自己喜欢的来搭配。

附录:转载
   老北京炸酱面的起源:逃难说
  清朝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中华,打到北京后,使清宫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随从,从北京逃西安城内南大街,闻到一股清香味,总管李莲英抬头一看,是家炸酱 面馆,及时禀报太后、皇帝,由于长途跋涉皇帝和太后也正是饥渴交加,说那就吃吧。进入店内,李莲英向店老板要了专营的素酱面,所有人吃了一碗后说:味道 真好,再来一碗!,吃完之后太后问众随从这面味道怎么样?众人异口同声说:绝对的好面,好!好!这时太后皇上要起驾上路,太后吩咐总管李莲英把做炸 酱面的人带到北京,带到宫里做炸酱面,从此后素炸酱面在北京落户。
  
  老北京炸酱面的起源:落魄说
  面条,中国人说是自己发明的,可以理解,4000年以前会种劣质小麦的中国人就开始吃面。不过当时吃的可不是炸酱面,原因稍后再说。当时吃的是汤面, 请注意这个汤字,汤的古语是热水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代人吃的面条,是连汤带面的一锅烩。为什么呢,因为容器。做面条的容器很大,不单有面,更有汤,且是 肉汤也。看官相比明白了,能这么吃的,除了王宫贵族,平头百姓绝无品用的福份。汤面,属于贵族食品,贵在哪里?汤也。
  简单的回顾,有利于我们分析炸酱面的历史。炸酱面怎么来的?为什么名镇京城呢?
   北京,建都于元代,此前属于燕北边关,干啥用的?山西山东人和关外做国际贸易的中转站。元代以后,牛羊肉占领北京饮食市场,宫廷百官,汉人寥寥,因 此除了大饼,中原美食汤面根本就上不了席面。为什么呢?草原民族老大忽必烈吃不惯汤烫水水的东西呀,这么复杂的玩意儿,还没烧熟敌人的轻骑兵就杀过来了。 肯定是无福消享的。
  元朝命短,努尔哈赤又杀进北京城,坐了400年老大。这个阶段时间很长,给了炸酱面普及的时间。那么炸酱面怎么被引进北京的呢?
  话说有明一代后半段,南方人朱枥主导北京城,渐习北人风俗。甘陕晋鲁各路商贾又开始在北京大行商肆。汤面也被顺势带进北京,不过仍旧属于高档食物,类似北京鱼翅王海鲜一类的规模。请注意,此处仍讲的是汤面。
   翻过万历十五年,明末李自成起义。农民军进北京,靠的是什么?靠速食面。速食讲究快,带汤的吃起来自然不快。况且也没有能力做出好吃的汤,没有足够 的肉料么。秦汉以下1600年里,秦晋的农民,就是依靠日常食用干面条聊以度日,奉节过喜的,才有食简易汤面的机会。
  总之干面条被李自成的农民大军带进了北京,努尔哈赤一代得到了巩固,这已经是最近不超过200年的事情了。
   清三代国泰民安,疆域无边,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之都。饮食文化同时也随着牛毛般飞舞的八旗子弟的疯涨兴盛起来。不过,这种局面真正的蔓延,还 是在乾隆之后国运渐衰之时显现出来。看过电影《全聚德》的朋友一定对破落子弟争食烤鸭为身份象征的片段记忆犹新。那已经是100年前的事了。同期,更破落的贵族子弟吃什么呢,答案便是: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 - 小捷 - 阳光小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