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级词班 第1讲 词牌知识简介

 爱雅阁 2017-06-14
高级词班 第1讲 词牌知识简介
  讲师-月下独酌

一、词牌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曲)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最初的曲调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曲子逐渐失传,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也就逐步脱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只留下了歌词和歌词的格式。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义。之所以称为“牌”,是由于原先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常用的大约有100多个),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每一个词牌,代表了每一个词调的长短、节奏,反映在词上就是字数、句数、和声韵规则。词调不同,自然词牌也不一样。

 

有时候同一词调有不同的名称,也就是说,有时不同名称的词牌,实际上是代表同一词调,或者说,是同一词调的异名,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如《念奴娇》词牌,又称《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湘月》等。这些别名,大都来自这一词调的某一名作的语句。词牌的异名,许多都是因为该词调的某一篇名作的词语而来。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即同一词牌有两种以上的体式,或者是字数、句数有所差异,或者是押韵的平仄有改变,这就有了正体(或称正格)和变体(或称别体变格)的名称了。所谓正体,就是这一词牌的标准体式,像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词明月几时有,就被视为这一曲调的正体。那么正体以外的其它体式,当然就是变体了。如《满江红》词,押仄韵的就是正体,如改为押平韵,那就是变体或变格了。

 

二、词牌的来源

 

至于词牌名的来源,早期多与所写内容或音乐(如乐曲)有关,后来来源渐广。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不可考据。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渔歌子》,本为渔人歌之题;《巫山一段云》本为写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题;《竹枝词》即来源于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钗头凤》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来自古人诗句,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西江月》因李白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之句得名。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èi 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拋球乐》咏的是拋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还有《满江红》《丑奴儿》《卖花声》等等。

 

4、取最初所赋的对象。如《临江仙》,初赋水媛江妃;《天仙子》,初赋天台仙子;《河渎神》,初赋祠庙;《小重山》,初乃宫词;《思越人》,初赋西子。

 

 5、采用人名或地名或人物故事。如《祝英台近》,由梁祝故事中主人公之一而得名;《沁园春》,由东汉沁水园公主而得名;《念奴娇》,由唐朝天宝年间宫廷歌女念奴而得名。如《塞翁吟》显然是产生于塞翁失马的故事;

 

6 按字数多少。如《十六字令》、《百字令》。

 

词牌名的来源虽然广泛,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经成为词牌名,便与原来代表的意义关联不大了。

 

三、如何选择词谱填词

 

词调有一千多个,不同的词调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及表现力。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选择好附合自己表达内容的词谱,会使填出的词得以完美表达,否则将很生硬,让人看了不舒服。那么填词时在选择词谱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根据词体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词谱也叫择腔,也就是用什么曲调表达什么样的情调及情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二泉映月》表达是种忧愁,悲切。《喜洋洋》表达的是欢快,喜悦。词的曲调失传后,音乐没了,但对词体的影响仍存在。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于描写壮志,悲壮。《长相思》《忆江南》适于怀旧,《踏莎行》适于描写雅情。反之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有些词牌的艺术特色也可从词的名称上有所了解,有许多词牌本身就反应了一些词的特色。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假如用《破阵子》描写婚姻,《长相思》描写战争显然是不合适的。

 

辨别词调声情的方法,约有下列几种:

 

1、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多读唐宋作品,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宋人作词不少是按照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择调的,我们现在读他们的词,也应体会他们所用的词调的声情和他们作品的文情之间的关系。

 

2、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3、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作词多飘逸豪放;婉约派则清婉绚丽。如豪放派代表,著称于词坛的辛弃疾,现存的总共226首作中,就有《水调歌头》三十五首、《满江红》三十二首,《贺新郎》二十二首、《念奴娇》十九首,这些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即占到他全部词作的百分之五十二以上。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对词人的词风亦有较大的影响.如,被称之为婉约宗主的李清照的词,南渡前后,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前期多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的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感慨悲凉的情感等。

 

一、词牌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曲)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最初的曲调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曲子逐渐失传,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也就逐步脱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只留下了歌词和歌词的格式。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义。之所以称为“牌”,是由于原先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常用的大约有100多个),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每一个词牌,代表了每一个词调的长短、节奏,反映在词上就是字数、句数、和声韵规则。词调不同,自然词牌也不一样。

 

有时候同一词调有不同的名称,也就是说,有时不同名称的词牌,实际上是代表同一词调,或者说,是同一词调的异名,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如《念奴娇》词牌,又称《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大江西上曲》、《壶中天》、《湘月》等。这些别名,大都来自这一词调的某一名作的语句。词牌的异名,许多都是因为该词调的某一篇名作的词语而来。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即同一词牌有两种以上的体式,或者是字数、句数有所差异,或者是押韵的平仄有改变,这就有了正体(或称正格)和变体(或称别体变格)的名称了。所谓正体,就是这一词牌的标准体式,像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词明月几时有,就被视为这一曲调的正体。那么正体以外的其它体式,当然就是变体了。如《满江红》词,押仄韵的就是正体,如改为押平韵,那就是变体或变格了。

 

二、词牌的来源

 

至于词牌名的来源,早期多与所写内容或音乐(如乐曲)有关,后来来源渐广。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不可考据。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渔歌子》,本为渔人歌之题;《巫山一段云》本为写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题;《竹枝词》即来源于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钗头凤》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来自古人诗句,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西江月》因李白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之句得名。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èi 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拋球乐》咏的是拋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还有《满江红》《丑奴儿》《卖花声》等等。

 

4、取最初所赋的对象。如《临江仙》,初赋水媛江妃;《天仙子》,初赋天台仙子;《河渎神》,初赋祠庙;《小重山》,初乃宫词;《思越人》,初赋西子。

 

 5、采用人名或地名或人物故事。如《祝英台近》,由梁祝故事中主人公之一而得名;《沁园春》,由东汉沁水园公主而得名;《念奴娇》,由唐朝天宝年间宫廷歌女念奴而得名。如《塞翁吟》显然是产生于塞翁失马的故事;

 

6 按字数多少。如《十六字令》、《百字令》。

 

词牌名的来源虽然广泛,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经成为词牌名,便与原来代表的意义关联不大了。

 

三、如何选择词谱填词

 

词调有一千多个,不同的词调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及表现力。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选择好附合自己表达内容的词谱,会使填出的词得以完美表达,否则将很生硬,让人看了不舒服。那么填词时在选择词谱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根据词体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词谱也叫择腔,也就是用什么曲调表达什么样的情调及情感。

 

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从,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这样的词才可仿到声文并茂。——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乖离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与“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一见“新郎”二字,就当作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以填制哀悼之词。《二泉映月》表达是种忧愁,悲切。《喜洋洋》表达的是欢快,喜悦。词的曲调失传后,音乐没了,但对词体的影响仍存在。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于描写壮志,悲壮。《长相思》《忆江南》适于怀旧,《踏莎行》适于描写雅情。反之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有些词牌的艺术特色也可从词的名称上有所了解,有许多词牌本身就反应了一些词的特色。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假如用《破阵子》描写婚姻,《长相思》描写战争显然是不合适的。

 

辨别词调声情的方法,约有下列几种:

 

1、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多读唐宋作品,于一调之下许多词中,分析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虽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宋人作词不少是按照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择调的,我们现在读他们的词,也应体会他们所用的词调的声情和他们作品的文情之间的关系。

 

2、根据凋中字句声韵体味:有些词情不易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必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劲。

 

3、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作词多飘逸豪放;婉约派则清婉绚丽。如豪放派代表,著称于词坛的辛弃疾,现存的总共226首作中,就有《水调歌头》三十五首、《满江红》三十二首,《贺新郎》二十二首、《念奴娇》十九首,这些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即占到他全部词作的百分之五十二以上。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对词人的词风亦有较大的影响.如,被称之为婉约宗主的李清照的词,南渡前后,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前期多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的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感慨悲凉的情感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