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伯未】治法述要之:血病治法

 李静曦 2017-06-14
秦伯未】治法述要之:血病治法

2017-06-14 中医五运六气
血分病的治疗大法,分为三类:
①补,血虚则补。
②行,血瘀则行。
③止,血出则止。

(一) 补 血
心主血,肝藏血,补血方法以心、肝两经为主。
心为肝之子,肝为肾之子,故补心多兼补肝,补肝又多兼滋补肾阴,所谓虚则补其母。
气为阳,血为阴,根据阳生阴长的理论,血虚证在严重的情况下,补血方内亦常用补气药。
补血药多滋腻,脾胃薄弱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呆、大便不实者慎用。一般补血方内常脾健胃和中之品,便是防止影响消化。
补血药内有偏于辛温的,在血虚内热或有肝阳等证者当忌。

1.滋肝养血法
适应证:消瘦,目眩,面色不华,不耐烦劳等一般血虚证。
常用药:当归 白芍 阿胶 首乌 潼沙苑 菟丝子 龙眼肉。
养血通剂为四物汤。四物汤内陆、芍、芎、归的配合,前人譬作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气候,认为不单在加减上,而且在用量的轻重上,均能改变其性质。
例如:
单用或重用地、芍,便是偏于滋阴;
单用或重用芎、归,便是偏重活血。
因此一般用作养血的用量,熟地、当归较重,白芍次之,川芎又次之;在不用熟地的时候,白芍的用量又往往重于当归。这是四物汤平补血虚的大法。但在一般补血方内均以归、芍为主,结合首乌、阿胶、潼沙苑等一类药物。
在这基础上,加入牡蛎、菊花、钩藤、天麻的清镇,便为“养血潜阳法”,
治血虚肝阳上扰,头眩眼花,两太阳偏痛;严重的加入生地、龟板等,为“养血熄风法”。
在这基础上,加入麦冬、红枣、枣仁、茯神补心安神,便是“养血安神法”,适用于心血不足,神不安舍,心悸易惊,失眠易醒。
在这基础上,加入熟地、山萸、枸杞子等,便是“滋肾养肝法”,为养血的进一步治法。用这治法时,有因肝虚而肾阴亦不足,有肾本不虚,因肝虚久不复元而借助于母气,总之养肝为主,滋肾为辅,目的必须明确。

2.益气补血法
适应证:严重贫血,及血虚气分亦虚的证候。
常用药:黄芪 当归 白芍 党参 熟地 阿胶。
益气补血是在补血剂内加入益气药,所谓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亦即阳生阴长的意义。其目的仍在补血,不同于气血双补。
著名方剂如李东垣的当归补血汤,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仍称补血。
气血双补法如八珍汤,以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与益气以补血的要求不同,治法的名称亦跟着不同。总之,治法根据证候,目标明确,用药才有分寸。倘然强调无阳则阴无以生,及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随便在补血方中加入补气药,是不符合于治疗法则的。

(二) 止 血
止血法用于出血证,首先应分别部位。
因为鼻出血和大小便出血的内脏和病因不同,血出久不止者又多与中焦有关。
治出血,不重在止血而重在治其出血的原因。一般以血得热而妄行,故清血法比较多用。又因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故常用顺气或补气以止血、摄血。
止血方内不能都用止血药,止血药也要分辨其性味及主治,前者有凉性止血,温性止血,及补血或化瘀止血,后者有用于一般止血和限用于局部出血。
血证初起,禁用大剂凉血止血,防止瘀血内停;挟有紫黑血块者为已有瘀血,更忌用单纯止血剂。寒凉药久用,并易警惕伤脾阳,脾阳伤则愈不能统血归经。

1.清热止血法
适应证:心、肺、肝、胃有热所引起的一般吐血、衄血等。
常用药:生地 赤芍 丹皮 黑山栀 黄芩 黄连 银花炭 侧柏叶 山茶花 藕节 茅花 茜草 仙鹤草。
凡外感温邪和内伤志火,均能使血热妄行。这种出血以吐、衄为多,血色多鲜红,治宜清泄血分之热,勿急急止涩。成方中治吐衄的清热解毒汤,用生地、赤芍、丹皮清热为主,再分别用黄连、山栀、黄芩、连翘、黄柏等清心、肺、肝、胃之热,在一般出血热证,可以依据它来加减。上面所举的常用药便是从本方选择,加入了一些常用的止血药。使用止血药必须注意出血部位,例如:
鼻出血多用茅花,
吐血多用侧柏叶、茜草、藕节,
以及小便血多用蒲黄、小蓟,
大便血多用槐花、地榆,
妇科月经过多多用陈棕炭、血余炭等。
清热止血为最常用治法,假如风热证上出现鼻衄、咳血,症状不严重,不须抓住血证作为重点,只要在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桔梗、甘草、芦根)、银翘散(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豆豉、牛蒡、桔梗、竹叶、芦根、甘草)等方内加入止血药照顾。
所以研究成方必须留心其加减法,如银翘散指出:“衄者去荆芥、豆豉、加茅根、侧柏炭、黑山栀”;(中医五运六气公众号编辑整理)
桑菊饮指出:“邪初入营加玄参、犀角,在血分去薄荷、芦根,加入麦冬、生地、玉竹、丹皮”。不难体会,一经加减就是一个止血方了。倘然从血证疗,便会束手束足,或者用了一大堆炭药。

2.益气止血法
适应证:便血久不止及妇科崩漏等。
常用药:黄芪 党参 炙草 熟地 阿胶 炮姜炭 陈棕炭 煅龙牡 血余炭
这里指的气指中气,中气主升,有提挈能力。故因气虚而血出不止,称为脾不统血,补中气来止血,也称“补气摄血法”。中气属于脾,脾性喜温,补气摄血多属甘温一类。
这种方法常用于便血经久不止,血色黯黑,及妇科崩漏等证。
例如黄土汤(灶心土、熟地、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炙甘草)治便血,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炮姜)治血崩昏晕,均以甘温补中为主,佐以养血收敛。
我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用黄芪建中汤,对出血和防止出血,将生姜改炮姜,再加阿胶,也是这个意思。
因此出血证使用益气法,再分两类:
一种是脾胃虚寒,气不摄血,根本由于中气不足,如黄土汤证是;
一种是血出过多,中气大伤,有气血两脱之势,如固本止崩汤证是。
但不论是属于哪一类,除血虚外多有气短食少,行动疲乏,脉象虚细等气虚证。即使用独参汤治大吐血,也必具气促、头汗、怔忡等虚脱现象。一般出血证不用补气,尤其有内热者忌用。

3.平肝止血法
适应证:肝脏气火上逆,吐血、呕血、衄血等。
常用药:白芍 广郁金 枳壳 青黛 丹皮 焦山栀 生石决 降香
缪仲淳说过:吐血有三诀:
一是宜行血不宜止血,血不循经络,由于气逆上壅;
二是宜补肝不宜伐肝,养肝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
三是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之患。
我体会虽分三诀,只是一个平肝法,故这方法在肝病中用得较多。如果肝病一见出血,遽予凉止,往往出现胸胁痛;再认为气滞而破气,往往伤肝血而血更不止。

4 清肺止血法
适应证:肺虚内热引起的咳血。
常用药:马兜铃 甜杏仁 海蛤壳 川贝母 侧柏叶 藕节 仙鹤草 百合 北沙参 麦冬
一般见到咳血,均有延成肺痨的顾虑,因而处方侧重于清补宁络。其实有很多由火气和风热引起的,只要按照清热止血法治疗。如果经久不愈,出现肺虚症状,始用沙参、麦冬等清补;虚甚而血不止的,并可加入生地、阿胶、白芨之类。前人对于咳血证极其重视,方剂甚多,但治疗原则是一致的。在这原则下,或结合补气,或结合滋肾,或结合清肝,就有许多具体治法和得杂的方剂。

5 祛瘀止血法
适应证:跌打损伤,内脏出血,瘀血内停的胸胁刺痛等。
常用药:当归 赤芍 桃仁 红花 三七 郁金 丹皮
这方法多用于呕血盈口色紫,及内有瘀血,一方面当止血,一方面又当祛瘀。但主要是在于祛瘀。因为瘀血不去则血不归经,所以伤科有许多止血药实际上和血、活血药。这里牵涉到一个用炭药止血的问题。《本草纲目》上曾说:“烧灰诸黑药皆能止血”,后来有很多止血药均炒成炭,即使不以止血目的药也炒成炭用。我以为有些止血药应归用炭,有些药炒黑后会减低或作用改变性质。前人有十灰散(大小蓟、侧柏叶、荷叶、茅根、茜草、大黄、山栀、棕榈、丹皮),也的四生丸(侧柏叶、荷叶、艾绒、生地),不可一概而论。

(三) 行 血
行血包括活血祛瘀,通经和络。由于血得寒则凝滞,一般多用温性药药物。又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常与理气药同用。
内脏癥瘕,经络痹痛,以及妇科月经闭阻,外科疮疡等证,虽然原因不一,均与营卫流行不利和气血凝滞有关,活知散瘀在所常用。
无论活血、祛瘀,多在和血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一般方剂并不峻猛;如欲大剂逐瘀,常与攻下法结合。

1 理气活血法
适应证:脘腹刺痛,妇科痛经与月经后期等之属于气滞瘀凝者。
常用药:当归 赤芍 桃仁 红花 香附 延胡 金铃子
气为血帅,活血常与理气结合,这是行血剂中最常用的治法。活血中的理气药又以香附为多用,前人尝用一味为末,治血凝气滞引起的杂证,称为独胜丸。但既以活血为主,应与血药配伍,如当归汤是。
胁痛久则入络,可于这类药内加入柴胡、青皮,一面作为引经,一面亦能疏气。叶天士曾用逍遥散去白术加入香附治胁痛,一味药的出入,作用便改变,可谓心灵手敏。

2 温经活络法
适应证:经络受寒,气血运行不利,四肢痹痛。
常用药:当归 川芎 红花 威灵仙 桂枝 苏木 羌活 川乌 草乌 姜黄
四肢痹痛都因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然与气血凝涩不利有密切关系。故一般用辛温祛邪的同时,常佐和血行血之品,以期达到温经活络的目的。
活血用当归、红花、苏木,
祛邪用桂枝、秦艽、羌独活、川草乌,
其它能走四肢经络的如桑枝、丝瓜络、威录仙、海风藤、络石藤、伸筋草、千年健等,均在采用之列。
咳嗽吐血引起胸膺掣痛,惯常在治咳方中加入桃仁、郁金。因为郁金为气中血药,桃仁祛瘀而有润下作用,其目的亦为和络。
妇科冲任受寒,经阻腹痛,或后期量少色瘀,用延胡索散(延胡、肉桂、当归、川芎、蒲黄、乳香、没药)祛寒行血,也叫温经法,含义不同。
同时,妇科月经病用行血法,一般以芎归汤为主,酌加泽兰、茺蔚子、川牛膝、红花、月季花等。

3 攻逐祛瘀法
适应证:蓄血、癥瘕等属于血块内停者。
常用药:当归 桃仁 红花 大黄 穿山甲 赤芍 五灵脂 蒲黄 王不留行 三棱 莪术
逐瘀的方剂甚多,并且有相当猛峻的,非必要时不可孟浪。上面所举的几种逐瘀药,在一般血瘀证上足够应用。我认为在和血的基础上行血,在行血的基础逐瘀,这是一个原则。再从瘀阻的原因,或加温药散其寒凝,或加气药疏其郁结,这是处方的方法。必须指出,前人用逐瘀法比较慎重,王清任善用逐瘀,亦以行血为主。如果见到一点瘀血症状,便用逐瘀来尝试,是不合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