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谭(8)

 山佳国学谭 2017-06-20

71你不仁,就有我不义——《孟子》谭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矣。曾子说过: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有你不仁,就有我不义,一报还一报的意思,进一步解释战争中兵不肯死战的这个根本问题。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72处于两强之间的弱者该怎么办?——《孟子》谭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滕文公问道:腾国是一个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是归服齐国好呢,还是归服楚国好呢?滕文公向孟子提出了至今,不论是外交、政治、市场、处事等都仍存在的一个问题:处于两强之间的弱者该怎么办?

73处于两强之间的弱者只有“自强”——《孟子》谭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孟子回答说:到底归服哪个国家好,不是我能说清的。如果一定要我谈谈看法,那倒是只有一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坚固,与老百姓一起坚守它,宁可献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做到了这样,那就可以有所作为了。处于两强之间的弱者该怎么办的根本措施是:自强。

74看来孟子比孔子更看不起管子——《孟子》谭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盂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 再度兴起来吗?孟子说:你可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为我愿意跟他相比吗?看来孟子比孔子更看不起管子。主要是因霸道与王道之别。这也是儒家的一贯思想。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管子的思想是现实的,儒家的思想是超现实的。

75均因运用管子思想是否恰当——《孟子》谭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公孙丑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晏子辅佐景公名扬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相比吗?孟子说:以齐国的实力用王道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论成败,均是因运用管子思想是否恰当。所以,孟子的王道思想到处碰壁。

76孟子真是善辩之士——《孟子》谭 

……公孙丑问道:您这样一说,弟子我就更加疑惑不解了。以周文王那样的仁德,活了将近一百岁才死,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然后才统一天下。现在您说用王道统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连周文王都不值得学习了吗?孟子真是善辩之士,此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把原因归结在:由商汤到武丁,贤明的君主有六七个,天下人归服殷朝已经很久了,久就难以变动。而纣王离武丁并不久远。在那种情况下,文王还只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非常困难的。孟子虽然善辩但也有几分道理。

77孟子此处提出乘势待时的思想——《孟子》谭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孟子接着说:齐国人有句话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待农时。孟子此处提出乘势待时的思想,但是,对“势”“时”的分析,以及如何“乘”,如何“待”而提出的“王道”“仁政”却是不合时势,只能是超现实的。

78孟子对现状分析的到是现实——《孟子》谭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这憔悴于虐政,未有 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接着说到:何况,统一天下的贤君王者没出现,从来没有隔过这么久的;老百姓受暴政的压榨,从来没有这么厉害过的。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孟子对现状分析的到是现实。

79超现实的思想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孟子》谭 

“孔子曰:德之流行, 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接着说到:孔子说:道德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就像被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就可以成就古人双倍的功绩。只有这个时候才做得到吧。孟子此时提出的“乘势待时”确实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超现实的思想却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半功倍”成语的出处。

80孟子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孟子》谭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孟子的两方面特长,其一孟子本身就是语言大师,因此更善于分析别人的语言,这是善辩者的基本功;其二孟子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又是善辩者的底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