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讲记(87)

 清醒4321 2017-07-09

  上次我们从儒家心性的角度,从体、相、用的角度,讲了性、诚、明这三个概念。诚,是我们心性本体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它是诚而不欺的,任何东西在它面前都不会走样,谁也骗不了它。我们的心体因为有诚这个相,发挥出它的功用来,就是明,就是智慧光明。心体是一个概念,它无形无相,不能用什么东西来形容。你要问心体是个什么东西?那佛教就只能给你说一个空,道教就只能给你说一个无,儒家就说是天命、是性。但无论是佛家的空、道家的无、儒家的性,都是被你问得不得已了,然后强而名之,总之都是恍兮惚兮的事情。既然大家都认为有一个心体存在,那么它一定会有所表现,在儒家看来,它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诚。性是心体,状态是诚,它的作用就是明。所以,性、诚、明就是我们精神的体、相、用三者,它们是一而三、三而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禅宗的临济祖师经常说一句话:你们知不知道,有一个无位真人,他无形无相,无处不在,每天都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你们还认得这个无位真人吗?
  
  其实,临济祖师说的这个无位真人,就是我们的心性本体嘛。它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六根起作用,在我们的六根上大放光明。这个无位真人在我们的眼睛里放光,我们就能够看见外界的事物;在我们的耳朵里面放光,我们就能听见四周的声音;在我们的身体的各个器官放光,我们的各个器官就能正常运转,发挥它的作用。只有我们的心体才有这样的神通啊!
  
  今天我们讲这一章“诚意”,就是接着上一章“知性”来的。这个诚的功能,既然是心体所表现出来的状态,那么不同的人在状态上就会有所不同,于是就有不同的天赋禀性、精神境界、思想水平、性格特点等等。这是诚的特点所致。下面我们看正文: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中庸》第二十二章“诚意”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心体之诚能够发挥到极致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天赋本性,从而完成自己生而为人的天赋使命。这里的至诚,就是诚而又诚,达到了真诚的极致。
  
  怎么样才能达到诚的极致?我们说心是一面镜子,就是要把我们心这面镜子上的污垢、尘埃不停地擦拭干净,就像神秀大师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没有尘埃的、纯净不染的这面镜子,就是至诚的状态。有了这个至诚的状态,我们就能够清清晰晰地照见万物,使这个光明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至诚,心性修养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儒家所谓的圣人境界。它不是纯粹只在精神上、心灵上得以体验,这个必须要表现出来的,要把功用在人世间、社会生活中发挥出来,这才能叫做“为能尽其性”,就是完成自己生而为人的最高价值。按照宋儒的说法,“为能尽其性”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天下至诚”,才能够说“能尽其性”。
  
  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能动不动就把圣人境界拿出来挂在嘴边。自己又没有真实的体会,只记了一些原句,就在别人面前说得热闹。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的位之所在,要时时安住于自己的位。即使是圣人,也有得位圣人,也有不得位圣人,因为位的不同,他们表现出来的事业功德也都各不相同。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所标榜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都是得位圣人。他们的精神境界达到了圣人的最高境界,同时社会地位也是天下最高的,人类社会中的最高领袖。因为圣人得了圣人之位,他就能够把他至诚的功用在社会上推广,能够发挥自己的光明德性,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类社会缔造理想的太平盛世。这是得位圣人的感觉。
  
  圣人在位,是人类文明中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最佳的社会结构。不光是中国人如此期待,古希腊的大哲人柏拉图心中,也是如此构想的。柏拉图写过一本书叫《理想国》,其中就把他这个理想国度的最高领袖称之为哲人王。什么叫哲人王?就是让哲人、哲学家、最有智慧的人来当人间的帝王,让世界上最智慧的人、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最高的人,来治理国家,这样的话,人类社会就一定能够治理得很好,达到完美的理想境界。
  
  就中国历史而言,三代以后,得位圣人基本就谈不上了。孔夫子那么了不起,他也只是一位不得位的圣人,被后人称为素王。他老人家手上既无权又无钱,眼看着礼崩东坏、天下大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干一些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周游列国这些事情。孔夫子没有权力,只好去推广他的国民教育,在各个国家之间传播上古三代的圣人思想,传播中华文明的星星之火。所以,孔夫子是一个不得位的圣人。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他虽然没有得世俗的王者之位,但他得了精神的王者之位。既然称为“素王”,这也说得过去。
  
  《易经》里讲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我们要尽这个性,就一定要牢牢地立足在自己的现实本位上。在座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位。波师兄坐在书院讲台上,书院讲台就是我的位,在这个位上我就要把国学的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延续下去和推广开来。至于说要发多少的财、有多大的权力、得多高的名声,这些跟书院讲台的这个位没有关系。按照禅宗的说法,这些都是圣末边事,是细枝末节的事,没有实在的意义。
  
  那么,我们身处各行各业的人呢?怎样去“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我们每个人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抱着一种至诚之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就得位了。做官的、做公务员的,你能够清正廉明,给老百姓当好父母官,你这就算尽性了;做生意的、经商做企业的,你当一个好的、成功的企业家,能够振兴经济,能够解决更多人的生计问题,这也是在自己的位上尽性了;做学问的人,能够踏踏实实的把学问做好,能够传承优秀的文明,为大众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这也是在自己的位上尽性了。
  
  总之,要尽这个性,就必须要有至诚之心。至诚之心,就是放下自己的利害得失,以天下为公的赤诚之心来做一切人间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