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GXF360 2017-07-0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翟志明

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感,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的手段,营造审美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在诵读赏析中领悟祖国的文化美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们教材中选用的课文有许多是这方面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能抓住重点语段、字词等内容指导学生诵读赏析,就能领悟祖国的文化美。

如《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课文,作者用浓重的笔墨,饱含激情的语调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悠久历史、光辉成就,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诗歌语言简洁形象,完整,结构紧凑,强烈的情绪,富有节奏和韵律。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反复诵读感悟,在品词析句中领略祖国的地大物博,感悟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其实,类似的课文比比皆是,如《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九寨沟》等。教师都可以在教学后布置搜集有关文章,利用课中、课间等时间组织学生诵读赏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丰富联想中感受语文的意境美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倡导的情境教育要让学生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因此把握作品的意境也是审美培养的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儿童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去想象……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我通过演示桂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美的情境,并带他们进入其中,辅以丰富的语言描述,从课文中找出什么是“桂花雨”,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学生们找到后,我又借助课件上的图片,让孩子们再次感受到“桂花雨”的情境,啊!真像下雨!好香的桂花雨呀!想象作者小时候在“桂花雨”下欢乐地跳跃、嬉戏等场景。再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走进文本,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语文的意境美。

其实,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优秀的作品都非常讲究意境的,如《庐山的云雾》、《青海高原的一株柳》等。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想象、欣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在朗读训练中体会语言的形式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朗读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要求,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形式美。

《安塞腰鼓》是一篇力量磅礴的文章,自始至终保持着快速的节奏,排比一个接一个,如同一个鼓点接着一个鼓点,高潮迭起,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依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受,然后带着这样的感触大声朗读课文,加深对安塞腰鼓的感受,可组织学生个人读、小组读、齐读、赛读等形式,感悟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体会作者语言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形式美。

特别是在古诗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感悟,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趣。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赏析、交流、听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特质,使孩子保持美好的精神追求。

(作者单位:海门市四甲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