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山说篆书

 wangtao菊涛 2017-07-10

   篆书,作为实用文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书法艺术,它仍然放射着璀璨的光芒。对一个书法家来说,篆、隶、楷、行、草应该五体皆能。即如你不愿作全能的书法家,也应该知道篆书的来龙去脉,否则,还算什么书法家。

一.什么是篆书

“篆”字从“竹”,从“彖”,“彖”为声,“竹”为形。《说文·竹韵》:“篆”引书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退”。“引”是拉长的意思,是动词。引书,就是书写的意思。因而再把这种动词物化后,篆书便成为一种书体。

二.篆书的分界

篆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种实用文字,已传承数千年之久。笼统的说秦统一文字以前,包括甲骨文、陶文、金文、籀文都叫做大篆,秦统一后,“罢其不与秦文合着”,强令“书同文”,命令丞相李斯为首进行文字改革,把籀文删繁就简地规范起来,时称“斯篆”,就是现在称的“小篆”。

三.怎样认识篆书

篆书的字形与现在通行的汉字差距很大,认识起来确有一些困难,除篆书的偏旁部首要死记硬背外,还要运用六书的理论去识别。

所谓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除了解我们的祖先以六书为依托的造字规律外,还要常备一些篆书的工具书,如许慎的《说文解字》、王筠的《说文句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沙青岩的《说文大字典》、丁福保的《说文解字诂林》。这些书里,前人对《说文》质疑均有所涉及。还要将《康熙字典》、《篆文大观》之类的置于案头,准备随时查寻。书写前必须达到准确无误时然后动笔,千万不要弄不清笔画就胡写乱画,即贻误后人,又辜负先人,也对不起书法家的良心。就学习的进程而言,应由近及古,先从小篆入手,再及大篆,后及甲骨,这是一个从识篆字学书逐步深化的逻辑过程。

四.怎样书写篆书

甲:轮廓:在“书同文”之后,有了规范的要求,字形是上下较长的长方形。

乙:结构:上半部是字的主体,下半部是可以伸缩的垂脚。上边紧凑,下边舒展,容易达到严谨整齐的要求。对左右结构的字,布白尽量对称,形成图案和谐均衡,收到自然美的结果。

丙:笔画:篆书只有横竖和宛转,没有波磔和点、折。横竖自然求其径直或微曲,以达到平稳劲健之目的,而宛转则要求舒展与流畅给人以动感美和享受。起笔要藏锋,行笔要自然,收笔要回锋或戛然而止,严谨虎头蛇尾。

丁:注意事项:一是不要在收尾部分过多的修饰,避免俗气;二是不要把印章上的篆字作为蓝本进行临摹,只有篆法入印,而不能印法入篆,此为颠倒是也。

舒山篆书的基本特点:竖较直,横微弯,宛转有接看不见。中宫紧,四边延,尤其稀字更明显。或是褒,或是贬,历史自然公平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