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友历史︱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功也孔丘,罪也孔丘

 利有用无 2017-07-14



一、啥叫春秋笔法?

孔子修了部《春秋》,这部书不仅为中国留下了一部最早的编年史,还为后人留下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法:春秋笔法。

啥叫“春秋笔法”?先说个题外话。

北宋大儒、史学大家欧阳修组织编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就大量运用、借鉴了这种春秋笔法。据说,欧阳修在翰林院时,一次和弟子们外出游玩,看见一匹飞奔而过的马踩死了路边一只躲避不及的狗。欧阳修问问弟子:“你们谁能用春秋笔法把这件事描术一下?”弟子甲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弟子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摇摇头,说:“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弟子请教欧阳修,欧阳修说:“逸马杀犬于道。”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

 

事实上,春秋笔法并不只是用简略的文字记录真实发生的事实,它还有更加深层的含义,所以又被称作“微言大义”。

孔子在记述《春秋》历史事实时,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他个人的观点,却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材料的选择和有目的的修辞手法运用等,微妙而又委婉而地表达孔子个人的立场。

孔子之所以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而选择用“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也有他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您想,孔子他老人家是绝对奉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三纲五常的。一方面,“臣不可妄议人主”是孔子严格恪守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某些诸候人主的做法又的确太不靠谱,坏纲纪、乱人伦,不写不足以平心头之恨。

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春秋笔法”!就像孩子明明知道家长的做法错了,想批评家长又怕挨揍,不批评家长的错误又觉得心里不痛快,于是孩子耍个小聪明,既让家长知道自己错了,又能避免挨揍一样。

即使这样做,孔子仍然觉得这样把“人主”的糗事大书特书地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实在是件“大逆不道”的罪过。所以,他写完《春秋》后感慨地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意思是,唉!我修了这本《春秋》,后人会有人因此而赞颂我,也会有人因此而怪罪我的。

有人感谢孔子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还有人怪罪孔子呢?孔子还不是怕别人说他“妄议”人主,有悖人臣之道吗!

不过,孔子的话不久就应验了。比如他的门徒孟子就说了:“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这是在表扬孔子,说孔子写了《春秋》后,最大的效果是让那些乱臣贼子们从此以后全都变得老实起来,再不敢干那些有违人伦道德的坏事,因为他们害怕被史官像孔子写《春秋》一样记录下来,要遗臭万年的!

但王安石不这么看,他说:“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这是要把《春秋》这种书扔进历史的垃圾桶里去!不要再让学生去学习什么《春秋》了,这种书像编故事一样没有什么价值。

呵呵,不知道王安石是哪根筋不通了才说这样的话。王安石虽然是一代大家,但他很多做法的确有点非主流,是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是真的要挑战权威,这还真说不清。

二、《左传》、《春秋》,还有《春秋左传》,到底是咋回事?

《春秋》本来是鲁国史官记录在案的一本重大事件的“流水帐”,把当时在各国发生过的各种重大事件,按照年、季、月、日的顺序记录下来,所以又叫“编年史”。有点像现代版的“速记”,用字简略,行文简单。这种流水帐式的记载,生活在当时的人看得懂、弄得明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详细的背景介绍,时间久了肯怕就难以把这些“速记”的历史完整传承下去。

而孔子就是根据鲁国史官记录的那本“流水帐”,再加以编辑、完善后才修成《春秋》的。即使如此,仍然是属于“浓缩版本”,你要知道这本《春秋》总共只有18千多字,却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年)242年之间发生过的大事。

所以,有了《左传》。

《左传》是左丘明写的,左丘明并不姓左,他叫丘明,姓丘名明。因为他在鲁国任左史官,所以后人称他为左丘明。他的和孔子两人应该是惺惺相惜彼此欣赏的,两人还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说明两人不仅是同一时代的人,看来私人关系也不错。

孔子说左丘明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对孔子的这本《春秋》也是极尽赞美之词,他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翻译成现代文字,意思是:《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义显明,真实记载史实而又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但有人说左丘明和孔子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认为左丘明早于孔子,又有人说左丘明是晚于孔子时代的人。反正有些乱,在下不是史学家,不去追究也罢。

但《左传》基本上还是以《春秋》作为蓝本,再参考借用了《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各诸候国的具体史实后,系统地完善、填充、解释并说明了《春秋》的简单纲目,这让我们这些后来人读起这段历史来丰满轻松了很多。

咱们还是得相信司马迁的话,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司马迁说,左丘明因为担心弟子们各有成见,或心有“异端”不怀好意,在以后的继承过程中有所取舍,不能完全真实地传承历史、秉笔直书,所以,他才选择孔子的《春秋》作为蓝本写出了《左传》。

好吧,反正中国春秋时期留下的史料也不多,相互矛盾的也并不多见。相信司马迁,相信史料,总比相信百度要好。

总结下吧:

1、《春秋》是孔子修编的。

2、《左传》是左丘明根据《春秋》为蓝本二次修编的。

3、因为《左传》是左丘明编的,所以又叫《左氏春秋》。西汉班固又把《左氏春秋》改名为《春秋左氏传》。

4、现在大家说的《春秋左传》,或者《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都是指左丘明编写的《左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