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清暑益气汤

 秋声独赋 2017-07-20

清暑益气汤

人参 黄芪 白术 广皮 神曲 泽泻(各五分) 苍术 升麻(各一钱) 麦冬 炙草 葛根 当归 黄柏(各二分) 青皮(二分半) 五味子(九粒)

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

雄按∶《治法汇》止用参、芪、术、草、归身、橘皮、五味、麦冬、黄柏九味,加姜、枣。汪按∶东垣此方洄溪已讥其用药杂乱。此去苍术升麻葛根是矣。然犹不免近杂。用此方者。加减尚宜斟酌。

王晋三曰∶此治膏粱之体,因避暑而袭凉饮冷,内伤脾胃,抑遏真阳之剂,故方中以清解与补益兼施。

尤拙吾曰∶元气本虚,而又伤于暑湿,以致四肢倦怠,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气短促,不思饮食,脉浮缓而迟者。

雄按∶其脉如是,乃气虚湿盛,兼吸微暑也。可用此方。若体实脉盛,或虽虚而不甚,及津涸烦渴多火者,则不可混投也。

雄按∶《湿热病篇》第三十八条后,余有清暑益气法,可用也。

汪按∶梦隐所定清暑益气方。用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秆知母甘草梗米西瓜翠衣十味。较东垣之方为妥。然临证尚宜加减斟酌。

又按。伤暑倦怠投参麦五味立效。然必审其无外感者。若有暑邪投之其危立至。不可不慎也。

雄按∶东垣专事升阳,徐洄溪、章杏云皆深非之,此方亦从补中益气加味。

魏柳洲云∶补中益气汤,为东垣治内伤外感第一方。后人读其书者,鲜不奉为金科玉律。然不知近代,病患类多真阴不足,上盛下虚者,十居八九。即遇内伤外感之证,投之辄增剧,非此方谬,要知时代禀赋各殊耳。陆丽京尝言,阴虚人,误服补中益气,往往暴脱,司命者审诸今人吸烟者多,阴液既已耗伤,痰气极易升逆

按∶丹溪云∶素无痰者,服升柴不致满闷。

孙文垣云∶经谓升降浮沉必顺之。又曰∶天时不可伐,虽宜升提之病,而冬之闭藏,实为春令发生之本,天人一理。若罔顾天时,而强用升提之法,是伐天和而泄元气,根本既亏,来春何以发生?此等至理,皆不可不知也

余谓东垣立方,命名本错。设当时立此培中举陷之法,名曰补中升气汤,则后人顾名思义,咸知其为升剂矣。原以升药举陷,乃既曰补中,复云益气。后人遂以为参术得升柴,如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既能补脾胃之不足,又可益元气之健行。凡属虚人,皆堪服饵,而忘其为治中虚兼外感之方,再经立斋之表章,每与肾气丸相辅而行。幸张会卿一灵未泯,虽好温补,独谓此方未可浪用,奈何以卢不远之贤,亦袒新甫,甚矣!积重之难返也。惟叶天士谓立斋用药,每执死法,未免有不中肯綮者。

汪按∶洄溪亦以立斋为庸医之首。

生脉散

方见《湿热病篇》第三十九条。


《温热经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