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实兼赅

 愚人道缘 2017-07-24

天地之要,别无妙义,

总不过:一虚尽之。


如能于虚处,

把得定,立得稳,


自然:日充月盛,学缉熙于光明,

夫岂但六通具足已哉!


虽然,

以言其体,则本虚也,

因有生而后,气拘物蔽,

如一空屋,本自阔然开朗,

只为:阴渣尘垢间之,

则开朗者不开朗矣。


以言其用,则又至灵,

只缘:习染尘垢,

犹,金之陷于泥沙,

则:光明者不光明矣。


所以:吾道教人,

不外:虚实两字。


即如:水底金生,

有蓬勃氤氲之状,此实也。


而上升下降,听之自然,出以无心,

则:实也,而虚之矣。


又如:灵阳一炁,

原无:声臭可言,此虚也,


而:彼此感召,自归炉鼎,炼成胎婴,

则:虚也,而实之矣。


如此:虚中实,实中虚,

才是:成仙证圣之本。


无奈:今之人,

知:养虚静,

而即著于虚静一边,


只知踏实,

而又著于踏实一边,


此为:泛泛之虚,非:真真之虚,

为:死死之实,

非:确确之实。


何也?

道本无名相也,无方所也。


必要以无方无所,

而又似有方所行之,

方合虚实兼赅之妙。


彼:执无著有,

虽:所堕不同,

要皆同此一病,非大道之微妙。


诸子,

以吾师今日所示为本,

庶几:越坐越妙,愈久愈融,

不似:前此之打坐不久,而神炁即倦矣。


设或:稍生怠弛心、厌烦心,

不须:向他处去求,

只自问心之虚与不虚,炁之实与不实。


如或太虚,虚而无著,

势必:心神飞越,

游思杂念,因无著落而起矣。


抑或踏实,实而不空,

又如:肩挑背负、手持而足行者,

终日终夜,永无息肩驻足,

安得:不困苦无聊、倦怠不堪乎?


总要知:

虚也,而我无意于虚,

实也,而我若忘其实。


如此行持,即孟子云:

若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唯其:无心于事,

自然:无事于心,

则:神不劳扰,炁不累赘,打成一片,

自然:神融炁畅,心旷神怡。


如此久行,

有不得其旨趣,而不能耐坐者。


总在:诸子,心领神会,

不许一念之非,

据我灵府、乱我心性,得矣。


诸子,近造吾道,

已得:三昧之真,

只为:用火采药,

多:著于实一边,

因之不见趣味,故坐久而生厌倦。


唯其道,不合于虚无,

即不似:我本来物事,

无怪乎:气血不流通,

坐久而身体俱痛,难以终一周也。


炼丹之道,

先要:踏踏实实

从:守中做起

然后:引得本来色相出来。


苟不踏实,何以凌空?


故三丰云:

凝神调息于丹田之中。


盖,

心止于脐下,曰:凝神,

息归于元海,曰:调息,

守其清净自然,曰勿忘,

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


如此久久,心神畅遂,气息悠扬,

不假:一毫人力作为,

自然:神无生灭,息无出入,

俱是:安闲自在,


斯时也,始将:

不神之神、无息之息,

随其自运,听其往来,


一若我与神气融洽为一,

又若我与神息两不相关,

此当:放下又放下,

而后:阳生有象矣。


到得阳生,

我即:收归炉内,颠倒逆用,返还造化,

以成:无上极品金仙。


是故:

用力者,概不是道;

不用力,亦不能自成。


须:用力于前,顺行于后,

所谓:尽人事以听天命者,是其旨矣。


诸子,近来工夫,

当用力处,到还知得;


至于:不当用力的,

一味听之自然,这就大错,知否?


昨日闻生言:

神静气调之会,

而有心神搅动、不肯皈依之状,

此非:神之动也,

乃:气机未到自然,

不免在心中冲突。

此无他法,

唯有:坐镇主人,一灵独照,

管摄他,不许他妄走,

调和他,不使他不安,

久之气一静,神自恬,

安有心神出入之患哉?


又言:天心为主,元神为用者何?

天心,

即:寂然不动之中,而有一个主脑,


元神,

即:感而遂通之后,并不知所从来。


此皆:自然而然,一灵炯炯,万象咸空,

虽:日用百端,

而:天心元神,究不因之有加损也。


生能识得这个消息,

始知:炼我虚无之阳,

以为我成仙证圣之本。


噫,此个:天心元神,

修行人鲜有能识其真者。


须知:无时不在,

但将:万缘放下,

而我之主宰自若。


即:私欲满腔之日,

而我之主宰亦自若,

不过因物欲而偶蔽耳。


在:初学之士,

未得神清气爽,

虽有:天心元神,

尚未:十分透彻。


我今示尔。

唯于:寂然不动中,而有一个主宰,

不令:外来之物,纷纷搅扰,

即:炼我之天心也。


及至:感而遂通,亦要有个主宰,

勿令:我之灵阳,被物牵引而去,

即:炼我之元神也。


焉有不日积月累,

而成一极品之神仙哉!


总之,

学者下手之初,

须如血战一般,

一棒一条痕,一棍一点血,

用十分气力,然后有得。


否则,

因循怠玩,一曝十寒,

未有能成者也。


吾师,此日所言,

句句是切近工夫。


但要:耐烦辛苦,

自家猛勇精进一番,

然后:澄之又澄,静而又静,

不觉:恍惚杳冥,真阳发生,

而人如痴如醉矣。


蕴蓄久之,

自有真人出现。


岂若旁门小术,

徒固阴精以成幻相之神者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