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骥德《曲律》

 liuhuirong 2017-07-25

王骥德(约15571623 中国明代戏曲理论家。字伯良,号方诸生、玉阳生,又号方诸仙史、秦楼外史。浙江绍兴人。一生致力于词曲研究,后师事徐渭,并与戏曲家沈璟、孙如法、吕天成等相友善,切磋曲学。著有传奇《题红记》、杂剧《男王后》、《两旦双鬟》、《金屋招魂》、《倩女离魂》等,今存前两种。《题红记》写韩夫人红叶题诗,得遇于郎事;《男王后》情节多属虚构,立意不高。著有散曲集《方诸馆乐府》及诗文集《方诸馆集》。晚年抱病撰述《曲律》,历十余年,奠定了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曲律》成书于1625年,是一部戏曲论著,一共四十章,分别探讨南北曲源流,南曲声律、传奇作法以及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等方面的许多内容,并对元明两代戏剧作家和戏剧作品进行品评。开首两章论曲源总论南北曲属绪论性质;第三章至第十二章为声律论,包括论调名论宫调论平仄论阴阳论韵论闭口字论务头论腔调论板眼论须识字;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一章为曲的修辞论,包括论须读书论家数论声调论章法论句法罐、论字法论衬字论对偶论用事;第二十二章至第二十九章为作曲法,包括论过搭论曲禁论散套论小令论咏物论俳谐论险韵论巧体;第三十章至第三十八章为作传奇法,包括论剧戏论引子论过曲论尾声论宾白论科诨论落诗论部色论讹字;第三十九章杂论上、下两部分为散论戏曲、散曲,计有一百余节,内容比较芜,重点在作家作品评论;第四十章论曲屯似为附录占全书论述全面,组织严密,自成系统。

《曲律》的理论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涉戏曲、散曲创作的多种方面,既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又有技巧法则的揭示。《曲律》戏剧方面的理论主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主张戏剧应该遵守音律。王骥德对以前戏剧音律方面规则的流失曾表示过遗憾, 旧法之澌灭,怅在千秋,为了尽可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他在其著作中比较注重这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曲律》对于戏剧音律方面规则要求过细的情况,比沈璟有过之而无不及。该书曲禁共有四十条,而关于格律方面的要求就占一半以上。总的倾向是强调戏剧创作上要音律,词句并重,但更侧重音律,亦即他在《论平仄》中所说的使律吕相宜......作词第一吃紧义也。” 二是主张戏剧所用的宫调应该同戏剧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王骥德戏剧理论的第二个要点,前人鲜有强调。在《论据戏》里,他提出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就是说戏剧的音律要与剧情的感情基调达到一致或和谐。他还特意举出具体的操作例证: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用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动得人。这实质上已经接近传统文学所强调的思想和艺术形式的统一,表明这一理论的进步性。 三是关于戏剧结构方面的思想观点。该书《论章法》篇云:作曲,犹造宫室者然。工师之作室也,必先定规式,自前门而厅、而堂、而楼,或三进、或五进、或七进,又自两厢而及轩寮,以至廪庚、庖湢、藩垣 、苑榭之类,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尺寸无不了然胸中,而后可施斤斫。 
   王骥德虽然属于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但不持门户之见,与各派戏剧作家都友好往来,所以他的理论实际上已超越了吴江派的范围,自成一家。他对汤显祖较为服膺,《曲律》评沈璟是词林之哲匠,后学之师模,认为今之词学,吴郡词隐先生实为指南。对汤显祖,则称之为词场射雕手,并断言:临川汤奉常之曲……使其约束和鸾,稍闲声律,汰其剩字累语,规之全瑜,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但《曲律》也较为冷静地分析了沈、汤两人各自的得失,评判其功过: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西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这种持平之论,启发了后来的吕天成提出了双美说,在戏曲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色论也是《曲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王氏的本色论密切注意戏曲艺术的特性,强调认路头,认为曲与诗原是两肠,在对于本色典范的揭示中,王氏独许汤显祖,认为于本色一家,亦惟是奉常一人,这个观点在本色理论的发展史上可谓是一个转折点。《曲律》总结了时人对于文采、俚俗的各自偏爱所带来的弊端,要求在浓淡、浅深、雅俗之间酌而用之

王骥德的《曲律》,既是对前人创作规律的一个总结,又较前人更有系统更有创见。他在创作、批评、声律和演唱等问题上提出的比较精警的观念,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可谓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著作,对当时和后世的戏剧创作和戏曲理论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