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前闭塞开通记——CTO之部位篇

 sam0015 2017-07-25

第三期

作者 | 高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每年春节前一周都是最繁忙的时候,今年的节奏也不例外,繁忙的一周终于告一段落,静下来回顾上周完成的20例弓上脑供血动脉慢性闭塞(CTO)血管内开通治疗手术,几乎涵盖了目前弓上CTO病变血管内治疗可以染指的不同部位,想一想要过节了还是热闹一点,做一期CTO部位篇,细节问题我们以后再深入探讨,大家可以像浏览画册一样对CTO病变血管内治疗常见之部位有所熟悉和了解,放松一下一年来紧张的心情,也顺便对明年“峰回路转”专栏内容做一下预告,敬请大家关注,共同学习、探讨和提高。



第一例

左侧颈总动脉闭塞开通



第二例

无名动脉闭塞开通


 

第三例

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



第四例

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开通

 


第五例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开通



第六例

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假性近端全程闭塞开通



第七例

颈动脉颅内段闭塞开通



第八例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



第九例

颅内椎动脉闭塞开通



第十例

基底动脉闭塞开通



编者语:CTO之我见


在神经介入治疗器械、影像、药物以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整体认识飞速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借助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开通治疗证据医学的获得和推广以及心脏和外周CTO病变介入治疗多年经验积累的后发技术优势,脑供血动脉CTO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近年来成为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医生的又一关注点,在艰难和质疑中探索前行,就像冠脉介入医生之于冠脉CTO病变,永远是一层抹不去的云彩。


CTO病变是对术者技术最全面、最苛刻的考验,技术和病变本身的复杂性必然伴随高的风险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证据支持甚至同行的认可,在艰难的探索之时我们应该始终明确开通CTO并不是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医师的最高境界,真正的大家是知道哪种治疗更适合患者,也时刻提醒我们在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确定具有开通治疗价值的患者的同时结合医生自身环境和条件谨慎、循序渐进的开展。


我们治疗CTO病变并不单纯是为了治疗CTO,在CTO病变治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经历能够更加促进我们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开通治疗和二级预防基础狭窄性病变介入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血管的解剖、生理、侧支循环、病变的血管影像学评估,使我们对复杂狭窄性病变的处理更加有信心和耐性。简单的工作是重复,我们临床90%以上的工作是重复,挑战性和创新性工作是手术医师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可能我们不到10%的探索只是为了那90%重复工作的升华,能够让我们在更高的自我提高层面服务大多数临床患者。


回顾自己去年完成的150例CTO病变血管内治疗,其中有成功的喜悦和兴奋、也有面对并发症患者时作为一名医者的焦虑、不安和无地自容,更多的是对每一例患者治疗后的反思,怎么样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评估、怎么样能够使技术最优化、在保证开通获益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轻言放弃并非男儿本色,艰难的一年,也使自己对此类病变的总体的开通率达到80%,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4-5%,接近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指南要求的低于6%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算是对去年一年工作的一点聊以慰藉的小小收获吧,展望新的一年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经验的条理化、技术的理论化都需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在实践中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大家去年对“峰回路转”专栏的关注,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关注、共同探讨、学习、提高,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