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气道的管理

 我的医库屋 2017-07-26



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妥善的人工气道管理是保证呼吸衰竭治疗成功的关键。临床常用人工气道为气管插管(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气管切开套管。

一、气管插管

(一)适应症:

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2、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3、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

4、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

(二)合并症

1、机械损伤:牙齿折损、脱落、口腔黏膜、鼻腔、声带、食道损伤。

2、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缓脉、心跳停止。

3、浅麻醉的插管刺激:喉头痉挛、支气管痉挛、血压上升。

4、与插管导管有关的合并症:

(1)气道阻塞(扭曲、分泌物、异物阻塞)。

(2)气囊过度充气,使插管前端压向气管壁。

(3)经鼻插管引起:鼻翼坏死、变形,副鼻窦炎。

(三)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                                 经鼻插管

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

          ②管腔大,易于吸痰            ②易于固定

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口

进食



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              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②不宜长期使用                ②不适于急救

③不便于口腔护理              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

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

                           

(四)位置管理

1、插管后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相同,观察胸廓运动是否对称。

2、拍胸片,插管位置应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1-2cm处。

3、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度标志,记录插管外露长度,严格交接班。                                   4、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减少导管周围皮肤、黏膜的损伤。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自行拔管。躁动患者及时应用镇静剂并用约束带固定手脚。避免气管导管随呼吸运动而损伤气管和鼻腔黏膜。

5、整体位。将患者头部稍后仰,以减轻气管导管对咽部的压迫。经常改变体位可减轻导管对局部的损伤并利于痰液引流。

二、气管切开

(一)适应症:

1、长期机械通气者。

2、已插入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3、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不能行气管插管者。

4、对咽部作放射性治疗者,为避免喉以下呼吸道的放射性损伤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合并症:

1、出血。主要由于手术止血不充分、插入时机械刺激、长时间压迫、套管前端压迫气管壁产生坏死或溃疡波及血管等。

2、皮下、纵隔气肿。

3、气道闭塞。主要由分泌物阻塞、套管扭曲、气囊过度膨胀致套管变形、套管位置不妥。

4、气管狭窄。拔管后气道狭窄。主要原因为切口附近气管壁塌陷、肉芽形成、息肉形成、气管内溃疡瘢痕化。

(三)优点

1、明显减小解剖无效腔,因而能减少呼吸功的消耗。

2、管腔短,口径大,便于吸除气道内分泌物,便于插入支气管镜。

3、不影响吞咽功能,患者可自由进食,易被患者接受,可长期保留或终身带管。

(四)护理要点

1、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尤其在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2、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喉垫,出血量多时应及时静脉或局部给予止血药。

3、  气管切开垫的更换频率应视其渗出物和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而定,一般每天更换1—2次。

4、  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伤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以指导用药。

5、  使用金属套管时,内套管应每日清洗、消毒一次。外套管在术后7—10天伤口形成窦道后,每月消毒一次。塑料套管每1—2月更换一次。

6、  拔管前应先吸除套管内外的分泌物,拔管后吸除窦道中的分泌物。消毒伤口,并拢皮肤,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盖上消毒纱布,使伤口不漏气。指导患者在咳嗽时按压纱布堵住伤口,以免咳嗽时因局部高压而引起漏气。

三、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一)气囊充气量:

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管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时为止。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二)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需2人配合操作

1、患者取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2、充分吸引气道内、口、鼻腔内分泌物。

3、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在患者吸气末时,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以充分换气。

4、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充分膨胀,同时助手放气囊,并在患者呼气末时迅速充气囊。

5、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的分泌物为止。

(三)气囊的管理:

1、每6—8小时放气囊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囊时必须应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术,吸净气道内分泌物。

2、患者进食时,应将气囊充分充气,并让患者半卧,以免误吸或食物向气道内返流。

四、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因会咽失去作用,咳嗽发射降低,使咯痰能力丧失。因此,人工吸引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唯一重要的方法,是气道管理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一)有效吸痰程序

1、吸痰前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部位。

2、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

1、  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

2、  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

3、  吸引

4、  痰后评价;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

(二)吸痰指征

1、听诊双肺有痰鸣音。

2、呼吸机的吸气峰压增加。

3、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

(三)吸痰方法

采用非定时吸痰技术

1、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2、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吸引负压应不超过-50mmHg。

3、进行纯氧膨肺,气道灌洗。

4、阻断吸痰管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达到气管导管末端时上提0.5cm开放负压,旋转上提。

5、吸痰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6、严格无菌操作。

7、吸痰后吸净口咽部分泌物。

8、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一、  人工气道的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使患者失去了鼻腔等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粘稠,易引起细菌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气道加温、湿化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加温加湿方法如下:

(一)   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加湿法。该装置的加温和湿化效果,受到室温、吸入气体的流量、水的温度、蒸发的面积、管路的长短等因素影响。一般调节温度显示35—38度为宜。加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吸气管路上连接好测温探头,保证温度监测准确。

2、调节呼吸机管道使接水瓶处于垂直状态。

3、随时排除管路内积水,以避免增加气道阻力和影响潮气量。

4、注意随时添加、调节湿化罐内蒸镏水,使其处于适宜水位。

5、湿化罐内蒸镏水应每日更换,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   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

通过一根细塑料管由气管切开导管连续向气管内滴注,也可用注射器从气管导管外口直接注入,每昼夜应达200-300ml液体,常用药液为0.4%盐水。

(三)   超声雾化器加湿法

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的声能高频振荡将药液分散成微细雾粒后送入呼吸道和肺泡,与温度无关,每分钟雾化1-6ml药液,正确治疗方法:经口吸入雾化剂,由功能残气位缓缓吸气在吸气末屏气10秒钟,以增加雾粒沉降的机会。

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原因

1、内因:口咽内分泌物、胃食管返流后误吸。

2、外因: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器具,不洁的气道内吸引操作等引起的接触性感染。

3、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倒流入气道。

(二)预防对策

1、体位: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 

2、胃肠营养:选择细的胃管,以降低胃内压和减少咽部异物刺激引起的返流。

3、口腔清洁:目的是减少误吸分泌物中的细菌,口腔护理每日2次。

4、彻底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

(三)气道和呼吸机管路的无菌管理:

1、避免污染管路的操作,定时更换湿化罐内无菌水,及时倾倒接水瓶中的积水。

2、注意吸痰的无菌操作。

3、注意手指、器具的接触感染。

4、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

5、用作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病人之间或同一病人使用超过24小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6、简易呼吸器,在不同病人间使用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7、接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前后要洗手。

8、处理任何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

scg 12-11

好贴啊!我们一直都在渴求这样的好贴,谢了!

nacl9118 12-12

好啊,不错的文章

eizi3293 1-19

气管插管拔管的程序

气管插管拔管的程序
一.
1. 拔管前4~6小时禁用镇静剂或肌松剂。
2. 向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就。
3. 对于带管时间长的患者,拔管前20~30分钟给予地塞米松0.1mg/kg iv.以防喉头水肿,或者是常规用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雾化。
4. 准备好物品:负压吸引器,吸痰管,面罩,吸氧装置。
5. 充分吸净存留在口鼻、咽喉部及气管内分泌物。
6. 拔管前给予50%~80%O21~2分钟。
7. 揭开寸带、胶布,放掉套囊肿的气体,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并越出内端口,一边做气管内吸引,一边随气管导管一起拔出,拔管后,继续吸引口,咽部的分泌物,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误吸。必要时用石蜡油顺着外管壁内流润滑,以防损伤。
8. 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4L/min,嘱病人大口喘气并协助其排痰。
9、如果是器官切开者,在决定拔管前,先换金属套管或者无气囊套管数天后再换较小的气管,更换小号导管24小时、无不良反应可堵管,堵管后呼吸阻力上升,呼吸费力,经吸氧气、湿化,吸痰无效时,说明病人暂时部具备拔管的条件,若堵管后24小时无不良反应,则可拔管。拔管前,先清洁皮肤创口,气管内充分吸痰,拔管再吸引窦道分泌物,伤口肉芽组织多应刮除,以蝶形胶布将伤口拉拢固定,再以无菌纱布覆盖,嘱病人咳嗽时压住伤口,而且换药一次,直至愈合。
二、拔管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神志、SPO2 。
2、密切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声音嘶哑,有无缺氧、呼吸困难,紫绀。
3、拔管后30分钟查血气分析。
4、呼吸道管理:雾化、叩背、协助病人咳痰,喉头水肿者雾化液中加入地塞米松。
5、拔管后禁食4~6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