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AMI合并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公孙云1204 2017-08-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电图可有进行性变化易判断。然而,当AMI合并传导阻滞时心电图有哪些特征?应如何鉴别?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钟杭美教授,结合病例对此进行了详解。

一、心肌梗死合并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1.心肌梗死合并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有研究表明:AMI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30.5%,在合并房室阻滞病例中下壁明显高于前壁,在合并束支阻滞病例中前壁显著高于下壁。


2.AMI合并房室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阻滞:具有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同时合并:①一度房室阻滞:P-R间期延长≥0.22s;②二度房室阻滞:二度Ⅰ型、Ⅱ型及2:1房室传导阻滞;③高度房室阻滞: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发生率25%~28%左右;④三度房室阻滞:相对较少。


病例1:男性,76岁,发作性胸闷4天。临床主要诊断: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近段狭窄40%,中段狭窄60%;回旋支近段多处狭窄,最大狭窄处约70%;右冠近、中段狭窄70%,中段以远完全闭塞。


心电图主要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04次/分);②一度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呈2:1);③ST-T段改变;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结合临床相关检查);⑤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

 

图1


3.AMI合并室内阻滞


(1)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


心电图主要特点:①CRBBB时心室除极的起始向量与心室正常除极的起始向量无本质差别,发生AMI时Q波不被掩盖;②发生AMI时,CRBBB的ST-T段形态改变由继发性转为原发性,ST段、T波变化的特点与不合并CRBBB的AMI一样;③AMI合并CRBBB时,QRS波终末部分形态不变。


病例2:男性,68岁,冠心病,PTCA术后2周余。


心电图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2)。

 

图2


(2)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


心电图诊断,传统观念:①V5、V6、Ⅰ、aVL导联出现Q波;②Cabrera征:V2~V4导联S波有切迹;③Chapman征:V5、V6、aVL导联R波升支有切迹;④Ⅲ、aVF导联出现Q波,aVF导联Q波时限超过50ms。


1996年国外学者Sgarbossa等提出了3个独立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内容为:①ST段同向性(与QRS主波方向一致)上抬≥1mm(5分);②V1、V2、V3导联ST段下移≥1mm(3分);③ST段异向性(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上抬≥5mm(2分)。评分3分以上特异性很高,如仅有第3条则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病例3:男性,64岁。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回旋支完全闭塞,回旋支中、远段中、重度狭窄。


床边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CLBBB(图3)。PCI术后1月余,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CLBBB,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T段改变(图4)。

 

图3

 

图4

二、鉴别诊断

1.心肌梗死合并CRBBB


心肌梗死合并传导阻滞特别是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与鉴别并不困难,但合并CRBBB时需要与肺栓塞进行鉴别。据文献报道,肺栓塞以肺型P波、CRBBB、电轴右偏和顺钟向转位等右心表现为主;心肌梗死以T波倒置、S段压低及抬高等心肌缺血损伤表现为主;有研究表明,肺栓塞组患者中出现CRBBB、电轴右偏、肺型P波、SQT的比例高于心肌梗死组,而出现ST段压低及抬高的比例明显低于心肌梗死患者。


2.心肌梗死合并CLBBB


CLBBB的患者心肌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因此,对心肌梗死合并CLBBB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要进行动态观察,并及时进行心肌标志物测定,以利于诊断的准确。特别提示:单纯CLBBB心电图中的异常Q波和ST-T段的特征性变化,对于心肌梗死合并CLBBB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临床预后

许多研究表明,AMI合并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无传导阻滞的患者。同时,Kurisu等发现,在前降支和多支病变的患者中,CRBBB者死亡率高于无CRBBB者。在AMI患者中,间歇性或新诊断的CRBBB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也可以显示近期临床结果或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结局。


此外,有研究对RBBB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①临床特点:年龄较大,男性多见,既往多有心肌梗死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高;②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3支病变最多见,且绝大多数病变累及前降支。也有研究表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心肌坏死面积大,心功能差。

四、小结

1.诊断要点: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阻滞、下壁心肌梗死合并CRBBB、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CRBBB,各具特征,易于诊断;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LBBB,应综合多项指标诊断。


2.临床预后:AMI合并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年龄大、危险因素多,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潘欢┆美编 柴明霞┆制版 崔凤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