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写诗词用韵的感受/芳草碧连天

 吴哥之家 2017-08-09
          中华书局编辑部主编了一套《诗词中国》普及读物,共四小册,便于携带。其中有一册《怎样用韵》,按照:

赵京战《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诗词曲通用)》
王力《诗韵举要(依据平水韵为准编的)》
张珍怀《词韵简编(依据词林正韵为准编的)》
的次序收入了以上三种用韵。
   宗旨就在于:当代格律诗必须坚持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的方针,在声韵上的主张是“倡今知古,双规并举”,而且认定编发了新声韵表,是历史性贡献。这是五年前就这么号召的了。

   所以,如果提到入声字,当然以后我们的后辈不可能在写格律诗的时候还会用它们。从研究文化遗产的角度,会有专业人员去搞清楚吧。至于学过汉语拼音的人,当然喜欢新韵,日常工作、生活中都在用;而且我们面对新时代的人,我们的作品是给今人看、请他们诵读的,为了实用,也要用新韵。为什么要倒退回去熟悉那一千字左右的入声字?(其实新韵没有抛弃它们,已经大致都编入了新韵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去了)
   我在看任何问题时,敬佩精准的理论升华,但是随后就会马上想到实际操作时的可行性。新的指导原则早就出炉了,至今还没有全面推行中华新韵,有操作上的困难吧:
   写古诗词,一般来说,是年龄偏高的人群。
   他们当初学习的时候,接触的当然是旧韵,而且坚持了那么多年,已经相当熟练顺手。这一部分资深诗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不愿放弃这个用得很顺手的工具:所谓入声字,就是写作时一定当仄声字来用,就得了。若是背不出,有韵书可查呀,老先生老淑女们也不可能都背出来,不过是用的次数多了,就熟悉一点而已。所以,他们没有觉得有什么麻烦,那么他们就一直坚持用旧韵。
   我们撇开轻视新韵的看法不谈,只从操作上看,许多老诗人完全不会汉语拼音、对新韵一无所知,现在再开始学习吗?想想,没有可行性。在创作时不准用旧韵吗?起码现在不是时机。
   所以眼下才有“双规并举”之说,将来,不用什么文化部、诗词学会之类的出来号召,只有一规:大家自然而然地都用新韵。
   我是新手,完全不了解诗词界的争议,就是跟资深诗人们学习,自然是用平水韵啦。一开始也很别扭:“白”,竟然是当仄声用!一问,原来它是“入声字”。我立刻搜寻,原来共有一千多字,不用背,经常翻查就自然熟练了。幸亏教我的资深诗人里多数是知道拼音的,思想也很宽松,告诉我,新韵也可以用。我又立刻去搜寻,才知道原来有两韵之争!火气很大,是因为里面有轻视与被轻视的情绪。我怎么办呢?因为我不想搞理论,我只想学习写作,用什么工具无所谓,所以我是两种韵都用,根据所以写的诗词的用字,采用当时方便省事的用,新韵旧韵无所谓。
  若是要拎高到历史前进方向来说,我毫无疑问是支持新韵的!
   若是从眼下操作来看,各有各的难处。在新韵里,遇到现代汉语里的一字多音字会改变含义、个别汉字的“音变”而不改变含义(比如:一、七、八、不)等等情况,要是较真,搞定平仄也很不容易。
   具体到论坛来说,也就是和平共处吧。尤其还要鼓励新人,有时在跟回帖、甚至处理帖子时,只能是“一笑而过”。
   跟这个帖子,别无他意,是因为很久没看到好好探讨问题的好帖了,也说一说学习写诗词时,游走在两韵之间的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