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练习 马某,女,34岁。患者夏季时曾患胆结石,在我处治愈。冬季时因家事而忧愁,导致失眠。服镇静月余,时效时不效。服归脾汤加味,更增烦躁,通宵难寐,遂来求诊。 刻诊:失眠心烦,精神差,表情淡漠,郁郁寡欢,胸满心烦,胆怯易惊,喜独处,胸背觉热,如火烧焚,口渴思饮喜冷,口苦。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滑。按其腹部,右胁下有抵抗,脐上动悸。 处方:__汤。三剂 服药当晚仍失眠,自认为病已不治,欲跳楼自杀,因其丈夫防备而未遂,患者抓挠自己面部,自毁面容,来诊时面部仍有血迹。 医者宽言安慰鼓励,助其建立治疗信心。让其守原方续服,服至7剂时,已可睡五六小时。胸背部烧灼感消失,口苦止,胸满心烦易惊均减轻。 再继服3剂,已可睡七八小时,情绪亦恢复。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大青龙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白虎加人参汤应用医案【287期】 上期原医案 元宵节后三日,坐落黄土高原之静乐县,仍呈北国风光。寒风呼啸,冷气袭人。 患者任某,年已不惑,乘车访友,甫下车,骤然寒战,归途便觉恶寒,全身不适,至家恶寒益甚。虽厚被重重,空调调至26℃,冷犹不止,头痛骨楚,咽痒咳嗽,无痰。 自视感冒,先服“快克”,继又连服“速效感冒冲剂”6袋,汗不出,症不解。傍晚来舍求诊,视其舌淡红润,苔薄白。询知口干思冷。诊其脉,浮弦紧。测得体温38.8℃。 乙酉之运,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加之阳明燥火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又症见思饮思冷,可知内热之盛。今感风寒,属太阳病内热外寒证也。 拟大青龙汤:麻黄15g,桂枝6g,杏仁10g,炙甘草6g,石膏18g,生姜5g,红枣5枚。嘱急煎温服,覆被取汗。 晚10点,任某来电讲,药后大汗淋漓,诸症悉已。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各家论述 《尚论篇》:解肌兼发汗,而取义于青龙者,龙升而云兴,云兴而雨降,郁热顿除,烦躁乃解。观仲景制方之义,本是桂枝、麻黄二汤合用,但因芍药酸收,为兴龙致雨所不宜,故易以石膏之辛甘大寒。辛以散风、甘以散寒,寒以胜热,一药而三善俱备,且能助青龙升腾之势,所以为至当至神之法也。 《伤寒附翼》:此麻黄汤之剧者,故加味以治之也。喘者是寒郁其气,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用杏仁之苦以降气;烦躁是热伤其气,无津不能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 然其性沉大寒,恐内热顿除,而表寒不解,变为寒中而挟热下利,是引贼破家矣,故必备麻黄以发表,又倍甘草以和中,更用姜、枣以调营卫。一汗而表里双解,风热两除,此大青龙清热攘外之功,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 ——END—— 推荐阅读 如何治疗中医学中的苔腻不渴、上热中虚?【244期】 阴虚湿热、小便不利如何调理【246期】 溢饮的临床治疗【247期】 惊恐失语、饮食不进、精神呆滞一副就解决【245期】 消渴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秘籍【243期】 ✎版权申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邮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