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仙陈抟传奇(连载一)

 醉牛988 2017-08-15

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南,为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主峰海拔达1997米,在五岳中高度仅次于北岳恒山,而其山势险峻,则雄冠五岳之首,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自古奇山出仙人,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的道士在华山隐居,仙风道骨,自在逍遥,其中有一位最出名的道士叫陈抟,在民国以前时期的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是五代宋初时期亳州真源人。陈抟很小时就有很多奇特的经历,他一生出来就是个哑巴,人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哑孩儿”,一直长到五、六岁还不会说话,要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中国历史上可能就少了很多神仙的传说、有趣的故事。六岁的一天,陈抟在水边玩耍,突然来了一位自称是毛女的仙人,将陈抟抱到山里,并用琼浆喂他。之后陈抟便心窍开爽,智慧大开,还会说话了。毛女将书一册,放他怀内,又赠以诗云:“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陈抟回到家中,忽然能念这四句诗出来,父母大惊!问道:“这四句诗,谁教你的?”陈抟说其缘故,就怀中取出书来看时,乃是一本《周易》。陈抟便能成诵,就晓得八卦的大意。自此无书不览,一本《周易》,坐卧不离。又爱读《黄庭》、《老子》等书,已有出世的志向。十八岁时,父母双亡。他把家财抛散,分赠给亲族乡党。自只携带一只石铛,往本县隐山居住。后来梦中见毛女授他以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归虚之法,遂照此修行,足迹不入城市。梁唐士大夫慕陈先生之名,如活神仙,想求一见都不可得。有拜访者,先生总是侧卧,不与人交谈。人见他鼾睡不起,只好叹息而去。

人说第一个睡中得趣的,只有陈抟先生。有诗为证:昏昏黑黑睡中天,无暑无寒也没年。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俗说陈抟一觉,睡了八百年。也就是说他睡时多,醒时少。他曾两隐名山,武当山和华山,四辞朝命,终身不近女色,不亲人事,所以步步清闲。而他这睡,也是仙家伏气之法,非他人所能学的。

陈抟在武当山,隐于九石岩。忽然,有一日,有五个白须老叟来问《周易》八卦之义。陈抟与之剖晰微理,因见其颜如红玉,就问他们导养之方。五老告之以蛰法。为什么叫做蛰法?寒冬时,天气伏藏,龟蛇之类,皆冬眠而不食。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然取来一龟来支住床脚;十年后移床,那龟还活着,这就是服气所致。陈抟得此蛰法,就能辟谷。或一睡数月不起。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饥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

陈抟在武当山住了二十余年,已七十余岁。有一日,五老又来对陈抟说道:“我们五人,是日月池中的五条龙。此地非先生所栖,我们受先生的讲诲之益,应当送先生到一个好在处。”于是命令陈抟:“闭上眼睛,不要睁开!”陈抟只觉两足腾空,耳边惟闻风雨之声。顷刻间,脚跟着地,再开眼看时,不见了五老,只见空中五条龙夭矫而逝。陈抟看那去处,是西岳太华山石上,已不知走了多少路,这就是神龙变化之妙。

陈抟就留居在华山。太华山道士,见其所居之处没有锅灶,心中非常惊异,悄悄地去观察。更无他事,只有鼾睡而已。一天,陈抟数月不归。道士怀疑他搬往别处去了。后来在柴房中,忽见一物,走近一看,原来是先生。正不知几时睡在那里的!搬柴的将柴禾堆积在他身上,直待烧柴将尽,方才看见。又有一天,有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个尸骸,尸骸上已积有一寸厚的尘埃。樵夫心中起伶悯,就去搬动他去埋掉。提起来看时,却认得是陈抟先生。樵夫道:“好个陈抟先生,不知如何死在这里?”只见先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樵夫大笑。

陈抟还能逆知人意。在他的斋中有一大瓢挂在壁上,道士贾休复想要它,陈抟已明晓他的意思,对休复曰:“你来我处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要我的这只瓢。”于是就叫侍者取来瓢,递与他。休复大惊,以为遇到神人。有个叫郭沆的,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陈抟中夜时将他呼醒,让他赶快回家,郭沆犹豫没有回去;等到天明时,陈抟说:“可以不用回去了。”郭沆还是回家了,得知母中夜时母得心痛病几死,一顿饭的功夫就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