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 宋文阁:江苏以“率先”姿态做出了自己特色

 昵称33542116 2017-08-17

   宋文阁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大企业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江苏是中国经济、国有经济、国有资产大省。立足本省实际,江苏正不断探索国企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式。”长期致力于国资国企改革研究的上海财经大学500强大企业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宋文阁倍感欣喜的是,江苏在过往国企改革实践中已经以“率先”的姿态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江苏特色。

“国企改革更主要的是要以地方实践为主,且每个企业的探索都可能不一样。”在宋文阁看来,江苏践行国企改革的举措、力度与成果是巨大的。数据显示,仅与中央“1+N”文件相呼应,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国企改革文件制定完善工作,省级层面就已累计出台国企改革文件33个,形成了由126个规范性文件构成的国企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制度体系。

令宋文阁印象深刻的是,去年9月,江苏省国资委课题组编著的智库丛书《国企改革十大难题》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不仅是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后的国内第一本全面解析国企改革的权威著作,也是国内第一本由来自国资监管工作一线的智库机构编著的著作,为国企改革从业者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指南。

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宋文阁认为,江苏已身先士卒,一方面大力实施“一企一策”,针对不同企业出具不同方案,不搞“一刀切”“为混而混”,分类研究并提出措施;另一方面还积极探索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境外资本、个人资本等的有机融合、整合与耦合,设置不同的股权结构比例,提升了企业价值,突破了各种资本固有的限制。

据了解,目前,江苏为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设立的主导路径就有上市、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向各类社会资本公开转让股权、国有资本新投项目时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组建混合所有制基金以及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等。“搞混合本意是国有资本的一种‘渐退’和‘适度’,其形式可理解为通过‘混’达到更好的‘合’,即资本合、战略合、目标合、法人治理合、权益合等。通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减持或增持股份,保持适度的资本结构,助推公司法人治理完善,实现公司价值成长,最终达到国民共进。”

此外,宋文阁表示,江苏国企改革还有三个“率先”值得一提。一是针对江苏本级国有外贸企业众多、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外贸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情况,省国资委正在积极调研,形成新的战略定位。二是针对以往国有资产分布领域相对广泛的情况,省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方案目前正在研究推进中,江苏将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三是江苏省国有企业公司改革率先完成。

虽然成效喜人,但国企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宋文阁说,江苏还有很多可以继续提升的着力点。比如,目前江苏证券化率还偏低,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无疑是实现国企改革的最佳路径。而在业绩考核与薪酬体系上,江苏省也需进一步落实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公司发展战略定位,把业绩考核与战略定位结合起来,做到一企一指标,精准考核,把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等级与职务任免结合起来,更加突出价值创造,更加突出社会责任,更加突出党对国企的领导。“目前,国企改革最大的难题还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之间的博弈。这就需要深入践行一企一策,按照具体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担负的职责任务来加以区分。比如,在完全竞争市场就应该赋予民营资本更多的空间。”宋文阁如是说。

记者 洪姝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