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量太大,颜色发淡?治这样病,中医有一张验方最拿手

 中医药拾掇 2017-08-18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近几天以来,我们陆续和您聊过关于女性月经异常的问题,在网友中引起的反响很大。不少女性朋友都希望,可以了解祖国传统医学调治月经的更多的办法。今天,我们就再为您介绍一张良策。

白术30克(炒),生黄芪18克,煅龙骨24克,煅牡蛎24克,山萸肉24克,白芍12克,桑螵蛸12克,茜草9克,棕榈炭6克,五倍子末1.5克(冲服)。水煎取药汁服用。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精诚名医汇”今天和您聊的这张妙计,乃化自近现代中医学家张锡纯固冲汤”。此方针对哪些人呢?说起来也是十分常见的。这就是月经量特别大,但是月经色泽淡,质地稀薄,同时乏力、气短、心悸、舌质发淡。这样的人,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应用此方调理。

当然,此方也许要适当加减。比如体质偏热,加生地黄、玄参;体质偏寒,加熟附子、人参。易怒烦躁,加柴胡川楝子等。不过这些需要因人而异,“精诚名医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今天,我们就和您说说上面那基本方的精妙之处。

列位看官,说起这女性月经量大而色泽淡、质地稀薄,要调治起来,有两件事情必须解决。第一,止血。出血多了当然要止血,这没什么好商量的。第二,出血那么多,日久必然耗伤津血,于是我们要适当补充才是。而上方的用药之法,无不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的。

列位看官,先看黄芪和白术这两味药。黄芪,功在健脾益气。白术,功在燥湿健脾。二者合用,乃是对脾的养护之举。为什么要养脾?原来,中医认为脾能统血。也就是说,血液在体内运行有常,不会溢于脉外,都要靠脾的收摄之功。月经量太大,显然是脾收摄血液的功能欠佳所致。所以用黄芪和白术健脾,这是止血的一招。同时,这也是生血的一招。脾主运化,能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化为血液。脾虚,血液生化无源。因此,用黄芪和白术健脾,可以缓解月经量大对津血的耗伤。

接下来再看另两味药,山萸肉和白芍。那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功在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唐本草》说它本能“益女子血”。国医大贤张山雷认为,白芍可以补血养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再看山萸肉。它性味酸、涩,微温,入肝、肾经,功在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可见,这山萸肉和白芍,有补养肝肾、合营益气的功效。肝主藏血,肾主生殖。二者对月经的正常与否,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肝肾亏虚,使得肝藏血之能失常,让肾收摄、闭藏、化精血的能力减弱,势必造成月经的异常。因此,用山萸肉和白芍,乃是养血固脱之举。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队治标的药物,这就是煅牡蛎、煅龙骨、海螵蛸、五倍子、棕榈炭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曰止血。另外,那桑螵蛸煅牡蛎煅龙骨等本身还有益肾、收摄之功,可以辅助萸肉和白芍来滋补肝肾。我们还看到了一味活血的药物,这就是茜草。它的意义在哪?在于防止补血止血而造成的血瘀问题。中医就是这样,从来都是考虑周全,不做就矫枉过正的事情。

所以,纵观全方,月经量大、色泽淡、质地稀薄的根源问题,进行了很好解决。证属脾弱血虚、肝肾不足者用它,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列位看官应用前,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如果应用得当,效果是可以期待的。

全文完。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