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蝎、僵蚕临证验案举隅

 123xyz123 2017-08-24

全蝎、僵蚕是《施今墨对药》的重要药对之一,临床较为常用。全蝎又名全虫,其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僵蚕又名白僵蚕、天虫,其味咸辛,性平,归肝肺经,具有熄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化痰软坚之效。笔者应用该药对于多种疾病,取得很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1 支气管炎(咳嗽)
  康某,男,63岁。1周前因受凉致发热咳嗽,经用消炎止咳化痰等西药治疗后热退,仍咳嗽明显、咳痰不畅。刻下:阵发性咳嗽、夜晚尤甚、咳痰色黄黏稠不易咳出,舌红苔薄、脉浮数。方药:辛荑10g,苍耳子10g,防风8g,麦冬10g,牛蒡子7g,蝉蜕5g,南沙参10g,僵蚕7g,桔梗10g,全蝎3g,杏仁10g,川贝母10g,薄荷6g,炙麻黄5g。3剂,每日一剂,水煎,饭后服。3d后复诊:夜咳仍有,痰少量稍黄,余症明显好转。调整方药为:前胡10g,辛荑10g,马兜铃10g,苍耳子10g,防风8g,牛蒡子7g,南沙参10g,枳壳6g,僵蚕7g,桔梗8g,麦冬10g,全蝎3g,薄荷6g,陈皮7g。3剂,每日一剂,水煎,饭后服。药后病愈。
  按: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范畴。患者系感受风寒数日不愈而致寒邪郁而化热,造成风热袭肺,肺失清肃则咳嗽。证属风热犯肺,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方中薄荷、蝉蜕、牛蒡子辛凉解表而清肺热,防风祛风解表,辛荑、苍耳子通鼻窍,麦冬、南沙参清肺养阴,桔梗、杏仁、川贝母、炙麻黄宣肺化痰兼通肠腑。在辨证遣方的基础上,加用药对全蝎、僵蚕疗效更佳,尤其对风热型和肝火犯肺型咳嗽、久咳、严重咳嗽疗效更加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全蝎具有阻止气道口径缩小,缓解呼吸道痉挛的作用[1];僵蚕具有抗过敏、抗炎、解痉镇咳的作用[2]。《寿世保元》千金散中就首用全蝎、僵蚕等治疗小儿痉风、痰喘发作[3]。故二者合用,相得益彰。在临床应用时,二者用量宜小。一般成人用量为僵蚕5~7g,全蝎2~3g;小儿用量为僵蚕3~5g,全蝎1~2g。气促或动则气喘者,可酌加沉香、檀香。
  2 面神经炎(面瘫)
  唐某,女,25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患者因近段时间过度劳累,夜晚未戴头盔骑电瓶车吹风受凉后,于昨天晨起感觉右侧颜面皮肤发僵麻木,右侧口角流涎,照镜发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闭合不全,但肢体运动、感觉均无异常。急来本院就诊予查头颅CT无异常。刻诊:患者口角向左歪斜,右侧口角下垂,右侧鼻唇沟基本消失、伸舌居中、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额纹完全消失。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辨证属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治以焦氏正颜汤[4]加减。处方:荆芥9g,防风9g,全蝎6g,炮山甲6g,白僵蚕10g,白附子8g,蜈蚣2条,白芷10g,钩藤20g,葛根15g,桃仁10g,红花10g。水煎二次约500mL,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7剂。二诊时面瘫减轻,面部麻木消失。效不更方,继服7剂,口眼歪斜痊愈。
  按:面神经炎属中医“口僻”范畴。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候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医方发挥治风剂》亦谓:“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筋遂不利……缓为急者牵引故口眼斜”。故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多由脉络空虚,外感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之脉, 以致经气阻滞,流行失常,气血不和或风湿痰阻,瘀停脉络,或气虚血瘀,兼挟风痰,上犯头面,瘀滞经脉等导致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致本病。临床上以风痰阻络型较为常见。正颜汤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在牵正散的基础上自创的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方,其中即包含了药对全蝎、僵蚕。方中荆芥、防风宣表祛风,兼散头目滞气,共为君药。白附子祛风燥痰、引药上行,白芷芳香上达、散风除热,钩藤祛风舒筋、清心凉肝,蜈蚣祛风止痉,全蝎入肝祛风、擅治口眼�斜,《本草求真》云:“全蝎专入肝祛风, 凡小儿胎风发搐, 大人半身不遂, 口角�斜, 语言謇涩, 手足搐掣……皆为外风内客, 无不用之”,治该病用量宜稍大,疗效较好;僵蚕祛风化痰、其气轻浮、擅治面齿咽喉等上部之风痰结滞;白僵蚕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其功效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多部药典名著中都有记载。《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一部)》记载白僵蚕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主治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等[5],共为臣药。桃仁、红花活血散结共为佐药。炮山甲通行经络、引药直达病所为使药。
  3 梅核气(癔球症)
  万某,女,47岁,因数月前夫妻俩吵架后郁闷不乐,之后感到咽喉中如有物阻5个月余,时轻时重, 无咽痛,无呕吐,进食顺利,无声音嘶哑,自疑患肿瘤,曾至某医院查食道吞钡检查示食管无明显异常,喉镜提示慢性咽炎,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效果不显。现症:咽喉不利,如有物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用力咳后吐痰色黄,口苦咽干,但进食吞咽无碍,胸闷不舒,善太息,心烦多梦,偶有胁痛,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证属痰气阻滞,郁久化热,壅塞咽喉。治宜理气化痰、清热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半夏12g,厚朴10g,苏叶9g,茯苓15g,浙贝母12g,黄芩10g,炒枳壳10,威灵仙15g,全蝎7g,僵蚕9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调节情志, 戒怒消烦,避免恐癌之疑虑。药后患者咽喉如有物阻好转,口苦、胸闷、心烦等症亦减。继用上方减为威灵仙10g治疗,前后共服药20余剂,诸症告愈。仍嘱注意劳逸结合、调摄精神,免其再发。
  按:“梅核气”一名始见于《古今医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或咽异感觉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郁证由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常见于多疑善虑、境遇不顺之女性。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由辛辣烟酒刺激或声嘶过度以及情绪激动等多种因素所致的咽喉部慢性炎症或喉神经官能症。中医学认为,梅核气属气、痰、瘀三邪互结,气机不畅。以“梅核气”命名者,是因咽喉不利如有梅核状物阻。对于“梅核气”,《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早有论治,“妇人咽中如有灸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本案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痰气互结,郁久化热而成本病。中医治法,常以半夏厚朴方理气消痰为主,但临床常见有病久痰瘀互结,故理气药结合活血化瘀药,更能解郁,提高疗效。本案用半夏厚朴汤去生姜行气化痰散结。因全蝎辛温燥烈,走窜性猛,行表达里,无所不至,能搜风定惊,开痰行滞,解瘀定惊,亦为熄风定痛,解毒散结要药。僵蚕气味俱薄,能升能降。升则可入肺,宣降肺气,疏风涤痰,止咳平喘;降则可入肝,平肝熄风,化痰散结[6]。故加全蝎、僵蚕通络散结利咽。黄芩、浙贝母化痰散结、清热燥湿;枳壳、威灵仙行气祛湿通络;诸药合用、切中病机,且嘱其精神调摄,故能奏效。
  4 血管性痴呆(中风痴呆病)
  刘某,男,70岁。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于1年前始出现健忘、反应迟钝、计算力、定向力下降、大小便失控、表情呆板。3个月前突发左侧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舌强语蹇,头颅CT示右侧内囊、丘脑、颞叶多发性脑梗塞。经住院治疗后偏瘫好转,但痴呆较前严重,舌红苔腻、脉弦滑。症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宜滋阴潜阳、熄风通络。药用:制首乌20g,益智仁10g,全蝎5g,丁香6g,白僵蚕10g,天麻10g,水蛭10g,石菖蒲10g,枸杞子10g,熟地20g,淮山药15g。水煎二次取300mL,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30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健忘、反应、表情好转,大小便失控仍偶有,再续治一疗程后大小便能自控。

  按:血管性痴呆(VD)属中医学“中风痴呆病”、“健忘”等范畴。好发于老年人、多发于中风之后。VD 的发生发展是多种致病因素,多个病理环节相互作用和累积的结果。在不同病变阶段又有多种症候表现,早期积极防治病情具有可逆性,是现今唯一可预防的痴呆类型。一般认为是肾虚、血瘀、痰浊相兼为病。由于VD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气痰瘀并见者甚多,故现今对于VD的临床治疗多倾向于选择补虚、破瘀、化痰三者相结合的治法[7]。但以补虚化痰破瘀为主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的中医临床治疗。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应以辨证施治为主,抓住老年痴呆“肾虚髓空、风、痰、瘀”之特点,方能提高疗效。本例病程较长、中风后痴呆症情明显加重,结合舌脉,治予滋阴潜阳、熄风通络、填精补髓,方中以制首乌、熟地为君药,补肝肾、益精血; 益智仁、丁香、枸杞子、淮山药为臣,温肾助阳、固精缩尿、健脾温中降逆;天麻、水蛭、石菖蒲为佐药,息风止痉、化痰祛瘀;丁香、石菖蒲芳香开窍、辛温走窜,引诸药入脑而兼为使;加用全蝎循里及表、穿筋透骨、解毒散结、入肝祛风善治口眼歪斜,僵蚕祛风活络化痰,故收效颇佳。过伟峰等[8]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通脉益智方(熟地、制首乌、益智仁、石菖蒲等)可使VD大鼠海马GrayⅠ型突触结构发生变化,对大鼠电迷宫的行为学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突触曲率、突触间隙、突触活动区长度、突触致密物质厚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据此推测,此方可通过改变VD 大鼠海马CA1 区GrayⅠ型突触界面结构的一些细微结构参数来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从而改善痴呆症状。
  [参考文献]
  [1] 李宪义.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药研究现状[J]. 甘肃中医,2008,21(5):51-53.
  [2] 孙孝登,朱学龙.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 63例疗效观察[J]. 国医论坛,2000,15(6):42.
  [3] 颜正华. 临床应用中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60.
  [4] 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5-106,221-22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中国药典一部(2005)[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9.
  [6] 张学华,张群,王蓓. 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同为平肝熄风药,临床如何区别应用[J]. 中医杂志,2010,51(12):1137.
  [7] 李正光,薛卫林,郭红梅,等. 从破瘀化痰论治血管性痴呆理论分析[J]. 光明中医,2007,22(8):19-21.
  [8] 过伟峰,戴晓明,卞慧敏,等. 通脉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GrayⅠ型突触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6):75-77.
  (收稿日期:2011-09-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