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关系中,这一点最重要

 龙叔文馆 2017-08-26



《有书快看》之5分钟带你读完《学会提问》



各位书友朋友们,在本周我们一起共读了《学会提问》这本书,现在终于到了总结的时候了。


在这次共读的过程中,我们先后解释和回答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提问为何重要;

第二,提问的四个种类;

第三,“优质提问”的套路与诀窍;

第四,如何创造“优质提问”。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大体上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学会提问,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生;其次,学会提问,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提升,而且对团队和公司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阅读完这部分之后,我们差不多知道了阅读这本书的意义,以及学会提问的意义了。


所以,尽管这部分内容非常简单,但是却是我们共读《学会提问》这本书时,不可敷衍了事的一步。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根据《学会提问》这本书,把提问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轻松提问”。


所谓轻松提问,简单来说,就是“改善与对方关系的提问”。学会轻松提问,对我们搞好人际关系非常有帮助。


在我们逛商场的时候不难发现,有些推销人员和我们沟通时,会让我们觉得很舒服。但是有些推销人员只问了几个问题,就让我们感觉不耐烦。




第二种是“劣质提问”。


所谓“劣质提问”,就是导致提问者与被提问者的关系恶化,或无法改善,并且不能促成对方发现、行动、进步的提问。


也可以说是令被提问者感到不快、悲伤、萎靡的提问。


第三种是“沉重提问”。


所谓“沉重提问”,是指被提问者“不愿意回答”但“关系到发现或行动”的提问。


这两节的内容,对我们避免在生活中提出“错误问题”至关重要。所以,希望各位书友们能重视这两节的内容,结合其中的案例多多思考。


第四种是“优质提问”,也是《学会提问》这本书主要讲述的知识。


什么是“优质提问”呢?所谓“优质提问”,就是能让被提问者乐于主动思考回答,并伴有发现和行动的提问。


当我们掌握了“优质提问”的窍门之后,我们就不用担心提不出好问题了。


所以,紧接着,我们在本次共读的第三部分中,着重讲解了12条做出“优质提问”的诀窍和讨论。遵循着这12条内容设计提问,能让我们的提问技巧更加娴熟。


而重中之重,当然是本次共读的第四部分了。


如果说第三部分所提供的12条诀窍和套路,是一些“奇技淫巧”或方法原则,那么第四部分的内容,就是构建提问知识的框架和方法论了。




在第四部分中,粟津恭一郎提出了“优质提问”的3V法则,把问题的关注点放在Vision(理想)、Value(价值观)、Vocabulary(语汇)上,再通过用关键词串联疑问词的方式,提出优质的问题。


这种方法我们并不难理解,只需要在现实生活或工作中,多加实践即可。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具体问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环境才能提出来,否则再好的问题,也会变成“沉重提问”,甚至是“劣质”提问。


我们本次共读的系列文章中,结合书中的理论知识,列举了大量的案例。


这些案例,无疑都是很具有实用性和参考性的,各位书友朋友们在读过听过之后,一定会很有启发。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各位书友们有没有发现,我所列举的这些案例,大都把我们自己当做是提问者,而我们的同事、朋友、同学、老板等等,则成为了被提问者。


这是不是说明,《学会提问》这本书的价值,仅仅是在于促进那些被提问者获得新发现、开启新思维呢?


如果是这样,作为提问者,我们自己是不是受益很少,反而别人收益颇多呢?




确实,在我们掌握了“优质提问”方法的时候,作为一名出色的提问者,被提问者肯定是可以获益匪浅的。


但是,在这个系列文章的开头和共读的过程中,我也反复提及了,掌握“优质提问”的方法,对我们个人的成功也极其有帮助。


正如《学会提问》这本书的作者粟津恭一郎在结语部分写道:


我们也应该向自己抛出优质提问:

1、寻找自己的“3V”;

2、抽出时间自问;

3、定期自问。


没错,想自己做出“优质提问”,也绝对是可行的。比如你最近觉得工作不顺或者工作停滞,就可以反复问自己:


“我到底想通过工作得到什么?”

“我通过哪些方面的提升,可以摆脱这一困境?”

“我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又失去了哪些激情或理想?”

“老板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员工?为什么我们一同进入公司,反而他得到了晋升?”

“工作和家庭无疑都很重要,我该如何做才能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提问都很简单,但是我们平时所提的问题,有这么“优质”吗?也许在同样的情况下,你会这样提问:


“为什么我运气这么差?”

“为什么老板从来不肯信任我?”

“为什么我的同事总是算计我,以至于他获得了晋升,而我没有?”

“为什么我一直在失败,而别人一直在成功?”

“为什么我的努力一直没有被别人发现?”


当我们比较一下上面的提问方式时,是不是发现也许我们以前的“自问”都错了呢?


如果错了,就让我们再多回顾回顾本次共读的内容吧。到这里,本次共读也将结束了,希望各位书友朋友们都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一些收获。我们下次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