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第二十章:老子抒怀返观自己

 金金牛牛龙 2017-08-27

  如何读《老子》系列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liáo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喏声与呵声,区别有多大啊

美好与丑恶,相差有多少啊!

人们畏惧的,我也不能不畏惧!

悠远啊!还见不到何时有尽头!

 

众人欢欢喜喜,如享受庆典盛大的宴席,

如春天登台于心旷神怡。

我独淡泊啊!不知何时有出头。

混混沌沌啊!似婴儿未长大,

转转累累啊!像无家可归的孩子。

众人丰享都有余,而我独自像缺失。

我是愚人之心之状态啊!

 

世人明明昭昭,我独沉沉昏昏。

世人精精察察,我独郁郁闷闷。

(荡啊,如大海;飘啊,像飓风。)

众人都在有所为,而我固执与鄙。

就我与众却不同,遵循道则寻根源。

 

引论

此篇是了解老子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的重要篇章。虽然全书中的第67705342章中老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写照”,但唯有此章老子在表述自我生活方面与内心世界方面都是最深入细致的。

 

老子,作为中华完哲第一人,其智慧突出,体系完整,所摄事理深入见底,归纳事物论述完善,在中华古哲学和世界哲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于春秋末年至战国终结,老子思想对先秦诸子的影响都很大,他老引据论证,深入浅出,微言大义,发人深省。无论历史圣贤(如孔子韩非),还是庶民百姓,对中华民族的观念形成与生存指导,都产生了不小影响。更有道教奉为神尊。

 

然而,我们从《道德经》全部所蕴含的“朴素现实”的观点中看到,以及细研如本章类型的自我阐述,老子其实就是一位质朴善良、关怀社会、践用道则、辨析生活,以其自我修持的经验智慧,循循告诫于来访者的大智者。

 

虽是大智者或超脱之圣人,但也有其情绪波动和现实困扰的。本章就反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还较顾及周边人看法的质朴老人情怀。由于自己追求本原(道则)与推崇天道伦理,且知行合一于身体力行,自然就与生活现实中的人们的价值观点、行为方式构成了一定距离。

 

因生活观点的不同,行为方式必然呈异,结果造成了生活孤立与引来不同异议或致周人不削一顾,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比之下,作为生活中的常态价值与情感,就自然地有感于矛盾和失落。于是,老子在较长时间的积累著写中(整观全书及老子责任,《道德经》不像是极短时间写就的,有关老子“骑青牛载书出关”与司马迁“强为我著书”的论述揣摩我们后作探讨),就衬载出了本章的矛盾、焦虑以及不自信心理的常情描写。当然,也正表现了老子玄真的一个侧面。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为顺从的象声词。“阿”,为迎合和偏袒。这里主指奉承、恭维之意。此句可理解为:顺从与恭维的区别该是何等的大呀!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与上都是疑问句,可理解为:美好与厌恶的差异又是何等的大啊!

 

作为本章的开头,该两句“唯”“阿”与“美”“恶”虽都表示对周边人看法的描写,但也反映出老子的“警觉”与自慎心理和状态。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畏”,畏惧。这里作担忧看。即:大家都担忧的,你不可以不担忧!这里老子虽然认识到自己与大众的区别,即有修持与之成果,但生活在日常现状里,“人”还是有常态情怀与世俗碰撞和构成一些情绪影响的。所谓境界,只是具备了对于一时情感的随意调节。

 

荒兮,其未央哉。”“荒”,原指荒原野草,此处喻意荒芜遥远。“央”,多义词,有中心、恳求、尽到、完善之意。此处主指尽到。也就是:荒芜、迷茫和遥远得没有尽头。表现了老子的敏感和忧郁。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熙熙”,表示光明与兴盛。“太”,比大还“多一点”,意为比大还大。“太牢”,为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牛、羊、豕三牲全备的大得大不了的大宴席,谓“太牢宴”。这里比喻为:大家都像去享受丰富宴席一样的欢欣鼓舞,也像春暖花开时登台眺望美景一样的兴高采烈。

 

我独泊兮,其未兆。”“泊”,淡泊,有萧索之意。“”,兆头,指事物发生前的征候。该处指喻:还远不能看到事态的结局。联系前句可解读为:大家都像去享受丰富宴席一样的欢欣鼓舞,也像春暖花开时登台眺望美景一样的兴高采烈,而我却如孤独漂泊和流离失所一样,如此下去,还不知要待到何等地步。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其意为:我总是混混沌沌,像婴儿未长大;每天迂迂累累,像无家可归的状态一样。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丢失,漏掉。全句可看作:大家每天都满载而归,而我觉像缺少了什么?哎,我纯属一个愚人之心肠罢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明朗。“”,仔细,此处作精明讲。全意为:大家每日都开朗明了,而我却是昏昏如是;大家每日都精明细致,而我总觉浊浊闷闷。当然,这只是老子一时的感想状况,不会影响到老子的身心健康,要不老子怎么会修持到一百多岁呢!

 

澹兮其若海,飂(liáo兮若无止。”“”,恬静、安然或水波纡缓”,飘之意。这里老子置于了海和风的抒情描写:如此状态像大海的安恬与平缓,又像大风的飘逸和不定。表现了老子即时的情绪波动,而老子在如此的不被人理解或情绪波动之时,尚用了大海与飘风的喻意来比喻,也体现了老子的胸怀与格局。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粗俗。“食”,作动词。“母”,喻根源。“食母”,表示专注性的修持与学习。全意为:大家都在各自所为,而我却是固执己见的近乎粗鄙。我却与众不同,总爱抱着道的观念去深究道的规则与及万事万物的存在本原。

 

作为伟人老子,在面对他人特别是认知层面的时候却显得很强大,如“孔子问礼”时也被老子批评得毫无面子。而在面对自己特别针对世俗生活时又显得很渺小,如本章主要从自我内心感受到的生活现状,总觉得自己不如常人,在基本的生活标准上都不“及格”。为何?还是老子实修于善为、谦谨、处弱状态而所致。

 

正如第15章描写的那样,虽然“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但其高道的修持行为还是唯唯诺诺与亦步亦趋——“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都表现了修持行为的高道者们的慎小事微与谨慎状态。当然,高修者都是极其为善的。我所提到的“于本返本”,是因为本善而易修持于善;然又“善者善于”,因为人善才可(易于)实践于善于状态。

 

老子非常慈爱善良,谦虚谨慎,且亦修于“德善”“德信”——是老子思想与其它学派、宗教的最大区别。善者善于,在不断对世界万物的关注、付出与修持中,自然也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真理秘笈,于是老子也就修成了世上少有的历史巨人。


(如觉此文对你朋友能带来好处,还望转发。传道之行,尚需同仁。学老子智慧,创实在人生。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