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计算教学的活力

 长青马圆圆191 2017-09-07
 计算教学,学生感到乏味,教师感到难教,原因是计算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计算课枯燥。回顾以往的计算教学,我们记忆犹新,学生面对的只是数字与运算符号,而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只是算理的诠释,技能的操练,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相吻合,因此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是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一内容学生通过迁移,学生可以自主领会。把计算教学根植于生活情境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从而使学生感到计算不再是乏味的。能自觉地运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  

师:为了使同学们有更好的阅读环境,学校打算重新装修图书室。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总务处的老师碰到了一个实际问题。是什么呢?

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100块够吗?

学生解答。

板书: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100块不够)

师:那大家估计一下,大约要多少块够铺85平方米的图书室呢?

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师:利用了前面的计算结果,用10块砖的面积加上100块的面积就是110块砖的面积了。思路很巧妙。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需要多准备些地砖,因为地砖容易碎等原因,如果要买110块地砖,每块要9.5元,总务处的老师准备1500元,能多多少元?

1500-110×9.5

=1500-1045

=455(元)

师:你们真行,思维活跃,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观察这些算式,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了哪几种方法?

生:连乘、乘加、乘减。

师:今天学习的连乘、乘加、乘减跟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生:算式中有小数的。

师:你觉得应该怎么算?

生: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

总结:

①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新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一个个包含数学问题的情境中学习计算,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必要性。计算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中,学生在解决感兴趣的问题中,明白了计算的顺序,计算的工具性得到体现。因此,要把计算教学种植与教学情境中,把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通过呈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赋计算式题予生活的内涵。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充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