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汉医学當歸建中湯之注釋

 何处是他乡2 2017-09-07
《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小腹中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飲食。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當歸建中湯。(《金匱要略》)
【註】
吸吸者,吸氣性呼吸困難。少氣者,極度之淺表性呼吸也。
當歸建中湯方
當歸7 克,桂枝、生薑、大棗各5.5 克,芍藥11 克,甘草3.5 克。
煎法用法同前。
若大虛,則加飴糖六兩,湯成納之,暖於火上,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納阿膠。若無當歸,以芎藭代之,若無生薑,以乾薑代之。
當歸建中湯之腹證
本方於桂枝加芍藥湯,或小建中湯,加以治貧血性之瘀血之當歸,則於腹證上亦同為腹直肌攣急,然左側殊甚,臍下部(殊於左腸骨窩部)有軟弱瘀血塊,呈一般貧血之虛狀。
先輩之治驗
《漫游雜記》曰:「有一婦人,經水至五十餘不斷,其至也每月十四、五日,血下三倍於常人,面目黧黑,肌膚甲錯,暈眩日發四、五次,數步不能,徹夜不眠,呻吟之聲聞於四鄰,其脈沉細,其腹空脹,心下暨肚腹各有一塊堅如石,蓋因敗血凝結,震蕩鮮血也。余一診曰:『腹力虛竭,不當攻積塊,惟與滋潤之方,觀其動靜。』家有二子,懇請不罷,乃與當歸建中湯,使日服二帖。經五十餘日,無他異,唯覺暈眩稍減耳。又數日,其左足發腫毒,一日三五次,暴熱來去。家人驚,請他醫,他醫診為氣疾,與三黃湯,二日許,暈眩大發,卒厥欲死。於是遑遽,再請於予。余曰:『病不可攻而攻,故有斯變,斯人斯疾,除當歸建中湯,不宜別進一方也。』使服建中湯數百日,覺身體滋潤,徐徐以艾炷,於是再作建中湯與之。半歲,暈眩不發,日行數百步,血來減於前。於是灸於脊際,日三四穴,漸增至五六穴,共約三十七穴,每月輪次為之,終則與建中湯。如是一年許,血來減半,面目皮膚生津液。又經一年,徒步涉山河,詣築後之善導寺。」
《續建殊錄》曰:「一老婦腿足疼痛十餘年,遂成攣急而痿躄,身體羸瘦,腹中拘攣,胸脹如龜背,仰臥不能轉側,唯飲食如常,故氣力不衰。先生與當歸建中湯及消塊丸,逾月能步行矣。」
《成績錄》曰:「一男子二十餘歲,腰腳攣急微痛,上衝耳鳴,經年不治。先生用當歸建中湯
,兼以應鐘散而愈。」
歸耆建中湯方
黃耆建中湯中加當歸7 克。煎法用法同前。
本方雖為華岡青州氏之創方,其實為師之黃耆、當歸二建中湯之合方,常用於外科的疾患。其法散見於所著諸書,但皆零星雜出,茲不集錄。
先輩之論說
《類聚方廣義》黃耆建中湯條曰:「此方加當歸名歸耆建中湯,治諸瘍膿潰之後,荏苒不愈,虛羸煩熱,自汗盜汗,稀膿不止,新肉不長者。若惡寒下利,四肢厥冷者,更加附子。又治痘瘡淡白而不灌膿之際,及灌膿之際平塌灰白,或內陷外剝,下利微冷,聲啞脈微者,兼用伯州散。」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青州所意創,雖用於瘡瘍,亦宜用於虛勞之盜汗、自汗證。」
黃耆及建中劑不可應用於肺結核
余往年誤認關於桂枝加黃耆湯以下仲景之意及此等諸方之諸家學說,用黃耆及建中劑於肺結核而致失敗。當時學尚淺陋,不知其故,後讀《蘭臺軌範》等書,乃始得解。
余恐後世或有蹈余之故轍者,故將此等諸說,特書大書於下,以為鑒戒。
《蘭臺軌范》曰:「古人所云之虛勞,皆是純虛無陽之證。近日之陰虛火旺,吐血咳嗽者,正與相反,若誤治之,必斃。近日吐血咳嗽之病,乃係血證,而有似於虛勞,其實非虛勞也。」
【註】
所謂純虛者,真虛證之意。無陽者,非無陽證,而有陰證之義。陰虛亦陰證,而非虛證之意。共為陽證,而為虛證之義也。火旺者,炎證劇烈之謂。全文之意,古虛勞為陽虛證,與現今之炎證熾盛,吐血咳嗽者正相反,若以古虛勞治方,與現今之吐血咳嗽病時,必死云。
又同書小建中湯條曰:「此方治陰寒陽衰之虛勞,正與陰虛火旺之病相反。庸醫誤治,害人甚多。此處咽乾口燥者,乃非由津液少而有火也。」
《方輿輗》曰:「小建中湯者,古聖治虛勞之大方也。然今試用之,病者輒有覺上逆、熱悶、中滿等證者,予嘗疑此。近日廣集名家書論,始似有所得。蓋古之所謂虛勞,為虛寒之證,而後世所謂虛勞,火動之證也,雖名同而實異。余前辨病不明,且惑於藥無寒熱溫涼之僻說,只據病名以求方藥,所以不能得也。夫寒熱溫涼,藥之性也,豈可謂無乎。試言一驗。繼淇曰:「有麻黃之地,冬不積雪,其溫熱之性使然也。」如建中湯雖非大溫,然有桂枝,若投於火旺之證,如以湯沃沸。要之,治療以辨證為首務,然後以方隨之,不然行之雖得偶中,然其失多矣。」
《張氏醫通》云:「…有十餘歲之女子,因發熱,咳嗽,喘急,小便少,成腫病,用利水藥而得愈。然因虛羸過甚,遂用黃耆建中湯,日一服。三十餘日,遂愈。夫人之稟受不同,虛勞小便白濁之陰臟之人,服橘皮煎、黃耆建中湯,獲愈者多。至於陽臟之人,則不宜用暖藥矣,建中湯雖不甚熱,因有肉桂,若服之稍多,亦反為害。要之用藥亦當量其所稟,審其冷熱,不宜一概以建中湯治虛勞也。」
求真按:「有持與張二氏,舉建中湯不適宜於肺結核之理由,歸罪於桂枝,可謂已甚之論,何則?小建中湯之君藥為膠飴,其量最多,臣藥為芍藥,量次之,今二氏指摘其罪於桂枝。夫桂枝與生薑、大棗、甘草只為佐使藥,其量甚少,故討究本方之能力,當求於其君臣藥之膠飴、芍藥,不當及於佐使藥之桂枝也。二氏之說,正反之,其議論之不當,理論上已極明矣。」
然小建中湯之不適於肺結核,乃因此方之君藥為膠飴,其性大溫,有助長炎證之弊,而臣藥芍藥富收斂性,有抑遏皮膚、肺、腸、腎之排泄機能之作用。若誤以主此二藥之本方與此病者時,一面助長炎證,一面則阻止結核毒素之排泄,是以反使增惡耳。
《雜病辨要》曰:「按古之所謂虛勞者,皆是裡虛不足之證,與今勞嗽吐血相反,誤治必斃。勞嗽吐血,是肺萎雖似虛勞,其實不然也。」
膠飴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氣味】甘,大溫,無毒(宗奭曰:「多食則動脾氣。」震亨曰:「大發濕中之熱。」
時珍曰:「凡中滿吐逆、牙齒、赤目、疳病者,宜切忌之,生痰動火為最甚。」)。
【主治】補虛乏。(《別錄》)
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消痰,潤肺,止咳。(思邈)
健脾胃,補中。(孟詵)
脾弱不思食人,若少用之,能和胃氣。(宗奭)
解附子、烏頭毒。(時珍)
【發明】
成無己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膠飴之甘,以緩中也。」
本藥之作用酷似甘草,治急迫作用,二者殆相伯仲。甘草性平,通用於表裡、陰陽、虛實各證。本藥性大溫,雖可用於陽虛證,然陽實、陰虛及寒實證不可用之,有適於裡證而不適於表證。又甘草無營養成分,而本藥有豐富之滋養成分,亦是其別也。
《和漢藥物考》曰
飴糖(或作膠飴)
【成分】主要成分為麥芽糖糊精,兼含蛋白質及少量之鹽分。
【效能】飴糖以含水碳素之加溶物,故易消化,自古用為小兒及產婦之滋養物。又為配伍藥物而制成飴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