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风舞三湘 2017-09-15
  月前曾於第九則「誰人曾予評說」系列談到摹刻印譜一事,於印譜而言,按傳統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以古璽印鈐拓而成之印譜,稱之為「集古璽印印譜」,一類是以篆刻家集自刻印而成之印譜,稱之為「流派印譜」。

  而「流派印譜」是收錄自明文彭、何震為起點,以歷來篆刻家個人作品之專集或滙集之譜。若要仔細將「流派印譜」分類,則可以分為以下數種「自刻印譜」、「摹印印譜」、「分類印譜」、「斷代印譜」、「文賦印譜」、「匯集印譜」等等,當然若要細分,還可以的,例如可以以地域、派別、家族、等等區分,但在於此就不作仔細區分。

  「流派印譜」於存世印譜中存世量不少,比「集古璽印印譜」數量為多,此因歷代不斷有印人產生,由於印人之產生量不斷增多,由此所產生之印譜亦不斷增多,實際所衍生出來之「流派印譜」是暫時沒法估計出數量來,除了一些大名家及開山祖師外,更存在有不少名不見經傳之印人未被世人所發掘,這些未被世人所知之印壇中人,其傳世之印譜量有多少,真的是個未知之數,因此「流派印譜」數量要比「集古璽印印譜」量多,此乃原因所在。

  所謂「摹刻印譜」就是摹前代印人印作而鈐拓成之印譜,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山寨版。「流派印譜」中描摹本不計算在內,以摹刻前人印作成譜者於印譜世界中存量不少,此種摹刻風氣源自明末,文、何作為明代流派印章之開山鼻祖而享有盛名,深奪晚明印人之心,一些印人以至放棄秦漢而取法文、何。特別是何震的印作得力秦漢官印,更因親灸文彭,於當時對印壇影響尤烈,擁有大批私淑弟子,諸如,海陽程基於天啟元年(1621) ,摹刻何震的印作八十四方,成《何雪漁印證》一冊,嗣後歙縣程原、程朴父子更變本加厲,於天啟六年(1626) ,多方集輯,得何震印蛻五千餘,由程樸摹刻一千餘方,成《忍草堂印選》。

  除程原、程朴摹刻何震的印作成《何雪漁印證》及《忍草堂印選》外,還有李仙舟偽託何震刻印而成《七十二侯印譜》,據原譜序所說,是譜為黃山名印人何震(雪漁)所刻,周亮工(櫟園)煙雲樓舊藏物,得自金陵鮑氏云云。是譜章法靈活,刀法之矯健端莊,流麗逸趣横生,可惜完全沒有何震影子,應是偽造之物,我疑為李仙舟所仿造。但是譜刻、拓俱佳,作為參考資料可說是甚佳之物。

  時於民國間,童晏之父童葉洲亦曾命童叔子摹臨一通而成《七十二侯印譜》,童葉洲於序中云:「余於吳趨書肆購得一帙,..........紅羊厯刼,原石不知流落何,所恐其久而湮沒也。因命叔子晏臨摹一通,印而存之,譬如古人墨跡閱世稀,有籍碑版以流傳,雖非舊物,亦足為藝林珍賞云。」。童晏所臨此《七十二侯印譜》完前是硬搬李仙舟本,可說時與李仙舟本是同出一轍。

  日本印人木內醉石亦是照李仙舟本《七十二侯印譜》重新摹刻一遍,而木內醉石還將原序跋製成電版附於其摹刻之《七十二候印譜摹本》前,由此可見,摹刻亦成為印人提高篆刻技巧及保存前人印作之途徑之一。

   第十一則「誰人曾予評說」系列亦再紹介一種摹刻前人印作而成一套有名於世之印譜,此譜名為《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摹刻者為王爾度(頃波)先生。

  最早知悉王爾度(頃波)先生其人是於家師中所懸掛之對聯而引起,當年家師客廳中長年懸掛一對泥金篆書對聯,書者即王爾度(頃波)先生,其書風甚似完白山人,書體流麗勁秀,後家師對我言及其人大概,並言王爾度(頃波)先生曾摹刻完白山人印作而《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事,囑日後若遇此譜,可以一購,但王爾度(頃波)先生此譜於家師生前並未見於坊間,直至家師辭世後,方於拍賣場中遇上,並且還競拍得另一種林熊光先生所藏一冊本《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續編摹本》影拓本,可謂雙譜合壁。

  王爾度(頃波)先生江蘇暨陽(江陰)人,字頃波、頃陂,齋堂為古梅閣。書工篆、隸,精篆刻,刻印取法漢人,又參學鄧石如,印文合秦、漢二篆於一體,印風工穩自然,篆刻精緻,雍容大方,甚秀美。生平對鄧石如書、刻藝術極為佩服。

  《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二卷,為王爾度(頃波)先生摹刻完白山人印作而成,有評者說雖然神韻略差一些,但形貌卻十分逼真,客觀地說鄧石如許多佚印賴此譜得以流傳;王爾度(頃波)先生後又為吳雲所著《兩罍軒古印漫考》摹刻印章、鈕式,摹刻精到亦為人所讚賞。

  其實摹刻完白山人印作而成譜者不止王爾度(頃波)先生一人,後來還有張魯盦先生,張魯盦先生摹刻完白山人成譜有兩種,一種為紅色封面,成書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錄印一百二十方,共鈐拓七十部,一種藍色封面,成書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第二種《仿完白山人印譜》比前一種增加二印,兩譜均由會稽王秀仁精心鈐印而成。

  雖然說摹刻前人印作而成譜者沒原作好,但通過細讀摹刻印譜,可以一覧摹刻者功力所在,亦可了解到摹刻者之學習歷程,而此《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是兩位作者合力完成之作品,大家可以品嘗到王爾度(頃波)先生篆刻功力,亦可以領略到張璵(玉斧)先生以棗木摹完白山人邊款之功力所在。

《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又名《古梅閣印賸》     

二冊。陳式金(以和)編輯王爾度(頃波)摹刻完白山人印作而成《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此譜,此譜又名《古梅閣印賸》。是譜板框粗線墨刷,橫十二點一,豎二十點四公分。每冊封面有石渠「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隸書題簽,冊一扉葉有吳雲署「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頃波世兄茂才屬書,吳雲」隸書題耑。次葉有吳咨署「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武進後學吳咨題」篆書題耑,繼有鄧慱密序一則,冊一譜末有鄧慱密題識一則,冊二,扉葉有潘曾瑋署「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續編,頃波世講兄鑒,潘曾瑋」篆書題耑,冊二譜末有王爾度跋一則,書口下署「古梅閣」篆書字樣。冊一,二十六葉,二葉題耑,六葉序及題識,十八葉鈐印,每葉鈐印一至二方,大部分印下繫邊款,邊款為木刻,錄印十六方;冊二,二十八葉,一葉題耑,一葉跋,二十六葉鈐印,其中一印附邊款,其餘各印均無繫邊款,每葉鈐印一至三方,錄印四十二方;全譜總錄印五十八方。成書於同治十一年(1872)。

附註:

是譜為王爾度嘗摹刻鄧石如印作、張璵摹其邊款合輯而成《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二冊,是譜未見有常熟楊沂孫跋一文。另;《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載此譜成書於同治十一(一八七二)年。又《葉氏印譜存目》載此譜名《古梅閣印賸》,二卷,暨陽王爾度頃波摹,暨陽陳以和適園輯,常熟楊沂孫詠春跋,鄧傳密跋,頃波自跋。

書籍外觀:線裝16.80X316.0cm            

編著者:王爾度(頃波)                

印人小傳:                              

王爾度(頃波)。1837│1919。江蘇暨陽(今江陰)人。一作尒度,字頃波、頃陂。齋堂為古梅閣。書工篆、隸。精篆刻,取法漢人,又參學鄧石如,印文合秦、漢二篆於一體,印風工穩自然,甚秀美。對鄧石如書印藝術極為佩服。同治壬申年,嘗摹刻鄧印成《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二卷。張玉斧為之補刻邊款,人稱雙絕。鄧氏許多佚印,賴此譜以傳。           

張嶼(玉斧)。?│1872。江蘇暨陽(今江陰)人。字玉斧。張萃山之子。諸生。工鐵線篆,刻印宗顧雲美(岑)一派,摹拓金石碑版尤精。館吳氏兩罍軒凡數十年。其父萃山亦當代名刻手,曾刻《適園宋元明畫冊》,喬梓多材,後先輝映,金石家侈為美談。 附註:
吳雲於《兩罍軒印考漫存》自序云:「…己巳年世好張玉斧琠下榻抱罍室…余深知玉斧家學淵源雅工鐵筆,取所箸古官私印存十二卷,舉而授之,能事不受促迫,玉斧又素體孱弱,迨至三年之久始刻成官私印二百紐,中尚有未竣工者,而玉斧已遽歸道山矣」。己巳年在一八六九年,由是推知,張嶼卒年應在一八七二年左右。

編著者小傳:

陳式金(以和)。生卒年不詳。江蘇江蘇暨陽(今江陰)人。字以和、以龢,號寄舫。齋堂為適園、觀尚齋、水流雲在之軒、響秋軒、可竹居、古梅館。以同知分發浙江,不赴。性恬淡,有別業曰適園。幼耽金石、書、畫,家多收藏,頗具真賞。善畫山水,初法王蒙,後近吳歷。有《適園印印》存世。

序跋者小傳:     

王爾度(頃波)。1837│1919。江蘇暨陽(今江陰)人。一作尒度,字頃波、頃陂。齋堂為古梅閣。書工篆、隸。精篆刻,取法漢人,又參學鄧石如,印文合秦、漢二篆於一體,印風工穩自然,甚秀美。對鄧石如書印藝術極為佩服。同治壬申年,嘗摹刻鄧印成《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二卷。張玉斧為之補刻邊款,人稱雙絕。鄧氏許多佚印,賴此譜以傳。            

鄧傳密(守之)。1795│1870。安徽懷寧人。原名尚璽,字守之,號少白、少伯。鄧石如之子。曾從名士李兆洛學,晚入曾國藩幕。敦樸能詩,篆、隸有家法,工刻印,篆隸及鐵筆襲有家法。嘗為王爾度《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撰序。
附註:                                

依一八六七年(丁卯)刻〔槃廬〕印款載:時年七十有三。故生年推為一七九五年。卒年依《廣印人傳》:「同治庚午卒,年七十餘」。

吳雲(少甫)。1811│1883。浙江歸安(今湖州)人,一作安徽歙縣人。字少甫,號平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號退樓。齋堂為兩罍軒、二百蘭亭齋、敦罍齋、金石壽世之居。舉人。官蘇州知府。收藏鼎彝、碑帖、名畫、古印、宋元書籍甚富。精鑒別和考據。工書法,得力於顏真卿、何紹基。亦能畫,偶作山水、花鳥,隨意點染,皆成意趣。工刻印,澤古功深,用刀、布局均得古趣。偏愛王羲之《蘭亭序》,藏拓本達二百數,顏其齋曰「二百蘭亭齋」。存世有《兩罍軒彝器圖錄》、《二百蘭亭齋金石記》、《兩罍軒印考漫存》、《二百蘭亭齋古銅印存》、《二百蘭亭齋古銅印考藏》、《古官印考》、《考印漫存》、《虢季子盤考》、《焦山志》、《華山碑考》、《虞溫公碑考》、《建安弩機考》。   

吳咨(聖俞)。1813│1858。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字聖俞,號哂予。李申耆門生。曾官山東鹽大使。生平博覽金石文字、秦漢碑版,通六書。善書法,篆隸書均佳,少時已名滿鄉里。繪畫得惲壽平神趣,花卉、魚蟲無不精妙。篆刻能融會秦漢、宋元,印文處理善變化,分朱布白頗靈巧,平中有奇,奇不失穩。存世有《續三十五舉》、《適園印存》。 

潘曾瑋(寶臣)。1818|1886。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生於鈕家巷鳳池園。字寶臣,又字玉淦、季玉,齋名為自鏡齋、養閑草堂。潘世恩之四子,潘曾沂、曾瑩、曾綬之弟。蔭生。自幼聰穎,五歲入塾。道光二十三年(1843)順天鄉試,挑取謄錄,遂棄舉子業。益留心經世之學,並肆力于詩古文辭。生性散淡,一直閒居在蘇州,常與諸老會文談讌為樂,以行善、讀書為要務;書法喜學顏柳,四十後專摹蘭亭,寒暑無間,間以詩酒陶冶性情。每天用一、二時辰手書日記,撰有《正學編》、《自鏡齋文鈔》、《詠花詞》、《玉洤詞》、《正學編疏解》、《養閑草堂圖記》、《橫塘泛月圖記》等存世。嘗為王爾度《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續編》撰題耑。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誰人曾予評說(之十一)﹒﹒﹒﹒﹒﹒閒話《古梅閣仿完白山人印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