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伤食厌食

 学中医书馆 2017-09-18


13 . 伤 食 厌 食

 二神丸 《普济本事方》卷二  方。治脾胃虚弱 , 全不进食。破故  纸( 炒香 ) 四两 , 肉豆蔻 ( 生 ) 二两。  为末。用 大肥 枣 四 十九 个、生姜  (切片 ) 四两 , 同煮枣烂, 去姜 , 枣去  皮核 , 用肉 研膏 入药 和丸 如梧子  大。每服三 十丸 , 盐汤送下。《瑞  竹堂经验方》用治脾肾泄泻不止。  十全温白丸 《医方类聚》卷  一百零九引《御医撮 要》方。治脾  不纳食 , 宿食不消 , 并通治脾胃诸  痰。半夏 ( 为末 , 姜汁和作饼子 , 焙  干) 二两 , 白术一两 , 丁香一分。为  末 ,用姜汁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  服十丸 ,浓煎生姜汤送下 , 空腹服 ;  如腹疼呕逆 , 食后服。  丁香汤 治胃寒 , 饮食 不化。  方见“伤寒·丁香汤 ”。  三子养亲汤 治痰食互结 , 胸  痞食少 , 食物难消。方见“咳嗽·  三子养亲汤 ”。  三仙散 功 能消食 化滞。治  小儿宿食停滞 , 消化不良 , 腹痛胀  满 ,饮食减少。方见“厥脱·三仙  散 ”。  干姜丸 《千金翼方》卷  十九方。治胃中冷 , 不能食 , 或食  后不消。干姜 十两 , 赤石脂 六两。  为末 ,蜜丸 如梧子 大。每服 十丸 ,  稍加至三十丸 , 不拘时服 , 日三次。  《圣济 总录》卷六 十二方。治 膈  气痰积, 上焦冷气 , 吞酸吐沫 , 呕逆  不食。干姜 ( 炮 ) 一分 , 半夏 ( 汤 浸  去滑、焙 ) 二两 , 丁香半两。为末 ,  姜汁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 十  五丸 ,煎木瓜盐汤送下 , 不拘时候。  《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师  方》方。治呕 哕。干姜六分 , 附 子  (炮 )四分。为末 , 苦酒和丸如梧子  大。每 服 三 丸 , 酒 饮 下 , 日 三 次。  忌猪肉。 《圣济总 录》卷四十 七  方。治脾胃俱虚 , 内挟风冷 , 哕逆  上气。干 姜 ( 炮 裂 ) 一 两半 , 附 子  (炮 )、桂 ( 去粗皮 ) 各一两。为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 十  丸 , 食 前 浓米 饮 送下。如 呕 哕 冷  沫 ,浓煎生姜橘皮汤送下。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方。  治飧 泄 色 白 , 食 不 消 化。 干 姜  (炮 )、黄连 ( 去须炒 ) 各一两半。为  末。每用四钱匕 , 水煎 , 空腹温服。  未止再服。 《圣济 总录》卷七 十  五方。治冷痢久不瘥。干姜 ( 炮 )、  附子 ( 生 , 去 皮 脐 ) 、赤 石脂、黄 连  (去须 ) 各一两。为末 , 面糊为丸如  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 , 米  饮送下, 日三次。  《圣 济 总录》卷 九十 一 方。 伤食厌食 三画~四画 149 ]  治冷劳气痢等疾。干姜二两 ( 炮 ) 。  为末 , 熔黄蜡拌和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 空腹粥饮送下 , 未瘥 ,  日二服。  大应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  四方。治脾胃虚寒 , 宿食不 消 , 壮  热憎寒 ,头目重痛。巴豆 ( 去皮 , 浆  水一盏煮干为度 ) 十五粒 , 大黄 ( 蒸  熟) 一分 , 五灵脂 ( 炒 )、青橘皮 ( 汤  浸去白 ,炒 ) 各半两。为末 , 面糊和  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 生姜汤送  下 ,食后临卧服。  大黄 丸 治 暴 宿食 , 留 饮不  除 ,腹中为患者。方见“黄疸·大  黄丸 ”。  山芋丸 《圣济总录》卷四  十六方。治脾 胃虚弱 , 不思 饮食。  山芋、白术各一 两 , 人 参三分。为  末 ,煮白面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  十丸 ,温米饮送下 ,空腹食前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七  方。功能补丹田 , 悦颜色 , 长肌肤 ,  进饮食。治虚损。山芋、仙灵脾各  一两 ,车前子 ( 酒浸润 , 经宿焙干 )  三两 ,菟丝子 ( 酒浸润 , 经宿焙干 )  三两。为末 ,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  十五丸 ,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小三棱煎丸 《圣济总录》卷  四十 四 方。治 宿 食 不消 , 心 腹胀  满 ,吐送吞酸。三棱、莪术各四两 ,  芫花一两。同入瓷瓶内, 以醋五升  浸满 , 封瓶口 , 慢火煨 干。取前二  味为末 , 再以余醋炒芫花微焦 , 并  焙干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至五丸 , 姜汤送下 ; 妇人醋  汤送下。  小抱龙丸 治伏暑头痛 , 心胸  烦闷 , 不思饮食。方见“温病·小  抱龙丸”。  小阿魏丸 《证治准绳》幼  科集七方。治小儿食积肉积 , 腹中  胀满。山楂肉三两 , 石碱三钱 , 半  夏一两, 阿魏 ( 醋浸 ) 半两。为末 ,  醋糊为丸 , 开水送服。 《杂病 源  流犀烛》卷十四方。治小儿食积肉  积 ,腹中胀满。阿魏 ( 醋化 )、山 楂  各一 两 , 黄 连 六钱 半 , 连 翘八 钱。  为末 ,醋糊为丸服。  木香 干姜 枳 实 丸 《兰 室 秘  藏》卷上方。功能除 寒理滞消食。  治中寒食滞不化。木香三钱 , 干姜  (炮 ) 五钱 , 枳实 ( 炒 ) 一两 , 白术一  两五钱。为末, 荷叶裹烧饭为丸如  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 食前温水  送下。  木香丸 治妊娠伤食 , 及妊娠  后脾胃虚弱 , 饮食不消。方见“虚  损·木香丸 ”。  木香枳术丸 《医学入门》卷  七方。治气滞食积。木香、枳实各  一两 , 白术二两。为末 , 荷 叶裹饭  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 开水  送下。  五灵 脂丸 《太平 圣 惠  方》卷四十九方。功 能化气消食。  治宿食积滞。五灵脂 , 巴豆 ( 去 皮  心膜 , 煨熟 , 压去油 ) 四 十枚 , 木 香  半两。为末令匀 , 面糊和丸如绿豆  大。每 服 五 丸 , 橘 皮 汤 送 下。  《太平 圣惠方》卷八十九方。治  小儿宿食不消, 心腹胀闷。五灵脂  一两 , 代赭一两 , 巴豆霜一分。为  末令匀, 面糊丸如粟米大。每一岁  以温水下一丸 , 加至三丸。  《圣 济 总录》卷 四十 五 方。  治吐逆粥药不可下者。五灵脂 不 150 伤食厌食 四画~六画 ]  拘多少。为末 , 狗胆汁和丸如芡实  大。每服一丸 , 煎 热生姜酒 化下。  先煮温粥半斤 , 令病人乘药势 , 以  粥送下。  五积丸 《鸡峰普济方》卷二  十方。治宿食不消 , 吞酸噫气。面  五两, 大枣 七 个 , 巴 豆三 十一 个。  白面米 汤调 硬软适 宜裹 巴豆 , 候  干 ,炭火烧存性 , 放冷。为细末 , 水  糊和丸如黄米大。每服三五丸 , 食  后白汤送下。  太仓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  呕吐翻 胃噎 膈 门》方。治脾 胃虚  弱 ,不进饮食 , 或翻胃 不食。陈仓  米( 黄土炒 ,米熟 , 去土不用 ) 一升 ,  白豆蔻二两 , 丁香一两 , 砂仁二两。  为末 ,姜汁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  丸 ,食后淡姜汤送下。  内应散 治胃气虚弱 , 干呕不  止 ,不思饮食。方见“呕吐呃逆·  内应散”。  升麻汤 治 乳不消 化。方见  “产后病·升麻汤 ”。  巴豆丸 治寒癖宿食 , 久饮饱  不消 , 大便不通。方见“积聚·巴  豆丸 ”。  龙脑汤 《医方类聚》卷一百  六十五引《御医撮要》方。功能醒  酒消食。治酒食伤。砂八两 , 甘草  六 两。 为 末。 每 服 半 钱 , 如 茶  点进。  四味阿魏丸 《张氏医通》卷  十三方。治肉积发热。山楂肉 ( 姜  汁炒) 一两 ,连翘仁、黄连 ( 姜汁炒 )  各五钱。为末 , 另用阿魏一 两 , 醋  煮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至三  十丸 ,食前 沸汤送 下。脾胃 虚者 ,  六君子汤送下。  四味萸连丸 治腹胀 , 噫气吞  酸 ,食不能化。方见“腹痛腹胀 ·  四味萸连丸”。  生韭饮 功能开提 气血。治  食郁己久 , 胃脘有瘀血作痛。方见  “胃痛·生韭饮”。  生胃 丸 《类 编 朱氏 集 验 医  方》卷四方。治酒食所伤 , 胸膈 不  快 , 不思饮食。良姜、白姜 各四两  (并油炒 ) , 丁香 , 胡椒。为末 , 面糊  丸如梧子大。每服百十丸 , 米饮陈  皮汤送下。  生姜汤 治饮浆酪 , 脾停痰饮  胃 , 胸满吐逆 , 不下食或吐 清水涎  沫。方见“胸痹心痛·生姜汤 ”。  生姜煎 治脾胃虚弱 , 不能饮  食。方见“温病·生姜煎 ”。  白术汤 治小儿脾虚 , 乳食不  消 , 腹 胀。方 见“妊 娠 病 · 白 术  汤 ”。  白豆蔻丸 《圣济总录》卷 四  十六方。治脾 胃不和 , 不能饮食。  白豆 蔻 ( 去 皮 ) 一 两 , 白 术、干 姜  (炮 ) 各 三分。为 末 , 蜜 丸 如 梧 子  大。每服二十 丸 , 煎 姜枣汤送下 ,  空腹食前各一次。  瓜蒂散 治宿食结 实。方 见  “伤寒·瓜蒂散 ”。  圣术散 《景岳全书》卷五 十  一方。治饮食偶伤 , 或吐或泻 , 胸  膈痞闷 , 或胁肋疼痛 , 或过 用克伐  之药而伤脏气 , 脉息无力 , 气怯神  倦。白术 ( 炒 ) 五钱 至 二两 , 干 姜  (炒 )、肉桂各一至二钱 , 陈皮酌 用  或不 用。水煎服。若虚寒泻痢 呕  吐 ,加人参、炙甘草 ; 中虚感寒 , 加  麻黄、柴胡。  地黄饮子 《外台秘要》卷 伤食厌食 六画~九画 151 ]  三十五引《广济方》方。治小儿心  腹满, 吃食 不 下。生 地黄 ( 汁 ) 三  合 ,生姜 ( 汁 ) 三合 , 诃黎勒 ( 末 ) 四  分 ,白蜜一匙。相和调匀 , 分温服  用。微利尤佳。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  全方》方。治小肠实热 , 心中烦热 ,  小便出血。生地黄、白茅根、木通  各一两 ,葱白五茎。为末 , 水煎 , 食  前分二次服。  芍药枳实丸 《景岳全书》卷  五十 一 方。治 脾 胃 不和 , 食 积痞  满 , 及 小儿 腹 大胀 满 , 时 常疼 痛。  白术 ( 面炒 ) 二 两 , 赤芍 ( 酒炒 ) 二  两 , 枳实 ( 面 炒 ) 一 两 , 陈 皮一 两。  荷叶 汤煮 黄米粥 为丸 如梧 子大。  每服百余丸 , 米饮或开水送下。如  脏寒加干姜 ( 炒黄 ) 五钱或一二两 ,  脾胃气虚加人参一二两。  百消丸 《寿世保元》卷二方。  《幼幼集成》又名消积丸。治食积、  酒积、痰 积、气 积、水 积 等。黑 丑  (头末 ) 二两 , 香附米 ( 炒 ) 、五灵脂  各一两。为末 , 蜜丸如绿豆大。每  服二十丸至五六十丸 , 食后姜汤送  下。《幼幼集成》谓 久病羸弱者不  宜用。  曲术丸 治中脘宿食留饮 ,  吞酸嗳腐 , 脘痛 , 吐清水。方见“吞  酸嘈杂·曲术丸 ”。 治饮食所  伤 ,胸膈痞闷。方见“吞酸嘈杂·  曲术丸 ”。  曲糵枳术丸 《医方类聚》卷  一百零九引《袖珍方》方。治饮食  过度 , 心腹满闷不快。神曲 ( 炒 ) 、  麦芽( 炒 ) 、枳实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为末 ,薄荷叶烧饭丸如梧子大。每  服五十丸, 食远温水送下。  肉豆蔻散 治小儿宿食不消。  方见“虚损·肉豆蔻散 ”。  朱氏洗心散 《证治准绳》幼  科集八方。治小儿乳食伤心中热 ,  喘息不调 , 咳嗽多睡。甘草 ( 生 ) 一  钱 ,麦门冬一分半 , 皂角 ( 入沙糖涂  酥炙 , 出火 毒 ) 半两。为末。每 用  二钱 ,水煎 ,作五服 ,时时服用。  豆蔻 汤 治 留 饮 宿食 不 消。  方见“腹痛腹胀·豆蔻汤 ”。  快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卷十方。治脾 胃虚冷 , 酒食所伤 ,  胸膈不快 , 呕逆恶心 , 吞酸吐水, 口  淡舌涩, 不思饮食。甘草 (炙 ) 十八  两 ,干姜 ( 炮 ) 二斤半 , 粟米 ( 炒 ) 三  十两 ,桔梗 ( 炒 ) 三斤 , 同炒 盐一百  二十钱 ,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 , 食  前沸汤点服。  诃黎 勒 粥 功 能 消去 宿 食。  方见“霍乱·诃黎勒粥 ”。  灵液丹 治胃中虚寒 , 食饮不  化 ,恶闻食气。方见“呕吐呃逆 ·  灵液丹”。  金露丸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  集》卷下方。治天行时病 , 内伤 冷  物饮食 , 心下痞闷。桔梗二两 , 大  黄一两, 枳实 ( 炒 ) 五钱 , 牵 牛头末  二钱半。为末 , 饭丸如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 , 食后温水送下。常服则  用十丸至二十丸。  荜澄茄丸 《重订严氏济生  方·五脏门》方。治脾 胃虚弱 , 胸  膈不快, 不进饮食。荜澄茄不拘多  少。为末 , 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  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 食后淡汤  送下。  《类证治裁》卷六方。治 鼻  塞不闻香臭。薄荷二钱 , 荆芥穗一 152 伤食厌食 九画 ]  钱 ,荜澄茄二分。为细末 , 蜜丸 , 含  化下。  草豆蔻拨刀 《太平圣惠方》  卷五方。治脾胃虚弱 , 呕逆不能饮  食。草豆蔻 ( 去皮 ) 二枚 , 高良姜半  两 ,生姜汁半合。前二味为 末 , 以  水一中盏 , 煎取二合 , 并生姜汁搜  白面四两为拨刀。以羊肉臛汁内 ,  煮令熟 ,空腹食之。  茱萸 消石 汤 《备 急千 金要  方》卷十六方。治久寒不欲饮食 ,  数十年澼饮。吴茱萸八合 , 硝石一  升 ,生姜一斤。水酒各一斗 , 煮药  取四升。服二升 , 病即下 , 病去勿  更服。初下如泔 , 后如污泥 , 若如  沫 渣。吐 者 更 可 服 之。养 如 乳  妇法。  茱萸膏 治脾气虚寒 , 气胀咽  满 ,食不下通 , 噫宿食臭。方见“虚  损·茱萸膏”。  茯苓 丸 治 初 生 儿不 吮 乳。  方见“温病·茯苓丸 ”。  栀子豉汤 治进宿食、变质之  物而 伤胃。方 见“伤寒 · 栀 子豉  汤 ”。  枳术丸 《内外伤辨惑论》卷  下引 张洁 古 方。功 能 健 脾消 痞。  治脾胃运化无力, 饮食停滞 , 腹胀  痞满。枳实 ( 麸炒黄色 ) 一两 , 白术  二两。为末 , 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  子大。每服五十丸 ,不拘时服。  枳实散 治食积腹胀 , 按之实  痛 ,或起一条杠 , 或见垒垒小块 , 或  痛而 欲 利 , 利 后 稍 减。方 见“痢  疾·枳实散 ”。  挝脾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卷十方。功 能快气解酒进食。  治脾胃不快 , 宿酲留滞 , 呕吐酸水 ,  心腹 胀 痛 , 不 思饮 食 , 伤 冷泄 泻。  麻油四两, 良姜十五两 , 茴香 ( 炒 )  七两半, 甘草十一两七钱半。用盐  一斤同药炒 , 为细末。每服一钱 ,  白汤点下。 《幼科发挥》卷四方。  治胸中 宿食 蕴 蒸之 热。枳 实 ( 麸  炒) 、厚朴 ( 姜汁 炒 ) 、大黄各等分。  为末 ,神曲糊丸如麻子大。每服量  大小虚实 , 温水送下。  顺气丸 《圣济总录》卷 一  百七十五方。治小儿乳食不化 , 腹  急气逆。巴豆 ( 去皮 , 分作二十片 )  十粒 ,胡椒二十粒 , 丁香二十粒, 青  橘皮( 全者 , 汤浸去白, 每放入巴豆  半粒 , 胡 椒、丁 香 各一 粒 , 用 线 缠  之) 二十枚。米醋一升煮 , 醋干 取  出 , 焙 干为 末 , 烂 饭 丸如 粟米 大。  每服 二 丸 , 米 饮 送下。量 儿 大 小  加减。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  圆端效力》方。治咽膈痞痛 , 失音 ,  不语如哑。杏仁 ( 去 皮尖、炒 ) 、桂  各半两。为末 , 蜜丸如弹子大。每  服一丸, 含化。  香砂枳实丸 《景岳全书》卷  五十 四 方。治 气 滞 停食 , 脘 痞 胸  满 ,不思饮食。木香、砂仁各五钱 ,  枳实( 麸炒 ) 一两 , 白术 ( 米泔炒 ) 二  两。为末 , 荷叶裹米烧饭丸如梧子  大。每服五十丸 ,白术煎汤送下。  胜金丸 《博济方》卷二方。  治冷热气不和 , 不思饮食 , 或腹痛  刺。栀 子、川 乌 头 各 等 分。为  末 , 酒 糊 丸如 梧 子大。每 服 十 五  丸 , 生姜汤送下。如小肠气痛 , 炒  茴香葱酒下二十丸。  《圣 济 总录》卷 五十 五 方。  治心气痛。干漆 (炒烟尽 ) 半两 , 桂 伤食厌食 九画~十画 153 ]  (去粗皮 ) 、三棱 ( 生用 ) 各一两。为  末 ,面糊丸 如梧子 大。每服 一丸 ,  用新绵灰一钱匕 , 热酒调送下。如  有块即下赤黄水或下血 ,临卧再服  一丸。  《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  一方。治痔疾。雌黄 ( 研 ) 半两 , 白  矾( 研 ) 一两 , 麝香 (研 ) 一大钱。合  匀 , 醋 半盏 , 慢火 熬至 一 半, 再研  匀 ,熬成膏 , 更入麝香 ( 研 ) 及煎饼  各少 许 , 和丸 如 绿 豆大。每 服十  丸 ,夜卧水送服。再用一丸 , 浆水  化开 ,涂痔上。 《杨氏家藏方》卷  十三方。治诸般痔疾。贯众、萆薢  各等分。为末 , 醋煮面糊为丸如梧  子大。每服四十丸 , 熟水送 下 , 空  腹食前用。也可入麝香少许作散 ,  每服二钱 , 煎阿胶汤或酒调服。以  出秽脓血、生肌为效。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方。  治风毒眼痒痛 , 连睑赤烂 , 及暴赤  眼。铜绿、白矾各等分。炭火烧令  烟尽 ,为细末 , 沙糖和丸如豌豆大 ,  于南粉末内滚过。每用二丸 , 以热  汤半盏浸化 , 洗眼 , 如冷更暖 , 洗三  五次。  独圣汤 治脾胃不足 , 过食瓜  果或麦 面所 致心腹 坚胀 , 痛闷不  安。方见“衄血·独圣汤 ”。  独圣散 治诸 风痰宿食停滞  上膈当吐者 , 及果食积滞 , 心腹胀  痛。方见“破伤风·独圣散 ”。  独行丸 《医学心悟》卷三方。  治中食 ,胸高满闷 , 用吐法不效者。  大黄 ( 酒炒 ) 、巴豆 ( 去壳、去油 ) 、干  姜各一钱。为末 , 姜汁为丸如黄豆  大。每服五至七丸 , 姜汤化下。若  服后泻不止 , 用冷粥饮之 ; 若昏晕  不醒 ,四肢僵硬 , 但心头温者 , 抉齿  灌之。  姜曲丸 治食积泻。方见“泄  泻·姜曲丸”。  姜枣丸 治胃寒痰逆 , 噫醋吞  酸 ,胸膈不利 , 不思饮食。方见“吞  酸嘈杂·姜枣丸”。  姜蜜煎 《圣济总录》卷四 十  六方。治脾胃 气虚弱 , 不能饮食 ,  肌体黄瘦。生 姜汁一合 , 蜜一合 ,  生地黄汁一升。相和 , 慢火煎成稀  饧。每服 , 半匙 , 温酒化服 , 空腹晚  食前各一次。  高良姜丸 治宿食内停 , 醋心  吐沫 , 气逆胀满。方见“痰饮· 高  良姜丸”。  高良姜散 治卒心痛 , 腹胁气  胀 ,不欲饮食。方见“胃痛脘痞 ·  高良姜散 ”。  酒煮 黄 连 丸 治 食积 泄 泻。  方见“泄泻·酒煮黄连丸”。  消谷丸 亦名消食 丸。方 见  本病证门“消食丸”。  消胀丸 《杨氏家藏方》卷 五  方。功能快气宽 中。治宿食积 滞  腹胀。木香、槟榔、黑牵牛子 ( 炒 )、  萝卜子 ( 微炒 ) 各等分。为末 , 滴水  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 食后  生姜萝卜汤送下。  消食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  十五方。《千金翼方》又名消谷丸。  治寒在胸中 , 数年不能食。又治反  胃翻心。小麦糵、曲各一升 , 干姜、  乌梅各四两。为末 , 蜜丸。每服十  五丸加至四十丸、日二 服。《圣 济  总录》又治伤寒后脾胃气虚 , 不嗜  食 ,及新虚不胜谷气者。  消食 断下 丸 《备急 千 金 要 154 伤食厌食 十画~十二画 ]  方》卷 十 五 方。治 脾 寒 不 能 食。  曲、大麦糵各一 升 , 吴 萸四两。为  末 ,蜜丸如 梧子大。每服十 五丸 ,  日三次。  消积 丸 《小 儿药 证直  诀》卷下方。治小儿伤食积 滞 , 大  便酸 臭。丁香 九 个 , 缩 砂 仁 十二  个 , 乌 梅肉 三个 , 巴 豆 ( 去皮 油心  膜) 二个。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三岁以 上每 服三五 丸 , 以 下二三  丸 ,温水送下 , 不拘时候。《普济本  事方》用治小儿食积 , 口中气温 , 面  黄色 白 , 多 睡 , 大 便 黄 赤 臭 秽。  亦名百消丸。方见本病证门“百  消丸”。  《幼 幼集成》卷三 方。治小  儿食停胃口 而作吐。砂 仁 ( 酒炒 )  十二个 ,公丁香九个 , 巴豆仁 ( 压去  油) 二个 , 乌梅肉 ( 蒸 , 内核 ) 三个。  为末 ,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  丸 ,白汤送下。《幼科释迷》用治小  儿吐泻 ,大便酸臭。  宽中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卷十六方。治气滞不快 , 饮食  不消 ,胸膈痞塞 , 凝痰聚饮 , 头痛胸  痞状如伤寒。附子 ( 炮去皮脐 )、木  香( 炮 ) 、青皮、大黄 ( 湿纸裹煨 ) 各  等分。为末 , 醋煮 糊丸如梧 子大。  每服十丸 , 姜汤 送下。头疼 甚 , 调  救生散 ( 菊花蒂 , 川芎 , 煅石膏 , 甘  草) 送 下。 《赤水 玄 珠》卷 十三  方。治胸膈痞闷 , 停滞饮食。山楂  肉蒸熟。研细末 ,为丸。  调气散 《太平圣惠方》卷  八十四方。治小儿腹内冷热不调 ,  不能饮食。白术三分 , 人参 ( 去芦  头) 三分 , 甘草 ( 炙微赤 , 锉 ) 三分 ,  厚朴( 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  一两。为末。每用一钱 , 加生姜少  许 , 水 煎 温 服。 量 儿 大 小 , 加 减  用之。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 六  方。治老人大小 便不通。生姜 半  两 ,葱 (根叶并泥 ) 一茎 , 盐一捻, 豆  豉三十粒。捣烂 ,安敷脐中。  桑耳丸 治宿食停 滞。方 见  “痰饮·桑耳丸”。  黄龙藤汤 治宿食不消 , 吐痢  不止。方见“霍乱·黄龙藤汤”。  麻豆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  十五方。治脾气弱 , 不下食。大豆  黄二升, 大麻子 (熬令香 ) 三升。为  末 ,每服一合 ,饮和服 ,日四五次。  葶苈 丸 治 小 儿 乳食 不 和。  方见“消渴·葶苈丸 ”。  椒朴丸 《博济方》卷 二  方。治脾胃虚乏 , 伏积冷气 , 不思  饮食或饮食不消 , 多困羸瘦 , 面黄  口淡。厚 朴 ( 姜 炙 ) 十 两 , 汉 椒 十  两 , 盐花 十两 , 黑附 子 ( 炮 ) 二 两。  药合水十碗 , 煎至水尽 , 取 出焙干  为末 , 蜜、糯 米粉 和 丸如 梧子 大。  每服二 十至 三十丸 , 空腹 温酒 送  下。如 大 肠滑 泄 , 生姜 米 饮 汤 送  下。 《苏 沈 内 翰良 方》卷 三 方。  治脾胃虚冷 , 岁久不思饮食 , 或发  虚肿 ,或日渐羸瘦 , 四肢衰倦 , 吐利  无节 , 一 切 脾 虚 诸 症。汉 椒 ( 去  目) 、厚朴 (去粗皮 , 锉 ) 、茴香、青盐  各二两。水二升 , 煎药令干 , 焙燥  为末 ,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  十丸 ,米饮及盐汤送下。病深者日  三服。  《医方类聚》卷一百二十 一  引《施圆 端效方》方。治妇人血 海  虚冷 , 脐腹 痛 , 崩漏赤白。又治 胃痛脘痞 二画 155 ]  男子肾虚 , 下元久弱。川椒 ( 去目 ,  炒出汗 ) 二两 , 苍术 ( 去皮 , 酒浸晒  干) 四两 , 干姜四两 , 厚朴 ( 与姜同  炒) 二两。为末 , 酒糊为丸如梧子  大。每服三十丸 ,食前温酒送下。  硫磺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  十七方。治脾胃气弱久冷 , 不思饮  食。硫磺 ( 细碎 ) 一 分 , 白 粱 米二  合。水煮米作粥 , 入硫磺末及酒二  合 ,搅令匀 ,空腹食。  脾积丸 治食积、茶积 , 饮食  减少 , 面黄腹痛。方见“积聚·脾  积丸”。  温白丸 治脾胃虚寒 , 宿食不  消。方见“伤寒·温白丸 ”。  腻粉丸 《太平圣惠方》卷八  十九方。治小儿乳癖 , 胁下结块不  消。腻粉一钱 , 雀粪 ( 微炒 ) 一分。  为末 ,枣肉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  丸 , 水 送 下服。以 下黏 滞 恶 物为  效。量儿虚实大小 ,以意加减。  褐丸 子 《类 编朱 氏集 验医  方》卷十一方。治伤寒臌胀。萝卜  子( 炒 ) 、莪术 ( 炮 ) 各一两 , 胡椒半  两。为末 , 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  五丸 ,煎萝卜汤送下, 不拘时。  薤白饮 《圣济总录》卷三  十二方。治伤寒后脾胃虚冷 , 呕逆  不下食。薤白 ( 切 ) 五茎 , 生姜 ( 切 )  一两 , 附子 ( 炮 ) 一分。水煎去渣 ,  再煎沸 入鸡 子白一 枚 , 搅 匀空腹  温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八  方。治小儿血痢。薤白 ( 切 ) 十茎 ,  香豉一合半 , 山栀仁五枚 , 黄连 ( 去  须) 半两。除香豉外 , 余三味为末。  一二岁儿每用一钱匕 , 入香豉二七  粒 ,薤白 ( 切 ) 一茎 , 水煎分二次温  服 ,量儿大小 ,加减服用。  橘半枳实丸 《医学入门》卷  七方。治饮食伤脾 , 停积痰饮 , 脘  痞胸满。橘皮、枳实、半夏各一两 ,  白术二两。为末 , 荷叶裹米烧饭为  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六十丸 , 橘  皮煎汤送服。如食不消 , 加神曲、  麦芽 ;气逆加木香、白豆蔻 ; 胃脘痛  加草豆蔻 ; 气升加沉香。  橘皮枳实丸 《兰室秘藏》卷  上方。治元气虚弱 , 饮食不消 , 或  脏腑不调 , 心下痞闷。橘皮、枳实  (麸炒黄色 ) 各一两 , 白术二两。为  末 , 荷叶裹 烧饭 为丸 如绿 豆一 倍  大。每服五十丸 ,开水送下。  藿香半夏丸 治胸膈有痰 , 脾  胃积聚 , 噫酸吞酸 , 不思饮食。方  见“吞酸嘈杂·藿香半夏丸”。  藿香安胃散 治脾胃虚弱 不  欲食 , 食 即 呕 吐。方 见“呕 吐 呃  逆·藿香安胃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