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渡之战曹操不破袁绍这个狠招,火烧乌巢那是做梦

 云中公子 2017-09-18
官渡之战是三国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魏国的开国之战,谈起这场战争,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总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曹操的战白马,杀颜良、文丑,火烧乌巢等等,却基本都忽视了这场战争的一个关键点。

    这个关键点无疑为官渡之战的关键之关键,可是一般史论对此却居然大都会略过不提,这真是遗憾。

   

    袁绍一向被人认为是庸碌之辈,其实他根本没有那么弱。一个庸碌之辈要想成就那么大的气候,这根本不可能,他在他那场声名狼藉的官渡之战中,其实有很多地方可圈可点。

    就比如他在兵临官渡之后的表现。

    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初战,白马之战中,的确惨败,但他在这之后,却是接受了教训的。

    袁绍八月份在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距离曹营非常接近,这是依据官渡地形而设,取就近封锁、压迫之意。

    袁绍到达之后,几乎一个月没动,却不是怕,而是在准备后着。他当时曾让士兵每人手持一根三尺之绳,说是绑曹操用,这固然是攻心之计,但也真没因为白马之战的失利,就失去信心。

    袁绍不动,这却是曹操最为惧怕的,因为兵多将广钱粮丰厚的袁绍拖得起,他拖不起,所以曹操在九月份就有了一次主动出击。

    他以为袁绍迷信,忌讳太多,会在兵家所忌的日食之日疏于防范,结果却中了袁绍埋伏。

    然而袁绍取胜,却依旧没有妄动,决不肯给曹操用奇的机会,而且他趁着这段时间,也已经部署停当,接下来就开始使用他的长项了。

   

    袁绍的长水工兵,非常厉害,袁绍当初战胜公孙瓒,用的筑城之法,就是这长水工兵搞出来。所以,这之后袁营里堆起的土山,架起的高楼,就曾让曹军苦不堪言,弄得他们出门打水、上个厕所,都得头上顶个大盾牌。

    其后曹操用春秋越国大夫范蠡之法,造了霹雳车挫败袁绍,但是人家袁绍也还是有法。他们的长水工兵又整天挖地道,不断骚扰,弄得曹军日夜不得安宁。

    曹操是兵法大家,对付地道的法子自然很多,袁军当然占不到很大的便宜,可是既然如此,袁军为什么还总是要东挖西挖,不断挖,弄得像得了顽疾一样呢?这当然都为了袁绍那拖延消耗的疲敌之计。

    袁军在此后很久的时间里,基本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一般认为袁绍不肯听从沮授之言,采取持久战略的说法,恐怕大可商榷。袁绍到底如何,不能只听史家之言,而要看其具体行动和实际结果。

    很显然,曹操不久之后出现的断粮困境,和军心沮丧状态,正是袁绍的这种战略造成的。袁绍决不出战,决不给你机会,一味只是拖延消耗,这才弄得曹操实在无法,有了撤退的打算。

    曹操不撤危险很大,要撤,同样也危险很大。因为他这一撤,就几乎等于战败。兵败如山倒,曹营中又人心不稳,袁绍大军一旦越过官渡,那曹操很可能照样死无葬身之地。

    曹操即因此要写信向足智多谋的荀彧问计。而他这一问,却也包含很多意思。除了可退不可退,他一定还要试探一下荀彧的忠心。许都有无数反对曹操的人,许都是荀彧在守,汝颖士人一向以荀彧马首是瞻,如果荀彧不忠,那曹操就连退路都会失去。

    所幸荀彧的确非常忠心,他认为此时就是考验双方的关键时刻,谁先松动,谁就将败,所以坚决不赞成后退。

    曹操豪迈雄壮之人,他岂又能甘心就此退却,弄得一败涂地?以他此时对运粮官所言之“十五日内我将为你破敌”,似可推断,毕竟此时后方的稳定异常重要,荀彧在后方的支持异常重要,他的问计倒可能偏向试探为多。于是曹军在十月份后,就终于不再消极,开始连续不断地出现一个个不同寻常的行动了。

    断袁军粮道成了寻常惯技,终至于最后有了火烧乌巢之举。

   

    火烧乌巢,是底定官渡之战的关键一役,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

    曹军本来就打不起消耗战,为什么曹操出兵袭扰袁军粮道,非要等到自己弹尽粮绝,全军上下都有崩溃之势的时候,而不是起初呢?这岂非等于自杀?没有许攸,曹操难道就不去烧乌巢了吗?火烧乌巢的真正基础难道只是许攸,真是许攸?

    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却要先来看一下官渡地形。

    官渡亦名渠水,或称汴水,此即是古汳水所在。它西接荥泽,合汜水流入蒗荡泽,再过长城便进入圃田泽,而这圃田泽却是东西约五十里,南北约二十多里,芦苇丛生,沼泽绝地,向来行人且避,更为行军不便的。

    再看官渡之东。官渡由圃田泽向东七里是中牟台在南岸,官渡台在北岸,这二处扼南北之要冲,为官渡河主要渡口,向为兵家必争之地,袁曹两军即在此对峙。而官渡河再由此向东,则就分为两支,一支过大梁城北为阴沟水,一支过城南为鸿沟水。阴沟水北流而东,合济水,过平原,入大海,鸿沟水接官渡河南流,接泗水,远至江淮,这里又是两岸芦苇丛生,河内积泥数尺,船行徒涉都很难越过之处。

    这即是说,袁军即便能够过水破大梁,到了这鸿沟水也无可奈何,他要想从这里攻向中牟难上加难。

    官渡地形如此,袁绍军自然就不得左右而进,就是兵马再多,也得不到充分施展,这对曹操的防守当然极为有利。然而这样的一个地形,对曹操也同样是一个挟制,如果袁绍陈兵河岸,则曹操除了把守渡口,也一定难以从别处进攻。如此,我们也就不难想见,袁绍为何会在官渡那样布兵了。

    袁绍设营数十里,又近距离紧紧压迫曹军,还只是拖延、消耗,这期间更只有他有余暇,有多余兵力转道长途奔袭,弄得曹军后方只得用复陈之法护送粮草,你想,兵力单薄,又无出路的曹操在这种情况下,怎还可能有能力去出奇兵,袭击袁绍粮道?他在严密封锁之下,就连侦骑都无法派出。

    袁绍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如此坚持下去,曹操就必败无疑,这才是曹操心乱如麻,一度要打算撤退的原因所在,此所以,是否能够打破这个僵局,就成了官渡之战的关键之关键,生性顽强,决不甘心的曹操,这才会在荀彧等人的支持下,满血复活,开始日夜筹思如何用奇,准备破釜沉舟,拼死一搏。

   

    水淹之计在军事史上随处可见,曹操却要到这时才掘开蒗荡泽,逼退袁军,料想是之前还没被逼到份上,没能解决某些技术问题。比如距离如此之近,如何才能不被袁军发觉,如何才能只淹袁军,而己方却安然无恙,如何才能控制水势,取得最好效果,等等等等。

    曹操十月初水淹袁军,袁军极其狼狈,有人曾问曹操为何不乘势追杀,这却是不知曹操真意。其一,这本为仓促之计,战船无备,曹军也不善水战,一片泽国之下,他们怎追得了?其二,消灭敌人不可能,曹操本意也不在消灭敌人;袁军后退三十里,曹军随即有了腾挪的空间,侦骑可出,情报可得,军队运动极其方便,这对曹操已经足够。

    危机时刻,曹操用奇刻不容缓,徐晃、史涣根据情报,故市设伏,焚毁袁军运粮车队之事,正是紧随这次水淹胜利而来。这却是官渡之战正式开始后,曹军第一次有了主动,第一次抄袭袁军粮道。

    曹军之后的大戏无疑正是由此一幕幕上演的,我们即因此完全有理由这样说:

    曹操当年如果不曾破解袁绍这一狠招,他此后的一切就都无从谈起,曹操能够成功逼退袁军,这才是官渡之战的关键之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