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莱德尔推荐】当惩罚成为常用手段,便意味着失效!

 tataa0j38avc44 2017-09-27

曾经,一颗糖果、一块蛋糕,或许就可以让孩子不再吵闹,乖乖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情;

曾经,30分钟的玩耍时间、10分钟的手机游戏时间,或许就可以让孩子积极完成作业;

曾经,一个严厉的眼神、一顿凌厉的责骂,或许就可以让孩子停止那些不良的行为;

曾经,关小黑屋、没收手机电脑,或许就可以让孩子反思他的行为;

……


然而,过不了多久,父母们就会发现这些奖励或惩罚的手段,已经不管用了。父母们不得不继续升级,增加奖惩的力度。

但很多父母发现,到了青春期,似乎所有的奖惩对孩子都失去了效力。父母们绞尽脑汁,苦口婆心,孩子却“软硬不吃”。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个案中,我们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尝试了各种方式希望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但效果总是大大折扣。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曾经很有效的奖惩教育方式为何到现在就行不通了呢?他们很担忧,是不是孩子出了问题。


其实,运用奖励和惩罚来影响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局限性:在“训练”中,它需要非常严格的条件。

而更为关键的是——大多数父母每天都会破坏一条或几条有效“训练”的“法则”。



法则1、“训练对象”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机



他必须有一个强烈的需求,能够让“奖励生效”。老鼠必须非常饥饿,才能学会如何穿过一个迷宫到达末端的食物那里。

而父母常常试图通过提供孩子当下不是很需求很重要的奖励来影响孩子,比如,承诺孩子如果她马上上床,你就给她唱歌,结果发现她根本不买账。




法则2、如果惩罚过于严厉,训练对象会停止尝试



通过电击可以让老鼠学会不要进入迷宫的死胡,但若电击过于强烈,它们就会“停止尝试”,不再学习如何穿越迷宫。

同样的,当你因为一个错误而非常严厉地惩罚了孩子,他可能会“学会”不再试着做某事。




3、必须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得到奖励



在训练老鼠推动正确的控制杆以获得食物时,如果你在它们推了正确的控制杆后,延迟太长时间才让它们得到食物,老鼠就学不会哪个是正确的控制杆。

同样,若你告诉孩子,如果她今天做完功课,三个星期后就可以去动物园,你会发现,这个遥远的奖励缺乏刺激孩子立刻动手完成功课的动力。




4、必须总是保持很好的一致性



在对符合意愿的行为进行奖励,或对不符合意愿的行为进行惩罚时,必须总是保持很好的一致性,才会有效。

如果你在没有客人的时候在饭桌下给狗食物,而在有客人时,当狗恳求食物时却把它推开,狗就会迷惑而沮丧(除非它明白有客人和没客人之间的区别)。

现实中,父母们在使用奖励和惩罚时常常缺乏一致性。比如,有时允许孩子在正餐之间吃零食,但某一天,当晚餐有特殊的菜,妈妈不想让她毁掉“她的晚餐”(或者我们最好把它称作妈妈的晚餐)时,却剥夺了她吃零食的权利。




5、复杂的行动,需要使用非常复杂而耗时的“强化”方法




的确,心理学家成功地教会了猴子打乒乓球,教会了鸽子为导弹导航,但是这些成就需要惊人的努力和耗时的训练,并且要在最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同理,在教导孩子做出复杂的行为时,简单的奖励和惩罚很少生效,除非使用非常复杂而耗时的“强化”方法。


奖励和惩罚能够有效地教会一个孩子避免触摸电插排,或不乱动餐桌上的食物。但父母们会发现,这种方法无法制造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让孩子对某门困难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法让孩子诚实、善待其他孩子……这些复杂的行为模式不是被教给孩子的,而是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通过他们自己的经验学到的。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惩与奖,而是身体力行,让孩子在耳濡目染学会成为一个自律、自爱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