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刀解析

 山东唐平 2017-10-15

答:所谓针感是指针刀刺入皮肤操作时,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医生的手下感觉。根据针刀临床情况总结以下几种常见针感:

A.皮肤:一般情况,针刀刺入皮肤时,患者多诉较疼痛。术者针下感觉有阻挡感与突破感。如刀口不锋利、术者指力不足、患者比较紧张、治疗点在皮肤较厚处等,术者可感针下有较强阻挡感,甚或有刺不动,刺入时有明显切断紧张肌纤维、肌筋膜的感觉,患者的疼痛感也比较显著。所以,术者一定要锻炼臂、手及指力,即“练手”;患者一定要放松,针刀一定要保养好,在确定已避开较大神经、血管的情况下,宜快速进针刺破皮肤减少患者疼痛。


B.深筋膜:如要切开松解深筋膜浅层,刺入皮肤后即要缓慢进针,并以右手中指、无名指或小指抵住患者皮肤,针下有较小的阻挡感,有一层薄薄如纸的东西(人体不同部位的深筋膜厚薄不一),即为深筋膜浅层。手下稍用力下刺即有轻微突破感,并伴有“嘣、嘣”的切割声,患者有膨胀感或麻酥感,部分患者只感针刀在体内移动,听见切割声却没有其它感觉。


C.正常肌肉:刺入正常皮下组织、肌层或组织间隙:手下轻松无阻,出针、入针都较顺利、通畅。患者多无明显不适。如患者紧张则针下多有疼痛感。术者手下有紧涩感、轻阻挡感。针体甚至会被肌肉夹持而难以控制。


D.针刀刺入炎症病变内:术者手下多有空虚感,如刺豆腐上,患者多有强烈酸痛感、胀痛感、刺痛感。


E.刺入粘连、疤痕病变处:术者手下多有阻挡感、紧涩感、病变处在肌肉肥厚部位尚有弹性感。患者多诉酸胀明显,如病变处较深在、粘连面积较大较广、病程较久的,手下阻力则较大,患者的感觉则不明显或反应不剧烈。有时术者会感觉刺到了骨面,但增加刺入力度可使针刀继续深入,如刺进肥厚的橡皮中。纵行、横行摆不动针,切割时有僵硬之韧感(注意,个别部位治疗时。针刀刺到栓塞退化的血管壁上捣刺时亦有此感)个别有切脆骨之感。患者有酸胀舒服感,有些患者局部感觉迟钝,不觉是切在自己身上.所以,必要时需给患者做些解释工作,以消除其疑虑。


F.骨面:术者有刺到木质或石质地板上之坚硬感,常用的1型针刀,一般情况再用力也难刺入,用力过大反会使刀口卷刃,但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则不然。严重者,针刀刺到骨面时似有屏障感,再稍一用力,手下可有突破感而将针刀刺入骨内,针刀突破骨皮质后继续深入也少有阻力,象刺到熬煮过久的动物骨头上一样疏松。这种情况,在老年病患者身上多见,提示我们应迅速补肾补钙以治疗骨质疏松症。此时,骨面若无病变,针刀拨动,刺激骨膜时,针刀处酸胀感剧烈。骨膜若因损伤而变得肥厚,针刀刺到骨面上,术者感觉就象桌面上铺一层塑料布单一样;患者感觉较为木然。如骨骼周围软组织钙化,针刀刺到骨面上可有沙沙的颗粒感,如刺细沙中,患者多感觉不明显,甚至仅有针刀在骨面上移动的感觉。


G.针刀刺至浅表骨面,如手背部,骨面上有增厚筋膜、韧带结疤、粘连或者钙化者,刺激感较强,患者多有酸胀、疼痛感,术者手下有较大之柔韧阻挡感。


H.针刀刺中较大血管壁,因血管壁上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患者有刺痛感并可远处传导或放散,出现迅速的避让反应。术者手下有弹性条索阻挡感。刺中较小血管,患者有刺痛感,有些患者会觉局部发热,术者手感觉不是很明确。针刀刺至神经干,患者有麻串、触电感,若神经干周围有炎性渗出,刺痛及麻串感则较剧烈,甚至有沿神经线路传导之烧灼感,可单向,也可双向传导,患者多有不自主的躲避动作,此时,宜提针避开。


I.腰部深筋膜:针刀刺到腰部的深筋膜无论浅层(后叶),还是深层(前叶)多有明显之屏障感。老年患者、身体较胖者,筋膜增厚,刺之如骨面,但术者手下无刺骨面之坚硬和实在感。用力深刺,有明显的突破感,如刺破较厚之牛皮纸,患者感酸胀。


J.韧带、肌腱、筋膜:其成分主要是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性质坚硬而富有弹性,针下阻力感较大。针刀刃不锋利时,切割时阻力感明显增大,剥离时,也有难以使肌筋膜分离的感觉。钝刀切割危险部位软组织时(如黄韧带),常难以把握力度而酿成事故。所以,当用正常的力度切割松解不动时,不要强求,应立即更换针刀。


一般认为,患者有较强烈的酸胀感,术者手下有粘连、结疤组织之阻挡感,或手下有轻微均匀的阻力感时为较好的针感。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切割松解浅在的增厚变性筋膜,针刀快速突破后就不再深入的话,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酸胀感,却是最恰当的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