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整劲

 逸心茶舍 2017-10-18


现在整劲已经成了练拳者的常识,不仅是太极拳,绝大多数的拳种都强调整劲。


不同的拳种,对整劲的解释也不同。南拳偏重于腰马合一,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等偏重于外三合内三合,八极拳偏重于手脚齐到,太极拳则偏重于柔化刚发。


笔者练习太极拳多年,结合练拳体验,对整劲有以下认识。


整劲,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身体非常有力量,先天本力大,整个人就像一块铁疙瘩,想摔他拿他非常困难,他要想打人踢人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种人,不能不说他整,只不过,这就像缩成一团的刺猬一样,骨节是闭合的,不利于养生和技击。可以概括为,未经训练,全靠天赋。


第二种,身体只有一半是整的,自己却感觉不出。这种情况就属于偏,典型特征是左右不能协调,上下只能兼顾一半。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经历了持续的、长期的疲劳病伤痛所致,康复后没有进行恢复运动,持续了以前因痛苦导致的扭曲。这时,不懂正确的运动方法,越练左右差别越大,自己也会莫名其妙。可以概括为,练而不得法。


第三种,身体骨节处处松开。松得开还能合得住,松紧搭配,开合相寓,阴阳共存,化打合一。根据不同的敌我形势,身体骨节的开合进行不同的搭配,总是以巧到妙处的拳势来应对自如。这就是太极拳的整劲。相反,如果松开后合不住,就是散,不协调一致。


太极拳的整劲是如何获得的呢?


陈式太极拳,以螺旋缠丝为主要运动形式,兼以对拉拔长。这样,后天闭合或者错位的骨节,在拔开的前提下,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螺旋缠绕,同一个关节的相邻两块骨头会自然而然对正。久而久之,全身大小关节,就会纷纷自己找正。在这个骨节对正的过程中,筋和肌肉乃至于血管神经经络会自然而然变为正确的状态,该绷的绷,该消的消,身体没有凹凸,没有断滞,通透顺畅,圆转自如。


可以这么说,某些拳种刻苦地执着于某一处大筋,甚至以固定之姿势强化训练某一处大筋,越能持久,则越高兴,虽然痛苦,却自觉毅力更坚。太极拳则在螺旋缠绕中顺其自然地恢复着正确的骨缝和身体间架,随着骨节的对正,感觉到的是穴位和经脉的滋润,身体久久沉寂的某处开始生发,这是甜蜜愉悦的。


我们再欣赏一下陈鑫老前辈的《太极拳经论》,看看太极拳的整劲是如何表现的。

 

太极拳经谱 陈鑫

太极两仪, 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 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
真积力久,质而弥光。盈虚有象,出入无方,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宾主分明,中道皇皇。
经权互用,补短截长。神龙变化,储测汪洋?
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不先不后,迎送相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旁,
转接灵敏,绕急相将。高擎低取,如愿相偿。
不滞于迹,不涉于虚。至诚运动,擒纵由余,
天机活泼,浩气流行。佯输诈败,制胜权衡,
顺来逆往,令彼莫测。因时制宜,中藏妙诀,
上行下打,断不可偏。声东击西,左右威宣。
寒往暑来,谁识其端?千古一日,至理循环,
上下相随,不可空谈。循序渐进,仔细研究,
人能受苦,终跻浑然。至疾至迅,缠绕回旋,
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