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21

文|叶孤腾

图|来自网络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蛋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

今译:掌握了大道,天下的人就都会来归附。【“大象”并非指的动物,而是一种伟大的形象,伟大到如光芒一样没有形状,所以在这里它指的就是“大道”。因为时代背景所致,老子这句话是说给统治者听的,即掌握了自然无为的治国之道,天下百姓才会真心归附。】即使天下人都来投靠他,也不会彼此伤害,人们都会平安居泰。【使得一提的是,人多力量大,但同时也意味着人多会出现很多麻烦,比如意见不同勾心斗角滋生内部矛盾等,所以在老子看来,掌管着一个大国并不能证明为政者有多出众,可能延续不了三代,就像秦始皇希望千秋万代却在第二代时就被人改朝换代那样,所以能将大国治理的井井有条那才真正了不起,当然这其中的学问可多了去了。】音乐与美食,能够使过路的人为之驻足停留。【现在人们动不动就要吃,就要娱乐,这是显而易见的。笔者经常走街串巷,发现开店快关店也快,唯有做吃的,日复一日生意红火,可见开个小饭馆才是如今最稳妥的安生立命之本啊!】“道”一说出来,就会变得没有味道,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然而用它却用之不尽。【人们喜欢吃,喜欢谈一些电视明星,但是说到“道”,明显就不是那么感兴趣了。因为“道”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既不能吃也不能玩,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想谈论这种抽象的东西。但是要记住,没有“道”的存在,没有人能够活着,更加没机会去大街小巷吊着二郎腿吃着美食谈着明星与八卦了。】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

“道”是老子在短短的五千言里大写特写的一种抽象物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不了,但她一直以空气的状态存在着,或者说空气本身就是她的一部分。

往大的方面说,是“道”推动着世间万物的发展,花开花落、潮起潮落、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春夏秋冬、人死如灯灭、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等等这些抽象而客观存在的事实,可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现象,亦不是一两个科学观点能够解释的清楚的,这些可都是“道”在推动着宇宙逢勃发展过程中的精彩瞬间,人生百年对于宇宙发展来说不过昙花一现,就像一闪而过,是“道”让我们有机会在历史长河中悄然绽放了一回罢了。倘若没有了“道”,那么地球将可能会像小舟一样肆意飘荡,水可能是会往高处流的,空气可能是会懂得约束自己而不四处飘散的,这样的话,人类文明是很难存在的。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

往小的说呢!“道”的品性是可以为人说学习和借鉴的,从而助人在世间一闪而过时更加显得耀眼!

统治者可以学习“道”自然无为的品性,因为“道”推动着万物发展却不对万物加以主宰,所以世间万物展现出精彩而蓬勃生机的一面。统治者除了对国家适当管理以防犯罪之外,是不应该过多的干预人民发展的,至于苛捐杂税暴敛暴收等等就更不应该了,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富强,才会令更多的人归附,这也是老子本章节所建议统治者应该学会的“大道”。

商人应该学会“道”的无私精神,因为“道”帮助世间万物精彩绽放,自己却常常被人所无视,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运转,可谓相当无私。为商者不能够只想着投机取巧,应该为他人考虑为先,反过来别人才会带给你财富。就像开个小餐馆一样,你不能觉得肉贵就将红烧肉做成了肉酱渣,那样人家吃一次断然不会再来了,如果你考虑到人们吃饭就是要吃饱吃爽这一点,那么就应该切成大块肉,给人家一等一的味觉享受,如此一来,薄利多销,生意兴隆。老子常说,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说得就是这个理。

市井小民应该学会“道”谦卑朴素的品性,“道”创造了万物却不自持有功,就像老子本人一样,帮助人们了解“道”,却永远一介布衣,并且谦卑的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伟人。正因为如此,如今人们讨论起老子来,就算对他没有任何兴趣,也是不敢或者不忍说出任何辱骂他的话来的,因为我们从心里觉得他就是伟大的。市井小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背景实力,如果不保持谦卑,是会更加让人讨厌的,如果学会了谦卑,则会慢慢的收获越来越多人的好感,这对我们改变人生是至关重要的。同理,一个市井小民本来就没有多余的物质享受,倘若学会了朴素,那么吃着小葱拌豆腐,也是会感到满足和开心的了。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

老子说:“道家之道,玄之又玄。”道是无法解释的清楚的,笔者也只是片面的谈谈,再有多的,就靠每一个有“道”性的人自己去慢慢揣摩领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