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吕英教授
【典型病例二】间质性肺炎
这是两到三个月前看的,一个间质性肺炎的病人。看诊之前就有住院,因为间肺很难好,没有完全治愈就出院。 本次是会诊。大家看就诊时间,6月30号,差不多七月份。当时先低烧五天,在家里就吃点便药,接着高热两天。 一高热就去住院,因为有间肺的这种病史,所以相应的方药、相应的方式方法都上了。但是,烧退不下来,唯一没有用的就差激素了。因为间肺,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激素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如果我们痰培养、血培养有细菌的话,我们还是用一下消炎药更好一些。其实在这个时候呢,病人就提出来说,为什么不借助一下中医,故而请我科会诊。 见到这个病人,当时大家想6月30号,我记得外面的温度是三十多度,我是晚上八点钟,开车赶回医院,天气非常的热。病人因为是发热无汗的,没有开空调,盖了两个棉毯,要出汗。我们的常规知识就是汗出热退,但出不了汗。那么这个时候,西医肯定就要冰敷。 我们去看的时候其实还并没有到39度。但是,你看整个人,脸憋得就是阳明的那种热。大家怎么区分阳明的热和下焦水寒、水浅龙火飞的热?看那种热的程度和颜色。如果是水寒水浅,会非常的鲜艳,而且你觉得是飘出来的。那么这个发红的部位有些人是可以移动。但是阳明的热是不动的,而且它会憋到紫红紫红那种,我们说郁红。如果血液循环更热一些,就有点憋的那种郁的紫的红,这就肯定是阳明的热。这个病人,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他通体都是热的。 这个时候,这个人肯定是烦的,不燥。我只问了几个症状:第一,有没有汗;第二,怕不怕冷。他在我去看之前已经是八点多,吃过两次美林退烧。听病史啊,两次美林服药后可以大汗出,体温可以降,但是,很快又反复。这一个症状就对应伤寒的一个方,什么方?这样的汗,什么方?白虎?又没汗了嘛,吃了美林出汗,这个临床一定要记住,你怎么用都不会用错的,凡是有这个病史,这个方就要上,现在有汗没汗都要上。什么方?伤寒论的主打方。什么方,桂枝汤。记住啊,只要有过这样的病史,桂枝汤的气已经进到人的身体里面了。关键是现在他又有什么气能发生了什么变化。桂枝汤是肯定要用的。 他在高热之前,就是,比方之前37.7℃,一旦到了高热之前,他会寒战。什么方?寒战,接着高热,没有汗出。寒战、高热、无汗,什么方?记住啊,是在那个病史的前提下,又出现了这样一个症状。这个时候,病人自己也清楚,再吃退烧药不太对。吃退热药后反复,接着又变成寒战了。那种打颤的冷,到了哪个界面啊?还不错,有人说出来了,少阴。这就是,什么方?(台下:麻附细)麻附细?寒进去了,伤了这个阳根,护这个根的是什么方?四逆汤。 再看啊,肌肉酸痛,肢节烦疼,这个应该知道吧。在哪个条文有这个症状啊?邓老提倡了那么多年读经典,读到哪里去了?你起码会想到个麻黄八证吧,有那么多疼。不过记住啊,桂枝汤也有。 再看后面,咽干、痒、微痛。干是什么气?(台下:燥)痒呢?(台下:风)痛呢?火热。 再看下面啊,他可以大量地喝水,而且可以喝凉的。你会选一个药,什么药?嗯,石膏,不错啊。 再看痰,有痰,黄的,很难咯出来,结合间肺病史。再加上咽干痒痛,因为这个时候进展很快,高热的第二天,我这样参与诊治的。喉咙的痛,你再想,再发展下去,这个病人还有另一个什么气在体内?或者是体内又有什么气让他出现这个症状?他的痰咯得很深的,燥啊?湿跟燥搞在一起,是啥?黄痰、难咯,除了燥还有啥?热。抛开前面的药不管,针对这一个症状你还会用什么药啊?哪个药?大概说一下,大家就永远记住了。你要清解这个东西,抛开刚才讲的。一个药。黄痰,热啊。黄芩,对。 其它不管了,我们看一看方药。 这就是当时开药的顺序,我以为这个顺序是我们开药时药房的排列顺序,其实是我当时开药就是这样的,因为当时病情很急,五分钟问完情况就开药。 第一味石膏,透明生石膏,大家别忘了,石膏除了凉降,还有什么作用啊?散,辛开,所以能够发汗。多汗的时候也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大汗、有喘,也是这样用。但是真正的肺炎,痰黄、高热、无汗,也是麻杏石甘汤。所以大家要去掌握病机,不能靠症状这样去对方,否则你很容易犯错。 虚人,已经低烧那么多天,又高热2天、又反复出汗,这叫做虚人。虚在那里,第一步气液,或者元气的虚,就是人参。看《伤寒论》里面,虚人加人参。师父李老也是这样强调的,虚人,如果你用麻附细,托透从太阳到少阴的风寒伏邪,如果是虚人加人参即可。当然了,加乌梅就可以统治一切外感。因为机理,厥阴阖,开太阳。不存在什么酸敛把气收进来这一说,因为天地规律如此,你逆不了天。大家可以去尝试。 接下来,桂枝汤,赤白芍是同时用的。麻附细来了,乌梅、生半夏、桂枝汤的姜枣,刚刚分析到的。 如果大家理解那个痰,因为他没有陷到肺里面,如果陷到胸里面,用什么?大小陷胸汤,用的是黄连。而这里邪气还是在表的,大家一定要理解甲胆的热。真正热到这个份,又是在上的,邪热又在伤人的,这个时候靠表的,首选黄芩。一旦往里陷,人体内景图,往里陷,陷到胸膈那一块,所以我们叫小陷胸。没有叫清肺呀,小陷胸往里陷,这个气由表到里,用的是黄连,连半蒌(小陷胸汤)。因此,表里是相对的,有无数个表里。这个病人不需要,尽管难咯,但不需要,就把一个个气结打开就可以了。 再往下,大家看,四逆汤就是这样用的。 因为出了那么多汗,要考虑到伤阴。食物中的冰糖也可以顾护阴分。 大家看效果。当时一个小时,因为这个时候很急,在我赶去的时候就准备推激素,被我大胆的挡了一下,能不能不用,给我十分钟的时间。只要中药吃了十分钟没效,我们照用激素。大家看,这是规律,你们可以慢慢去观察,真正是这样的病人,十分钟他就会出汗,先从前额的侧面开始出。然后因为他非常的快,很快就全身都出汗。半夜又喝了50毫升,我一直观察到凌晨,我是23:30离开的。因为病人一出汗、一安静、这个就叫汗出、热退、脉静、身凉。 关键子时一阳升,子时是天开辟于子,地开辟于丑,人气是在寅时升,所以关键在人气那个点的前面,加一次药,因为他肯定有伏邪,伏的什么?大家看那些方药,应该说凡病皆为本气自病,我们刚才分析的所有气都在身体里面有,那么热的天,其实最精彩的在后面。 病机恰中,效果就可以提前预知。这个病人吃了药之后,身体整个气机的运转,都是我说在前面,接着病人就如我所说出现后面的症状,包括大便,第一次是什么,第二次是什么,会出现什么样的,都按照相应的时辰出现气机的运转。 第一诊,把烧退下来之后。第二诊就要考虑伏在身体里面的时气之邪。我们不看病史了,看后面的方药,桃仁、杏仁、薏仁、滑石,这就是7月1日的方。一旦有效,石膏的用量除2。这种病人是怎么治呢?就是我师父说的,霹雳手段要快,顿杀病势,因为间肺很容易引起心肺出问题,一旦伤损心肺这二个脏,那不就是我们医者的错吗。因此,首诊石膏用量是一斤,但一旦控制病势之后,方中所有药的药量除2,再喝一剂。大家想,阳根我有四逆,气液我有人参,甲胆考虑到,南方的郁热考虑到,托透伏邪的麻附细我有,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再一个,阳明的,等于是白虎人参,然后我有阖厥阴开太阳的乌梅,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人这一气只要在他身上第一诊是对的,第二诊不用考虑,全方除2,继服。 但到了第二天,因为这种病人都是比较难搞的,第二天去了,他的痰松了,那么就加了当时时气,7月1号那种湿温,这一类的气就要加进去,所以这也有一点千金苇茎的意,所以病人就好的很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