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接触的“松肩”法

 tjboyue 2017-10-24

关于松肩的问题,我跟汪(永泉)老的弟子高占魁学习时,他周身松得很好,内力也非常圆活。文化程度虽不高,但爱比划,一般他不教拳架,只讲身形、手势,讲起拳来很直白,很通俗。他常说:“关键在于松肩”;“肩不开,胯不开,从生到死都练不出来”。他的徒弟余同和的肩、肘就很活,两支胳膊像挂在肩膀头上的一样。而且小余子爱两手交叉相握,搁在腹前,经常训练用身 躯的前后幌动带动肩、肘、手,打出一种冷弹、松沉的力道来。高老师认为,“胳膊使劲,东西都拘在自己身上。沉肩就是松肩、就是让肩没了”。他跟我打过一个 比喻说:“丹田好比是水,胳膊就是水上漂浮着的船。根本没肩什么事”(记得姜容樵也讲过:“手长在胯上”。说的也是没肩什么事。)为解决松肩、活肩的问 题,我们学过 “撕肩”, 意想从大椎穴像撕布似的顺两肩往下撕;也练过余同和爱练的、两手交叉相握,搁在腹前,用身躯的前后幌动来带动肩、肘、手的那种方法;甚至还在两腋下夹一个球来体会身躯的幌动带动肩、肘、手打出的那种冷弹、松沉的力道。….那 一阵虽然没有学拳架,但在与高老师的接触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胡朴安讲:松、固、凝三字诀的理解(参:吴志青《太极正宗》)。所谓松,体要松;固,气要固; 凝,神要凝。总之,无非就是强调太极拳是内家拳,肢体动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功的要求。它由内达外、内外协调一致。而且是其根在脚,根起根落,有去 有回。跟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几乎完全相反。为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高老师让我们周身放松,双手放在齐胸高的柜子上,意想两掌粘着柜子,不准用手推,而是——“全凭心意用功夫”——蹬之于脚,用由脚到膝、到胯、到腰…节节贯串传导到手上来的内劲, 使柜子移动。当然柜子如果太沉或太大,将会纹丝不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能仔细体会这个劲儿,不是用手头上的柮力(也可以说不是局部力)推的,而 是“意想”蹬之于脚,由脚节节贯串传导到手上来的一种整劲。光这个练习,我们就练了很久,似有所得。


老照片:陈惠良(后排右)与恩师王培生

 

王培生老师教我们松肩的方法是,(1)强调意想松开肩井穴(两手从胸前交叉相抱中指按到的凹陷处就是肩井穴),意想肩井穴向四处虚虚散开,只要真正切实想到、看到、感到肩井穴向四处虚虚散开了,两肩自然就会松了下来;(2)意想两肩头徐徐先向左右脖颈紧靠到极限,然后突然松开两肩头往下一出溜,感觉好似断了一样,藕断丝连,只有筋牵挂着。反复想,反复做,切实感觉,也是松肩的一种妙法。........很多老师如吴图南、郑曼青、黄性贤、汪永泉等都有自己的一套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