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合柱

 linda6251 2017-11-03

小料拼合为大料的方法,通常认为是宋代出现的新结构。比如,在大梁上加缴背梁(“凡方木小,须缴贴令大”),再比如本文即将谈到的拼合柱。

在《营造法式》卷三十所绘合柱鼓卯图中有两段合、三段合、四段合。这是宋代以前未见的新做法。依照图中所绘,每根用2-4块合成一块整柱,各块木料之间的内部用“暗鼓卯”和“楔”,合缝用铁鞠,表面另以“盖鞠明鼓卯”盖面。

《营造法式》卷三十中的拼柱法

据《法式》重绘的拼柱法(潘谷西.2005)

《营造法式》中拼合柱示意图:1.两段合柱、2.三段合柱、3.四段合柱


说到拼合柱的实例,就不得不提宁波保国寺大殿。保国寺大殿不仅是《营造法式》所在拼合柱的最早遗物,且也是宋构中的孤例。

保国寺大殿(笔者摄)

保国寺大殿内部(笔者摄)

保国寺大殿内部瓜棱柱(笔者摄)



保国寺大殿外表呈现的瓜棱柱,实际上有三种内部结构形式。

其一为整木柱,即非拼合柱。木柱为一整体,但表面做成瓜棱状。这类柱子又有三种:全周瓜棱柱、1/2带瓜棱和3/4带瓜棱

▲保国寺大殿整木柱(陈勇平,2011)


其二为瓜棱拼合柱,即用同样大小的四根木材拼合,再在四根木料相接的地方拼镶四块小木料,用榫卯联固。


瓜棱拼合柱 

保国寺大殿的整木瓜棱柱和瓜棱拼合柱


其三位包镶式瓜棱柱。即在一根木柱周围,根据需要再用若干跟一定厚度的木料包镶而成的柱子。有分析认为,这种包镶式工艺在清代江南十分流行,可能是清乾隆十年僧唯安、体斋对大殿“移梁换柱”时更换的。


包镶式瓜棱柱 

▲两种拼合图示意图(笔者摄于保国寺博物馆陈列)



根据陈勇平等(2011)采用阻力仪对保国寺大殿瓜棱柱内部构造的无损检测分析结果:大殿中C5、C6、D6、E3、E6、F3、F4、F5、F6为整木柱,D4、D5、E4、E5为瓜棱拼合柱,C4、D3为为包镶式瓜棱柱,C3为一特定构造柱。

▲保国寺大殿中柱构件的分布和构造(陈勇平,2011)


参考文献

陈勇平,王天龙,李华,等.宁波保国寺大殿瓜棱柱内部构造初探.林业科学,2011.

郭黛姮. 东来第一山保国寺. 文物出版社, 2003.

林浩.保国寺古法保存探源.中国名城,2009.

潘谷西.何建中.《营造法式》解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科学出版社, 1985.



✎“柱”系列:

>>>   柱之“卷杀”

>>>   叉柱造

>>>   永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