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4)|巧用半夏泻心汤治郁证

 孙行者苏 2017-11-03

本次新媒体征文大赛系列活动由光明日报教育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承办,北京龙诚自然科学研究院、山西昂生医药集团张仲景学院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协办。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4)|巧用半夏泻心汤治郁证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从出处分析本方证成因,病起自外感,发于太阳经,通过五六日转入少阳经。治之本当以和解,而误用下法治之,典型少阳证不见,而见心下痞满等证。

半夏泻心汤本意是用来治疗寒热错杂之痞症的。“泻心”中的心,应指的是心下,即胃脘部,属脾胃病变,脾胃位居中焦,为阴阳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内陷于中,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则见恶心呕吐,脾气不升则见肠鸣下利。正如《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所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故传统观点认为半夏泻心汤多用于脾胃病。名老中医徐世经在治疗脾胃病时提出“三忌三宜”:一忌峻补、 二忌温燥、三忌滋腻,即应做到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而半夏泻心汤正好与之相符,用于脾胃病治疗恰到好处。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4)|巧用半夏泻心汤治郁证

随着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展,半夏泻心汤方的应用逐渐扩大用于治疗三焦疾病。因痞之为病,尽管主要病位在于中焦,但因为阴阳交合,气机升降的缘故,其与上、下二焦均有关系,《金匮要略心典》中讲到此方:“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半夏、干姜辛以升阴,阴升阳降,痞将自解;人参、甘草则补养中气,以为交阴阳,通上下之用也。”故可用本方调理中焦气机,以治三焦病症,这在临床屡见不鲜。

脾胃作为机体枢纽,只有其功能正常运转,其他脏腑的功能才能得以正常行使。王洪图等现代名医基于此观点提出“五脏藏神,脾胃是枢轴”,认为脾胃居于人体中央,是生命活动及气机运转的“枢轴”。五脏之气通畅协调,升降出入正常,人体方得以健康;若运转失调即是病理。五脏之气机运行有着其基本规律,《素问·太阴阳明论》中云: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在四脏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之中,脾的功能是为之使役、协助,胃的功能是使之畅通无阻,故脾胃应为其他四脏气机升降的枢轴,从而心主神明的功能也需要脾胃功能的正常行使,方能得以实现。同时,现代研究表明存在于消化道的生物活性胺类,在神经系统中也被发现,这使脾胃对人精神的影响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故调理脾胃可治疗精神疾病。且《金匮要略》中名方甘麦大枣汤是治疗脏燥的方子,其典型症状就是喜悲伤欲哭,为公认的调脾以稳定情绪之法,这也从侧面为半夏泻心汤治疗郁证的可行性打下基础。而半夏泻心汤治疗郁证,正是利用了调理脾胃气机这点。肝气郁结,进而乘脾,致中焦痞塞不通,传导失司,转枢失常,从而可见气机失调,进一步导致阳郁中焦,而生诸病。然半夏泻心汤属和解剂,善调节气机之升降,解寒热之纷扰,故用后显效。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4)|巧用半夏泻心汤治郁证

魏仲南老师病例

唐某,女,59岁,以反复恶寒、腹胀、疲乏8年,加重5天为主诉求诊治疗。病始于因内急在-30℃室外如厕,受风寒之邪,顿感双腿自下而上透凉,遂至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尿路感染,经过治疗后,泌尿系感染已痊愈,但仍感畏寒,疲乏无力,寻当地中医治疗调理,用药不详,然诸症有所好转。半年后双腿恶寒再发,续寻中医调理治疗2月余,服药后,时感腹胀,且自感腹部膨大,脐周按之硬痛,大便色黑,每日一行,伴有肛门不适感,于医院行各项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得此怪病,寻医无数,均无佳效,顿感心灰意冷,遂不信医,自行采用民间偏方(孜然,花椒盐炒敷肚脐)以缓解畏寒,甚时以艾条熏蒸下阴,仅能缓解一时症状。症状终日不解,苦不堪言,脸色亦愈发晦暗。由于多年受疾病困扰,期间甚至有轻生之念,且对身体轻微不适异常敏感。辗转求医诊治都疗效甚微,于魏老处就诊时,自述身体异常怕冷,腹胀,便溏,劳力活动后胀痛明显矢气后方觉稍舒畅,脐周按之痞硬;纳可,但时常嗳气,时感疲乏,充分休息后可有所缓解;睡眠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魏老诊断其为肝气不舒,阳郁中焦。治以半夏泄心汤加减:半夏9g 黄连3g 黄芩3g 干姜9g 甘草3g 党参15g 桂枝9g白术15g 茯苓15g 柴胡9g 香附9g 桑寄生15g 生地黄15g 杜仲15g。三诊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经月余系统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改善。如今患者诸症减轻,心情舒畅,重拾生活信心。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4)|巧用半夏泻心汤治郁证

按语:患者长期为疾病所困扰,忧思烦恼日久,肝失调达,气机不畅,又因前医治疗此寒证,多用热药,而恶寒之症仍反复不愈,反致腹部胀满痞硬。乃知其肝气不舒,阳气郁滞于中焦,而不得宣畅,而肌表得不到阳气温煦而恶寒,中焦阳气郁滞而痞胀不适。稍活动或矢气后,腹胀缓解,乃是气机得通之象。“阳气者,精则养神。”肝气不舒,阳气郁滞,精神情志不得畅爽,而导致疲乏无力。故针对其病机,治当以苦辛开泄理中焦,疏肝理气达郁结。再者虽然本例患者上中下三焦都有症状,但是治疗上应抓住其主要病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故选方用半夏泄心汤加减,以半夏、干姜、佐以桂枝,辛温使气机上达,芩连苦寒下泄,辛开苦降,调理气机升降,加以柴胡、香附、白芍柔肝理气,使郁滞阳气得以畅达全身,同时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合以四君子补气强中,使中焦之枢纽得以斡旋气机,中焦得调使三焦气机通畅,上下两焦疾病不治而愈。又因久病及肾,而出现劳累后血尿,蛋白尿,菌尿,故加入桑寄生,生地,杜仲补肾填精。标本兼顾,辨证精湛独到,故效如桴鼓。

脾藏意,主思,在七情中具有调衡情志、稳定情志的作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云: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若过思则会“思则气结”,“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对于郁证的病人,只要符合半夏泻心汤证,就可考虑用本方治疗,使脾胃气机得以正常升降,发挥出思的正常调衡作用,疾病便可得以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