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码秋瑾

 慕雅mqbvjjtwnm 2017-11-16

  秋瑾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鉴湖女侠。由陶成章介绍,回国结识蔡元培和徐锡麟,加入光复会,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因反对歧视留日学生取缔规则,愤而罢学回国,任教浔溪女学,主办《中国女报》。主持大通学堂培训革命骨干工作,奔赴各地联系会党和学界,筹划皖浙起义。清军围攻大通学堂被捕,留下“秋雨秋风愁煞人”绝笔,在轩亭口英勇就义。
  秋瑾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后,在上海以“蠡城学社”招牌作掩护,暗中试制炸弹,准备开展暗杀活动。“蠡城学社”只有秋瑾、陈伯平和张寄涯3人。秋瑾与陈伯平、张寄涯潜心研制炸弹,马君武也不时过来指导。
  “蠡城学社”邻居为以“湘学社”名义开展革命活动的湖南革命党人宁调元和陈家鼎。宁调元因急于返湘发动武装起义,到“蠡城学社”商量有关炸弹事宜。秋瑾与陈伯平、张寄涯连忙赶制炸弹,由于3人饮酒过量,失手引爆炸药。陈伯平伤重晕倒,张寄涯仅面部轻微烧伤,秋瑾幸未波及。因陈伯平乃白面书生,秋瑾急中生智,迅速地脱下自己的外衣,裹住陈伯平头部,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医护人员看到满是血污的陈伯平,也分不清男女,惊愕不已。医生问及受伤原因,秋瑾称在校女生作化学试验,配方错误,引起药品爆炸,故受重伤。由于医院治疗费用过大,且不安全,陈伯平伤情略有好转,便手缠纱布回住处疗养。
  1906年底,革命党人在湘赣边界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党人聚结上海,开会商议各地响应萍浏醴起义事宜。秋瑾在会上自高奋勇,表示愿与浙江光复会的陶成章、竺绍康、王金发,联络武义、东阳、嵊县、仙居的九龙会、双龙会,予以响应。秋瑾奔走浙东各地,与浙江会党首领取得联系。秋瑾与王文庆一起前往兰溪,造访浙江学界中人物蒋六山,商讨举行武装起义事宜,临别时还赋长诗相赠,表达誓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决心。由于清政府调集了湖南、湖北、江西和江苏四省新军及防营团勇近5万人联合镇压,敌众我寡,萍浏醴起义惨遭失败。秋瑾悲愤难忍,决定化悲痛为力量,东山再起,独立承担起发动浙江起义的责任,以推翻清政府的残暴统治。
  徐锡麟前往安庆前,推荐秋瑾主持大通学堂工作,并邀请秋瑾到杭州白云庵相见。徐锡麟和秋瑾交换发动皖浙起义的初步设想,双方分头行动,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金华、处州等地同时发动,占领两省重镇以后,分路攻取南京,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秋瑾对徐锡麟的武装起义计划推崇备至,毅然表示决不辜负徐锡麟重托,但也为徐锡麟安危忧心忡忡。徐锡麟慷慨激昂地表示:“法国革命八十年始成,其间不知流过多少热血。我国在初创的革命阶段,亦当不惜流血,以灌溉革命的花枝。我这次到安徽去,就是预备流血的,诸位切不可引以为惨,而存退缩的念头才好。” 徐锡麟临别赠言,深深地感动秋瑾。秋瑾对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赋诗《秋风曲》,以咏秋风为题,抒发对革命斗争的向往,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
  秋瑾出任大通学堂督办后,特别重视做好与绍兴衙门上层的联络工作,缓和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绍兴府知府为满人贵福,出身翰林,对于秋瑾的人格学问,极为钦佩。秋瑾整顿校务和学风,扩大招生规模。秋瑾加紧训练大通学堂学员,亲自担任教练,委派赵卓为司帐兼学监,张干为体育教员。还设法解决长期困扰大通学堂办学经费紧张问题,千里迢迢奔赴湖南,向自己的丈夫王子芳家索要数千金。秋瑾接任大通学堂工作后,又先后三次前往诸暨、义乌、金华、东阳、永康、缙云等地,联络秘密会党。秋瑾或骑马或步行,不辞辛苦地奔走在山间小道,日行七八十公里。秋瑾屡次前往上海和杭州,运动学界和军界,争取革命力量。秋瑾统一浙江革命力量,将光复会员分为十六级,以七绝诗一首作为标记。诗曰:“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将浙江各会党编为光复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作为记号。秋瑾撰写《普告同胞檄稿》,揭露清政府对内实行专制统治,横征暴敛,对外实行媚外政策,割地赔款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秋瑾又起草《光复军起义檄稿》,作为出师前的祭文。武装起义在即,革命难免会有牺牲,秋瑾与徐自华订下“埋骨西泠之约”。
  1907年,浙江会党提前起事,相继遭到破坏。7月6日,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徐锡麟是大通学堂创始人之一,尽管徐锡麟只字未提大通学堂,也未提及与秋瑾的关系,可清吏仍获悉光复会在浙江的大本营就是大通学堂,领导浙江起义的就是大通学堂的督办秋瑾。特别是徐锡麟弟弟徐伟被捕后,供认徐锡麟“同党”陶成章和秋瑾。7月10日,秋瑾从上海报纸得知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并惨遭杀害的消息。秋瑾悲愤难忍,泣不成声。秋瑾赋诗悼念战友徐锡麟:“十日九不出,无端一雨秋。苍生纷痛哭,吾道例穷愁。”大通学堂学生集议提前发难,击杀绍兴知府贵福,一举占领绍兴。尽管形势异常严峻,但秋瑾处变不惊,仍按计划从容布置有关起义事宜。7月12日,秋瑾得到杭州密报,浙江巡抚张曾 命令新军第一标标统徐方诏带领300人,星夜渡江前来围剿大通学堂,立即进行应变准备。7月13日午后,侦探报告清兵已到绍兴,大通学堂学生再次劝秋瑾隐避,秋瑾仍然没有同意。秋瑾遣散最后一批学生,但程毅等数人不忍离去。秋瑾、程毅、徐颂扬、钱应仁、吕植松、王植槐、石宝煦和蒋纪云被捕。清兵在大通学堂搜出秋瑾使用的1支六响手枪、41杆后膛九响毛瑟枪,1杆十三响后膛枪、5杆单响毛瑟枪、1杆前膛枪,2600余粒子弹以及5匹马、1匹驴,另从秋瑾皮包内搜出字据一本计26缝,秋瑾笔记手折1本,连面底共计86页。另外还搜出包括《祖国沉沦感不禁》、《不唱阳光曲》 (即《寄徐寄尘》)、《叹中国》、《宫人世居湖州》(即《某宫人传》)、《爱华说》 (即《失题》)、《同胞苦》、《革命论说》 (即《普告同胞檄稿》)、《伪军制论》 (即《光复军起义檄稿》和《光复军军制稿》)、《登天骑白龙》 (即《失题》)等秋瑾诗文。
  7月13日晚,秋瑾在绍兴知府衙门第一次被审讯。主审即贵福,陪审有会稽县知县李瑞年、山阴县知县李钟岳以及省兵管带徐方诏。贵福要其招供同党,秋瑾声称,并无同党,无可奉告,仅指控贵福即为“同党”。秋瑾声言:“你也常到大通,并赠我‘竞争世界,雄冠地球’对联,同在大通拍过照相。”7月14日,贵福责令山阴县对秋瑾进行第二次审讯,由县令李钟岳主审。秋瑾挥毫写下“秋雨秋风愁煞人”七个大字,作为最后绝笔。7月14日夜,贵福指派幕友余某对秋瑾进行第三次审讯,动用天平架和跪火炼等酷刑,致使秋瑾双目突出约二寸,红丝乱转,惨不忍睹。秋瑾咬牙闭目,坚贞不屈。7月14日夜半,张曾 电令贵福将秋瑾就地处决。李钟岳立即前往监狱,将秋瑾带往刑场。秋瑾向李钟岳提出三条要求:“一请作书别亲友;一临刑不能脱衣带;一不得枭首示众。”李钟岳答应了后两条。秋瑾大义凛然,毅然昂首阔步到轩亭口。秋瑾英勇就义,年仅33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